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螺旋霉素

乙酰螺旋霉素

中文名 乙酰螺旋霉素
药品类型 化学药品
目录导航

化合物简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乙酰螺旋霉素

中文别名:醋酸螺旋霉素

英文名称:spiramycin II

英文别名:Acetylspiramycin; Acetyl Spiramycin;

CAS号:24916-51-6

分子式:C45H76N2O15

乙酰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结构式:

分子量:885.08900

精确质量:884.52500

PSA:201.45000

LogP:2.89590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

密度:1.21 g/cm3

熔点:130-133ºC

沸点:916.7ºC at 760 mmHg

闪点:508.2ºC

折射率:1.543

蒸汽压:0mmHg at 25°C

用途

用于呼吸系统感染、脓皮病、猩红热等[1]

药典标准

乙酰螺旋霉素

YixianLuoxuanmeisu

Acetylspiramycin

单乙酰螺旋霉素Ⅱ:R1=COCH3R2=H

单乙酰螺旋霉素Ⅲ:R1=COCH2CH3R2=H

双乙酰螺旋霉素Ⅱ:R1=COCH3R2= COCH3

双乙酰螺旋霉素Ⅲ:R1=COCH2CH3R2=COCH3

性状

本品为白色至微黄色粉末;味苦。

本品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乙醚中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在石油醚中不溶。

鉴别

(1)取本品和乙酰螺旋霉素标准品,分别加甲醇制成每lml中含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与标准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1,分别点于同一薄层板上(取硅胶G 0.6g,加0.lmol/L氢氧化钠溶液2.5ml,研磨成糊状,搅匀后,涂布在500px×125px玻璃板上,晾干后,置105℃活化30分钟),以甲苯-甲醇(9:1)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置碘蒸气中显色。供试品溶液所显的四个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应与标准品溶液的四个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相同。

(2)在乙酰螺旋霉素组分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四个主组分峰的保留时间应与乙酰螺旋霉素标准品溶液的四个主组分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乙酰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以上(1)、(2)两项可选做一项。

检查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3.0%(附录Ⅷ L。

乙酰螺旋霉素组分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lmol/L醋酸铵溶液(60:40)(用醋酸调节pH值至7.2士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2nm。取标准品溶液10m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的色谱图应与标准图谱一致。

测定法 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lml中约含lmg的溶液,精密量取10μ1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乙酰螺旋霉素各组分的出峰顺序依次为:单乙酰螺旋霉素Ⅱ、单乙酰螺旋霉素Ⅲ、双乙酰螺旋霉素Ⅱ和双乙酰螺旋霉素Ⅲ。量取峰面积,按下式计箅,含单、双乙酰螺旋霉素(Ⅱ+Ⅲ)均应不得少于35%。

单乙酰螺旋霉素(Ⅱ+Ⅲ)含量%=(A单Ⅱ+ A单Ⅲ)÷(A单Ⅱ+ A单Ⅲ+A双II+A双Ⅲ)×100%

双乙酰螺旋霉素(Ⅱ+Ⅲ)含量%=(A双Ⅱ+ A双Ⅲ)÷(A单Ⅱ+ A单Ⅲ+A双II+A双Ⅲ)×100%

式中 A单Ⅱ为单乙酰螺旋霉素Ⅱ的峰面积;

A单Ⅲ为单乙酰螺旋霉素Ⅲ的峰面积;

A双II为双乙酰螺旋霉素II的峰面积;

A双Ⅲ为双乙酰螺旋霉素Ⅲ的峰面积。

另取乙酰螺旋霉素标准品适量,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出乙酰螺旋霉素四个组分的总含量,应不得少于75% 。

乙酰螺旋霉素四个组分总含%=(ATWsP)÷(WTWT)×100%

式中 AT为供试品色谱图中乙酰螺旋霉素四个组分峰的总面积;

As为标准品色谱图中乙酰螺旋霉素四个组分峰的总面积;

WT为供试品的重量;

Ws为标准品的重量;

P为标准品四个组分的百分含量总和。

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本品适量,加乙醇使溶解(每5mg加乙醇2ml),用灭菌水定量制成每lml中约含1000单位的溶液,照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附录Ⅺ A)管碟法或浊度法测定。

类别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贮藏

密封,在凉暗干燥处保存。

制剂

(1)乙酰螺旋霉素片(2)乙酰螺旋霉素胶囊

测定方法

化学分析法

综述

乙酰螺旋霉素片的台量测定.通常采用微生物法,其操作繁琐费时,难以满足生产的需要,根据文献,螺旋霉素在被长232mn处有紫外最大吸收。故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测定乙酰螺旋霉素的含量.并对其测定条件进行了考察。与生物法进行对照,结果满意。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可作为药厂对螺旋霉素片剂及其中间质量监测的参考。

仪器、药品及试剂

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UV-2l0l型

乙酰螺旋霉素对照品;湖南岳阳市药品检验所

乙酰螺旋霉素片及中间体哈尔滨中药三厂

甲醇为分析纯

磷酸盐缓冲液:嵌据中国药典附录配制。

测定条件的选择

乙酰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的紫外吸收光谱:称取乙酰螺旋霉素适量,用甲醇溶解,并用蒸馏水制成浓度为10μg/ml的溶液,以蒸馏水为空白,在μV-2lO1紫外分光光度计上自动扫描(波长为200~300nm)在波长232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浓度与吸收度的关系:精密称取乙酰螺旋霉标准品适量,用甲醇溶解,以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5、7、10、13、15、18、20μg/ml,于232nm处测定吸收度结果发现在5一l8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0.001323+0.0305×C,相关系数R=0.9993。

空白藏与吸收度的关系:精密称取乙酰螺旋霉素标准品三等份,用甲醇溶解,分别用蒸馏水,7.8的磷酸盐缓冲液,甲醇制成l0μg/ml溶渡,测定吸收度。由此可以看出空白液对暖收度的影响不大。本实验选用蒸馏水作为稀释空白藏。

片剂的含量测定

取该品1O片精密称重,研细后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螺旋霉素0.1g)用20ml甲醇分次溶解洗摄至lOO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以蒸馏水为空白在232nm处测定吸收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含量,即得。

回收实验

精密称取乙酰螺旋霉素三份,分别按处方加入糊精,硬脂酸镁等辅料适量,混合均匀,依法测得回收率平均值为98.98%,变异系数为0.27%。

5紫外分光光度法与生测法的比较

取同一批号螺旋霉素片,用两种方法分别测定。

讨论

1、本实验结果表明己酰螺旋霉素在各种浓度中.其最大吸收均在波长232nm左右,且在5~18μg/ml浓度范围内吸收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2、由于对照品及其效价的差别,不同对照品所得曲线稍有差别,故每批生产时都应作标准曲线。

3、本法经数次对照,可用于药厂,对螺旋霉索片生产时进行中间体含量控制。

4、样品用甲醇溶解后,采用哪种稀释液,笔者经多次实验,用7.8磷酸盐缓冲液测得结果偏高,用甲醇或蒸馏水结果接近,从经济等方面考虑,本实验选择用蒸馏水。

微生物检定法

方法名称:

乙酰螺旋霉素原料药—乙酰螺旋霉素的测定—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

应用范围:

该方法采用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测定乙酰螺旋霉素原料药中乙酰螺旋霉素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乙酰螺旋霉素原料药。

方法原理:

供试品经乙醇溶解后,加灭菌水制成每1mL约含1000单位的溶液,按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测定。

试剂:

1. 乙醇

2. 灭菌水

3. 枯草芽孢杆菌悬液

4. 培养基Ⅱ

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

1.枯草芽孢杆菌悬液

取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的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接种于盛有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在35~37培养7日,用革兰染色法涂片镜检,应有芽孢85%以上。用灭菌水将芽孢洗下,在65℃加热30分钟,备用。

2.培养基Ⅱ

混合胨6g,牛肉浸出粉1.5g,酵母浸出粉6g及水1000mL,调节pH使比最终pH略高0.2~0.4,加入琼脂15~20g,加热溶化后滤过,加葡萄糖1g溶解后,摇匀,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8.0~8.2,在115℃灭菌30分钟。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供试品适量,加乙醇使溶解(每5mg加乙醇2mL),加灭菌水制成每1mL约含1000单位的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操作步骤:

取供试品溶液照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测定。

药物说明

药理作用

抗螺旋霉螺旋霉素(Spiramycin)是从Streptomyces ambofaciens的培养液中获得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乙酰螺旋霉素为螺旋霉素的醋酸酯,口服后去乙酰基而显示较强抗菌作用。乙酰螺旋霉素是一种很强的抑菌剂,仅在很高的浓度时才呈杀菌作用。其抗菌作用机制与红霉素相同,通过与细菌核糖核蛋白体的50S亚单位结合,阻碍肽链的延长,影响细菌蛋白合成而达到抑菌作用。乙酰螺旋霉素抗菌活性与螺旋霉素相似,但体外活性比螺旋霉素弱。乙酰螺旋霉素抗菌谱与红霉素近似,抗菌作用强度不及红霉素,口服生物利用度也比红霉素低,但很多耐红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乙酰螺旋霉素敏感。此外,乙酰螺旋霉素比红霉素有更好的抗生素后效应。细菌对乙酰螺旋霉素和红霉素呈部分交叉耐药。乙酰螺旋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和梭菌属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此外,乙酰螺旋霉素对李斯特菌属、卡他布兰汉菌、淋球菌、胎儿弯曲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类杆菌属、产气荚膜杆菌、痤疮丙酸杆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以及支原体、衣原体、梅毒螺旋体、弓形体、隐孢子虫等也有较强的作用[2]

药代动力学

乙酰螺旋霉乙酰螺旋霉素口服受胃酸影响较轻,约40%被吸收。口服乙酰螺旋霉素100mg、200mg,于2h达血药浓度峰值,分别为0.8mg/L、1mg/L。药物吸收后分布广泛。在尿液、脓液、支气管分泌物及肺组织中的浓度比血药浓度高,并且,当血药浓度降至最低时,组织中仍有较高药物浓度。药物在体内以肺、肝、胆汁中浓度较高(胆汁中浓度可达血清浓度的7~10倍)。乙酰螺旋霉素可渗透到巨噬细胞内,也可透过胎盘屏障及血-脑脊液屏障,在脑膜炎时脑脊液中浓度为血药浓度的65%。药物吸收后首先在肝脏代谢成为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半衰期较红霉素和螺旋霉素长,多次用药后在体内有蓄积作用。

适应症

适用于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白喉杆菌、支原体、梅毒螺旋体等敏感菌所致的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咽炎、中耳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乳腺炎、胆囊炎、猩红热、牙科和眼科感染等。临床上主要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淋球菌所致的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肺脓肿、猩红热、骨髓炎、尿道炎、乳腺炎、麦粒肿和泪囊炎等[2]

禁忌症

对乙酰螺旋霉素及其他大环内酯类药过敏者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对一种大环内酯类药过敏者,对其他大环内酯类药也可能过敏。

2.慎用:(1)孕妇;(2)哺乳期妇女;(3)肝功能不全者。

3.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血清碱性磷酸酶、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值升[2]高。

用法用量

1.成人:每天0.8~1.2g,分3~4次服;重症每天可用至1.6~2g。

2.儿童:每天量为20~30mg/kg,分2~4次给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该品可透入胎盘,故在孕妇中应用需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应用。尚无资料显示乙

乙酰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酰螺旋霉素是否经乳汁排泄,但由于许多大环内酯类药物可经乳汁排泄,故哺乳期妇女宜慎用该品,如必须应用时应暂停哺乳。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较红霉素轻,主要有恶心、呕吐、口干和食欲减退等。常发生于大剂量用药时,停药后症状消失。

2.偶有皮疹、药疹等过敏反应。

3.偶有头晕、头痛、嗜睡、乏力症状。

4.偶有肝功能异常(氨基转移酶暂时性升高)的报道[2]

药物的相互作用

1.与甲硝唑同用,在体外试验中对脆弱拟杆菌有协同抗菌作用。

2.与甲氧苄苄啶同用对嗜血性流感杆菌有协同抗菌作用。

3.与细胞色素P450系代谢药合用可升高血清中卡马西平、特非那定、环己巴比妥、苯妥英钠的浓度。

4.与左旋多巴/卡比多/卡比多巴联合给药时,可使左旋多巴药物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减低。

中毒

乙酰螺旋霉素是由螺旋霉素乙酰化而制得,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在体内转化为螺旋霉素而发挥抗菌效应。口服吸收有改善,性质稳定。可饭后服用,消化道不良反应低。成人常用量0.2g,4/d。出现不良反应,可对症治疗。

生产企业

山东仁和制药有限公司、山东健康药业有限公司、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市良苑制药厂、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海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神克制药有限公司、安徽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蛮龙药业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东北制药集团公司沈阳第一制药厂、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广西盈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新乡同心制药厂、尼克美制药有限公司、广东省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湖北中天爱百颗药业有限公司、张家口市制药集团公司、唐山天恩药业有限公司、合肥制药厂等。

专家点评

乙酰螺旋霉素口服后,在体内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并很快分布到组织和体液中,胆汁中浓度最高,为血中浓度的7~10倍,且有一定量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尤其是脑膜炎时脑脊液中浓度更高。据报道治疗孕期与育龄妇女弓形虫感染及对宫内传播的影响,结果显示,孕妇与育龄妇女弓形虫近期感染率为11.61%和7.81%,治疗组孕妇和育龄妇女IgM转阴率分别为67.16%和70.49%,而非治疗组的自然转阴率分别为14.29%和13.64%;治疗组宫内传播率为7.46%,非治疗组为21.05%,差异非常显著。乙酰螺旋霉素是治疗弓形虫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可明显降低宫内传播率[2]

胶囊制剂

【药品名称】

通用名:乙酰螺旋霉素胶囊

曾用名:

商品名:

英文名:Acetylspiramycin Capsules

汉语拼音:Yixiɑn Luoxuɑnmeisu Jiɑonɑnɡ

本品为单乙酰螺旋霉素Ⅱ、单乙酰螺旋霉素Ⅲ、双乙酰螺旋霉素Ⅱ和双乙酰螺旋霉素Ⅲ四个组分为主的混合物。

结构式: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

【药理毒理】

乙酰螺旋霉素为螺旋霉素的乙酰化衍生物,属16元环大环内酯类。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粪肠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具良好抗菌作用。对李斯特菌属、卡他莫拉菌、淋病奈瑟菌、胎儿弯曲菌、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百日咳杆菌、拟杆菌属、产气荚膜杆菌、痤疮丙酸杆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以及衣原体属、支原体属、弓形体、隐孢子虫等亦具抑制作用。肠道革兰阴性杆菌通常耐药。

作用机制为乙酰螺旋霉素与敏感微生物的核糖体50S亚单位结合,抑制依赖于RNA的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抑菌作用。

【药代动力学】

本品耐酸,口服吸收好,经胃肠道吸收后脱乙酰基转变为螺旋霉素而起抗菌作用。单剂口服0.2g后2小时达血药峰浓度(Cmax)1mg/L。本品在体内分布广泛,在胆汁、尿液、脓液、支气管分泌物、肺组织及前列腺中的浓度一般较血浓度高,本品不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平均血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4~8小时。多次给药后体内有蓄积作用。本品主要经粪便排泄,12小时经尿排泄量约为给药量的5%~15%,其中大部分为代谢产物,胆汁中浓度可达血浓度的15~40倍。

【适应症】

适用于敏感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和肺炎链球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牙周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非淋菌性尿道炎、皮肤软组织感染,亦可用于隐孢子虫病、或作为治疗妊娠期妇女弓形体病的选用药物。

【用法用量】

成人剂量:一次0.2~0.3g,一日4次,首次加倍。

小儿剂量:一日按体重20~30mg/kg,分4次服用。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主要为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常发生于大剂量用药时,程度大多轻微,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变态反应少,主要为药疹。

【禁忌】

对本品、红霉素及其他大环内酯类过敏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由于肝胆系统是乙酰螺旋霉素排泄的主要途径,故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慎用本品。

2.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不需作剂量调整,但乙酰螺旋霉素在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使用尚缺乏资料,故应慎用。

3.如有过敏反应,立即停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本品可透入胎盘,故在孕妇中应用需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应用。尚无资料显示乙酰螺旋霉素是否经乳汁排泄,但由于许多大环内酯类药物可经乳汁排泄,故哺乳期妇女宜慎用本品,如必须应用时应暂停哺乳。

【儿童用药】

6个月以内小儿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尚未确定。

【老年患者用药】

肝、肾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不需减量应用。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不影响氨茶碱等药物的体内代谢。

2.在接受麦角衍生物类药物的患者中,同时使用某些大环内酯类曾出现麦角中毒,目前尚无麦角与乙酰螺旋霉素相互作用的报道,但理论上仍存在这一可能性,因此乙酰螺旋霉素与麦角不宜同时服用。

【药物过量】

【规格】

(1)0.1g(10万单位) (2)0.2g(20万单位)

【贮藏】

密封,在凉暗干燥处保存

片剂

【药品名称】

通用名:乙酰螺旋霉素片

曾用名:

商品名:

英文名:Acetylspiramycin Tablets

汉语拼音:Yixiɑn LuoxuɑnmeisuPiɑn

本品为单乙酰螺旋霉素Ⅱ、单乙酰螺旋霉素Ⅲ、双乙酰螺旋霉素Ⅱ和双乙酰螺旋霉素Ⅲ四个组分为主的混合物。

结构式:(参见乙酰螺旋霉素胶囊)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类白色或微黄色。

【药理毒理】

乙酰螺旋霉素为螺旋霉素的乙酰化衍生物,属16元环大环内酯类。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粪肠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具良好抗菌作用。对李斯特菌属、卡他莫拉菌、淋病奈瑟菌、胎儿弯曲菌、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百日咳杆菌、拟杆菌属、产气荚膜杆菌、痤疮丙酸杆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以及衣原体属、支原体属、弓形体、隐孢子虫等亦具抑制作用。肠道革兰阴性杆菌通常耐药。

作用机制为乙酰螺旋霉素与敏感微生物的核糖体50S亚单位结合,抑制依赖于RNA的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抑菌作用。

【药代动力学】

本品耐酸,口服吸收好,经胃肠道吸收后脱乙酰基转变为螺旋霉素而起抗菌作用。单剂口服0.2g后2小时达血药峰浓度(Cmax)1mg/L。本品在体内分布广泛,在胆汁、尿液、脓液、支气管分泌物、肺组织及前列腺中的浓度一般较血浓度高,本品不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平均血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4~8小时。多次给药后体内有蓄积作用。本品主要经粪便排泄,12小时经尿排泄量约为给药量的5%~15%,其中大部分为代谢产物,胆汁中浓度可达血浓度的15~40倍。

【适应症】

适用于敏感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和肺炎链球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牙周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非淋菌性尿道炎、皮肤软组织感染,亦可用于隐孢子虫病、或作为治疗妊娠期妇女弓形体病的选用药物。

【用法用量】

成人剂量:一次0.2~0.3g,一日4次,首次加倍。

小儿剂量:每一日按体重20~30mg/kg,分4次服用。

【不良反应】

病人对本品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主要为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常发生于大剂量用药时,程度大多轻微,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变态反应极少,主要为药疹。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及血、尿常规异常。

【禁忌】

对本品、红霉素及其他大环内酯类过敏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由于肝胆系统是乙酰螺旋霉素排泄的主要途径,故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慎用本品。

2.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不需作剂量调整,但乙酰螺旋霉素在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使用尚缺乏资料,故应慎用。

3.如有过敏反应,立即停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本品可透入胎盘,故在孕妇中应用需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应用。尚无资料显示乙酰螺旋霉素是否经乳汁排泄,但由于许多大环内酯类药物可经乳汁排泄,故哺乳期妇女宜慎用本品,如必须应用时应暂停哺乳。

【儿童用药】

6个月以内小儿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尚未确定。

【老年患者用药】

肝、肾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不需减量应用。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不影响氨茶碱等药物的体内代谢。

2.在接受麦角衍生物类药物的患者中,同时使用某些大环内酯类曾出现麦角中毒,目前尚无麦角与乙酰螺旋霉素相互作用的报道,但理论上仍存在这一可能性,因此乙酰螺旋霉素与麦角不宜同时服用。

【药物过量】

【规格】

(1)0.1g(10万单位) (2)0.2g(20万单位)

【贮藏】

密封,在凉暗干燥处保存。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