鸿茅药酒

鸿茅药酒

中文名 鸿茅药酒
是否处方药
药品类型 甲类非处方药品
目录导航

发展历程

鸿茅药酒鸿茅药酒(3)20世纪七八十年代,鸿茅药酒出口远销蒙古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2年10月16日,鸿茅药酒由原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批准注册,原批准文号为“内卫药准字(86)I-20-1355号”。

2002年,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换发批准文号,该品种批准文号换发为“国药准字Z15020795”。后经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两次再注册,现批准文号有效期至2020年3月18日。

2003年11月25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关于公布第六批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通知》(国食药监安〔2003〕323号),公布鸿茅药酒为甲类非处方药。甲类otc(红色):只能在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配备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技术人员的社会药店,医疗机构药房零售的非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须在药店由执业药师或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2011年,“鸿茅药酒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11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夫基金企业技术创新奖。

2017年,“中药酒剂提取与分离技术创新产业化应用”获得2017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生物医药领域专项资金支持[3]

功效作用

鸿茅药酒鸿茅药酒(3)鸿茅药酒药品标准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四册,处方含有67味药味,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脾胃虚寒,肾亏腰酸以及妇女气虚血亏[2]

服用建议

适用人群

儿童、孕妇禁用;阴虚阳亢者禁服;肝肾功能不全及酒精过敏者禁服。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5毫升,一日2次。

服用禁忌

鸿茅药酒鸿茅药酒1.忌寒凉、辛辣及油腻食物。2.本品宜饭后服用;不胜酒者慎服。3.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其它泻火及滋补性中药。4.热痹者不适用,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如灼、痛处发热,疼痛窜痛无定处,口干唇燥。5.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7.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产品信息

容量规格

规格为每瓶装250ml和500ml。

生产标准

鸿茅药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根据2010版GMP的要求,参照欧盟GMP标准建立的标准体系。在GMP基础之上,鸿茅药业还于2019年9月2日正式取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以及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鸿茅药业已经建成产学研一体的企业创新技术体系,企业研发中心正在逐步升级建设国内首家药酒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中药提取率、提高中药生物利用度、提升中药安全性、提升中药均一性和均匀性”等创新技术获得6项国家专利[3]

药物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争议事件

产品问题

2004年至2017年底,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共检索到鸿茅药酒不良反应报告137例,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瘙痒、皮疹、呕吐、腹痛等。

2009年以来,鸿茅药酒已先后被吉林、辽宁、江西、山东、宁夏、河北、浙江、海南、湖南、四川等省及重庆、济南、绍兴、昆明、温岭等市食药监和工商部门曝光或查处,多次被采取暂停销售的行政强制措施。

2013年4月,浙江省食药监局曾认定鸿茅药业等企业为广告发布企业信用严重失信等级,并将其列入黑名单。

2015年1月26日,内蒙古鸿茅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鸿茅药酒因违法广告,被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暂停销售措施。

2016年3月23日,据《羊城晚报》报道,自去2015年9月新《广告法》实施,鸿茅药酒被工商部门首个立案查处后,鸿茅药酒只是将广告改头换面,仍继续在电视上进行夸大宣传,并质疑换“马甲”吆喝。

2016年9月,因发布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广告,内蒙古鸿茅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鸿茅药酒涉嫌发布违法广告而被责令暂停销售。

2018年4月1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责令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有关规定,落实属地监管责任,严格药品广告审批,加大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鸿茅实业总裁段炬红坦承,鸿茅药酒确实存在着营销过度依赖广告、广告投放量大、部分下游经销商和零售药店广告违规、广告发布管理存在漏洞等问题。在新广告法颁布后,鸿茅药酒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规范管理,约束经销商依法宣传。鸿茅药业直接发布的广告主要在央视、各卫视及地方媒体,广告发布过程均依法合规,全国各级经销商基本上没有出现严重违法广告现象。

2018年4月19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外发布,已经部署对全省范围内各类媒体发布的鸿茅药酒广告开展全面监测,同时要求各地食药监部门加强对零售药店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现相关违法广告,立即取证并移送广告监管部门依法处理[4]

2018年4月,鸿茅药酒从国家品牌计划官网消失[5]

2018年4月26日,鸿茅药酒生产方,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企业自查报告,面向社会公众致歉[6]

文章事件

逮捕通知书逮捕通知书2017年12月,拥有麻醉医学硕士学位的医生谭秦东在“美篇”发表了《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文章从心肌的变化、血管老化、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想说明鸿茅药酒对老年人会造成伤害。表述本身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但是标题却使用了情绪化的“毒药”一词。

2017年12月22日,内蒙古鸿茅国药有限公司一员工受公司委托报案。近期多家公众号对“鸿茅药酒”恶意抹黑,甚至宣称鸿茅药酒是“毒药”,大肆散播不实言论,传播虚假信息,误导广大读者和患者,致多家经销商退货退款,总金额达827712元,造成公司销量急剧下滑,市场经济损失难以估量,严重损害公司商业信誉。但这篇文章的点击率只有2000多次,这么小范围的传播与鸿茅药酒所诉称的80万元的退货的经济损失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该事件引爆了舆论的强力反弹。

经侦大队的一份材料办案说明显示,报案内容涉两篇文章:一篇是安徽黄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网站“雪球每日最热”的文章,一篇是来自南京蓝鲸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网站上谭秦东所发文章。经调查取证,警方认为,前者不构成犯罪。

2018年1月月5日,凉城警方从“美篇”所隶属的南京蓝鲸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调取了谭秦东的注册ID号、手机号。该公司负责网上信息发布的副总经理称,谭秦东的网帖“没有明显违法犯罪的内容,可能有一些侵权诽谤情节,但这不属于公司的审核范畴。”

2018年1月10日,谭秦东被凉城县公安局刑事拘留;25日,经凉城县人民检察院批准,谭秦东被执行逮捕。

2018年3月13日,凉城县公安局作出《起诉意见书》称,依法侦查查明:谭庆东在微信群连续转发“毒药”一文10次左右,网站点击量2075次,美篇APP有三次访问,微信好友有250次访问、微信群有849次访问、朋友圈有720次访问、其他访问253次、被分享120次。

2018年4月16日,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鸿茅药酒公司)以上述文章严重诽谤鸿茅药酒声誉为由,将其告上法庭,案件已于4月9日开庭,但尚未宣判。鸿茅药酒公司在自己官网发了一份“严正声明”,要求程远“立即就其违法行为公开向我公司道歉”。

2018年4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通报“谭秦东损害鸿茅药酒商品声誉案”: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指令凉城县人民检察院将该案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并变更强制措施。

2018年4月17日18时许,撰文“鸿茅药酒是毒药”的广州医生谭秦东取保候审后,从凉城县看守所走出来。

2018年4月19日下午17时,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外发布,4月已经部署对全省范围内各类媒体发布的鸿茅药酒广告开展全面监测,同时要求各地食药监部门加强对零售药店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现相关违法广告,立即取证并移送广告监管部门依法处理。自2010年以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主动监测到鸿茅药酒广告违法案例23宗,均已依法移交广告监管部门处理。

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鸿茅药酒有关事宜的通告

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鸿茅药酒”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已组成检查组赴企业,责成企业被各地监管部门对其处罚的虚假广告情况及产生原因、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向社会作出解释和公开;督促企业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情况作出解释。

进一步核查企业是否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对已审批的“鸿茅药酒”药品广告进行复核;监督企业落实药品安全主体责任。

2018年5月17日,鸿茅药酒回应谭秦东致歉声明:接受致歉,撤案撤诉。

申遗事件

2018年5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在回应律师殷清利申请公开鸿茅药酒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格时表示:鸿茅药酒配制技艺的申报和认定过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有关规定。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回复中表示,关于“鸿茅药酒酿酒技艺”的申报,其实早在2013年9月就已经进行。在2014年的评审中,“鸿茅药酒配制技艺”在项目初评环节获得全票通过,紧随其后的20天社会公示中,也并未有任何关于“鸿茅药酒配制技艺”项目的异议。因此,在2014年9月,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同意,原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议名单报请国务院批准公布,2014年11月,国务院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国传统制剂方法(鸿茅药酒配制技艺)”名列其中。

关于文化与旅游部的回复,殷清利表示,自己并不满意,“回应中,只是说在初审中全票通过,但并未提供初评和审议的成员的姓名、意见。据了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名单中传统医药有三位专家委员,分别是柳长华、诸国本和曹洪欣。而在内蒙古鸿茅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信息查询中董事信息中有柳长华的姓名。”殷清利表示,他再次向文化和旅游部发函,要求公开专家柳长华具体信息,以核实确认是否与鸿茅药业公司的董事柳长华是否为同一人[7]

称号事件

中国中药协会致歉声明中国中药协会致歉声明2019年12月21日,中国中药协会授予鸿茅药业“2018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明星企业”荣誉称号。12月26日,中国中药协会针对此事致歉。致歉声明称,因把关不严,在表彰环节出现了争议较大的入选企业和个人,引发公众批评。在此,协会对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以及对中药行业发展所带来的困扰,诚恳道歉,深刻反思。协会在引导鼓励会员企业热心公益、投身精准扶贫、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工作中出现偏差,疏于审査和管理,尤其对于“鸿茅药酒事件”在社会公众与论中的影响认识不足,引起广泛质疑。对此,协会诚恳接受各方就此事的批评指正。协会决定撤销本次表彰,纠正错误,规范管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