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活检 经皮肝穿刺是根据负压吸引的原理, 采用快速穿刺方法,从肝内抽取少量的肝组织,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的改变,再结合临床资料,作出肝病的诊断。但由于所得标本较小,尚难完全代表肝脏的全部病变。不过像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各种类型的肝硬化等,其肝脏病变呈弥漫性,故虽取出的肝组织较小,也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同时,快速肝穿刺术操作简单,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是比较安全可靠的,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很少。所以,肝穿刺仍是目前诊断疾病的一个比较有价值的方法。
肝穿刺活检细胞学检查是确诊脂肪肝的唯一方法。目前多在B超引导下进行肝穿刺,抽吸肝组织活检,远较过去的盲目肝穿刺法准确安全,尤其对于局灶性脂肪肝或弥慢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与B超下肝癌鉴别有困难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通过对活检组织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明确脂肪肝病变程度、类型、有无合并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这对病人的治疗以及预后判断亦有重要价值。但由于它是一种创伤性检查。病人难以接受,普及相对比较困难。
医学上对肝活检的认识如何?
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是确诊脂肪肝,特别是局灶性胆肪肝的主要方法,在对取出的肝组织作形态学检查时进行必要的特殊染色、组织生化检测及特殊细胞学检查等,可提高诊断的目的性。
国外曾报道2例CT和超声检查提示转移性肝癌的局灶性脂肪肝,肝活检证明为局部脂肪浸润。脂肪肝可见肝细胞内充满脂滴,胞核偏边,只有妊娠期和四环素脂肪肝的肝细胞内脂滴微小,均匀散布而胞核有位于中央。多数疾病的脂肪浸润分布于小叶中央区,也有位于小叶周边区者。有的还伴有肝细胞坏死,胆淤或纤维化。
肝活检有创伤性,患者有时难以接受,故目前主要用于:①局灶性脂肪肝与肿瘤区别;②为探明某些少见疾病,如胆固醇酯贮积病、糖原贮积病等;③无症状性可疑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肝活检是唯一诊断手段;④戒酒后ALD或ALD有不能解释的临床或生化异常表现者;⑤肥胖减少原有体重10%后肝酶学异常仍持续者,需肝活检寻找其他原因;⑥任何怀疑不是单纯肝细胞脂变或疑有多病因引起者。
肝穿刺活校多年来已应用于临床,对疑难肝病的诊断有可靠的实用价值。自1957年Menghini一秒钟肝穿法问世以后,肝穿刺已成为简便、安全、有效的肝病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肝穿活检对肝炎的诊断、分型和病情演变、疗效观察都有很大价值,对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十分重要。将临床所见与病理所见结合起来,有助于对各种肝病的进一步认识。对于临床上难以鉴别的肝脾肿大思者,急慢性黄疽病人如肝淀粉样变性、妊娠急性脂肪肝、体质性黄疽、药物中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慢性迁延性肝炎与慢性活动性肝炎、
肝硬化的分型以及肝癌等,通过肝穿活检都有重要的鉴别及诊断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病毒性肝炎的研究有了进一步提高,一致认为肝活检可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和对超微结构的观察以及免疫病理检查,有利于肝炎发病机理的探讨。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分型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医院采用一秒钟快速肝穿对无症状无体征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进行肝穿病检,结果提示:全部病例均为隐匿性肝病患者,虽然大多数息者为慢性延性肝炎,但亦潜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的危险,通过肝话检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之。肝穿活检是诊断肝病必不可缺的手段之一。但并非是万能的诊断方法,因为肝穿所取组织的重量约为0.02—0.03g(长2—3cm,直径约0.2cm)占肝总量的1/50000,显微镜下所见一般为5—20个肝小叶, 活捡有一定的局限性。其诊断率与疾病的性质、技术操做熟练程度和适应症的选择等有关。对弥漫性病变(如脂肪肝、肝炎、淤胆、含铁血黄素沉着、淀粉样变性),因病变分布均匀,任取一点足以反映肝组织学的全貌,故诊断率高。对结构性病变(如肝硬化)因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取材不易完整,以致影响对小叶结构有关病变的诊断。而局灶性病变(如肝癌、肝脓肿、肝肉芽肿)常与病灶大小,病变分布和范围有关。总之,肝穿刺取材有一定的抽样误差,阳性结果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而阴性结果基本上可排除弥漫性病变但不能排除局限性病变。
肝穿活检有无危险,这是许多患者所关心和怀疑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多采用Menshini法一秒钟肝穿,根据从国内外数千例肝穿结果来看,少数患者于肝穿后除育穿刺点轻微疼痛及肩痛外无任何不适亦不遗留其它并发症。当然并发症的发生与肝穿前的准备,穿刺后的护理皆有关。因此,必须严密作好肝穿前的各项检查工作,严防肝穿后并发症的发生应列为首要。只要病人配合好、技术操作熟练,肝穿刺一般来讲没有危险性,并且没有明显的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