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拉特汗国

中文名 卫拉特汗国
也叫 瓦拉汗国
目录导航

卫拉特汗国简介

卫拉特汗国又称 土尔扈特汗国也叫瓦拉汗国(1368年-1770年),俄罗斯称其为 卡尔梅克国。该国1616年由中国准葛尔盆地迁出,1632年他们在1368年伏尔加河从新建国1652-1662年他们承认俄国是他们宗主国,由于俄国不断对土耳其用兵,其汗国被迫成为兵役提供国,1770年汗王渥巴锡举行起义东迁返回中国,汗国灭亡。

汗国历史

1368年明朝建立,元顺帝妥欢帖木尔退居蒙古草原。蒙古各领主之间争权夺位而引起的内部矛盾和明朝的屡次进攻,削弱了蒙古领主们的力量,也削弱了大汗对东蒙古各部的控制。 趁此机会,被称为西蒙古的卫拉特诸部势力不断发展。此时的斡亦剌特部以"辉特部"之称见于史籍。13世纪时,西部 蒙古人是成吉思汗帝国东部蒙古人的敌人。在随後几个世纪里,西部 蒙古人各族结盟,号称四部卫拉特,卫拉特人由此得名。清朝分为4部: 杜尔伯特、准噶尔、 土尔扈特.",. 和硕特。明初,卫拉特部开始崛起,当时其首领为 猛哥帖木儿。建文四年(1402)左右, 猛哥帖木儿去世,卫拉特被分为三部,由 马哈木、 太平和 把秃孛罗分别领属,其中以马哈木力量最强,曾派使入明朝贡。永乐七年(1409)五月, 明成祖分别封三部首领为顺宁王、贤义王和 安乐王。永乐十六年(1418),脱欢继 马哈木之位袭顺宁王爵。这是一个富有政治抱负的蒙古贵族,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经过连年征战,先后击灭 太平和 把秃孛罗所部,统一了卫拉特。接着,与脱脱不花联合,击败东蒙古 北元政权中掌实权的和宁王 阿鲁台,使分裂既久的东西蒙古复归于统一。脱欢本欲自立为可汗,但迫于当时根深蒂固的正统观念,只好拥立“黄金氏族”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脱脱不花可汗充当傀儡,而自任太师.14世纪中晚期,昔日的北元"强臣",辉特部的猛哥帖木尔(即蒙文文献中所记载的乌格齐哈什哈)联合巴尔虎特、忽里牙特、巴图特、绰罗斯等部重建了卫拉特联盟。14世纪末,乌格齐哈什哈不但统治了卫拉特诸部,还把东蒙古的大部分地区控制在自己手里。他的儿子额色顾汗(1415-1425年)几乎统治了整个蒙古,历时达10年之久。卫拉特首领、 马哈木之子和继承人脱欢杀 阿鲁台。脱欢为自己夺取了对蒙古各部落的霸权。然而,卫拉特人以牺牲蒙兀儿斯坦的察合台后裔,或者说牺牲那些统治伊犁河和裕勒都斯河以及库车和吐鲁番地区的成吉思汗国诸汗的利益为代价,开始在西南方向扩张。卫拉特部首领脱欢进攻察合台系的歪思汗,在战争中,卫拉特人始终占一定的上风。脱欢之子额森台吉俘虏了歪思汗,正如《拉失德史》所记,由于他的成吉思汗血统,额森对他相当尊敬。在吐鲁番进行的另一次战斗中,额森又俘虏了歪思汗,这次他提出要歪思汗把其妹妹马黑秃木·哈尼木公主留下,成为他家族中的成员,然后才释放了他。显然,卫拉特人不是成吉思汗系,他们极其重视这一联姻当额森台吉(中国史家笔下的也先)继承其父脱欢时,卫拉特国(或卡尔梅克国)正处于权力的顶峰时期,当时它的疆域从巴尔喀什湖延伸到贝加尔湖,又从贝加尔湖延伸到长城附近地区。原蒙古都城哈拉和林也是帝国的领土之一。额森还占领了哈密绿洲,并于1445年占有中国兀良哈省(相当于后来的热河省)。5年之后,他向中国公主求婚,正像早些时候他要求察合台公主嫁给他一样。北京宫廷许婚,后又悔婚。于是,额森蹂躏了山西北部、大同附近的中国边境。明帝英宗及太监王振前往迎战。宣化附近的土木展开战斗。额森给明军灾难性的打击,俘英宗帝(1449年)。然而,因不善围攻战,额森无法攻陷该地的设防城市大同和宣化,于是,带着俘虏英宗帝返回蒙古。此后不久,额森决定释放英宗帝(1450年),并于1453年与中国议和。额森之子阿马桑赤台吉继其父为卫拉特国(或卡尔梅克国)统治者。到1570年,卫拉特人仍统治着从叶尼塞河上游到伊犁河流域之间地区。尽管在额森台吉死(1455年)后,卫拉特人在贫瘠的东方草原上对东蒙古的成吉思汗后裔们显得黯然失色,但是,在西方,他们仍然对伊犁河到里海之间的富饶草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17世纪初,阿勒坦汗对卫拉特四部所产生的压力,使他们一部推着另一部,导致了民族大转移。16世纪以后,卫拉特汗国的活动中心转移到新疆一带。汗国中势力最强的是准噶尔部。准噶尔部叛乱击败 土尔扈特人,并迫使其西迁.土尔扈特首领和鄂尔勒克放弃了准噶尔地区(1616年),踏上了向西的道路,穿过了咸海和里海以北的吉尔吉斯-哈萨克草原。小帐的吉尔吉斯-哈萨克人和诺盖部试图把他们先后阻拦在恩巴河西岸和阿斯特拉罕附近。和鄂尔勒克硬性冲破了这两部的封锁。他的影响向北直达托博尔河上游,他把女儿嫁给失必儿汗国昔班朝末代可汗库程之子伊施姆汗(1620年)。向南,在入侵过程中,他的部落民于1603年掠夺了希瓦儿国的边境,这种骚扰在希瓦汗阿拉不·穆罕默德一世(1602-1623年在位)和伊斯芬迪亚(1623-1643年在位)统治期间又重新开始。在西南方, 土尔扈特人从1632年起开始定居在伏尔加河下游。和鄂尔勒克于1639年征服了里海以东的曼吉什克半岛山区的土库曼人,就在此后,该地区一直臣属于和鄂尔勒克家族。1643年,和鄂尔勒克将其部落约5万帐迁到阿斯特拉罕附近。土尔扈待人继续占领了从伏尔加河河口到曼吉格什拉特半岛之间的里海北部草原,他们由此继续去袭扰希瓦汗国诸城:赫扎拉斯普、柯提和乌尔根赤。在和鄂尔勒克的孙子明楚克汗(1667-1670年)统治期间, 土尔扈特人把三个土库曼部落从曼吉什拉特半岛驱逐到高加索。另一方面, 土尔扈特人已经获得了俄罗斯的友谊,并不止一次地承认了俄国的宗主权(1656,1662年)。明楚克之子阿玉奇汗(1670-1724年在位)加强了亲俄的政策。1673年2月26日,他在阿斯特拉罕拜访了莫斯科长官,承认自己是沙皇的属臣,得到盛大的接待在俄国的保护下, 土尔扈特汗国繁荣昌盛。当1770年某些俄国代理人的愚蠢行为使渥巴锡汗率其部向中亚撤退时,汗国的疆域已是从乌拉尔河到顿河,从察里津到高加索之间。

卫拉特历代汗王世系表

亚洲时期的汗王表:

猛哥帖木儿(即蒙文文献中所记载的乌格齐哈什哈)-额色顾汗(1415-1425年) - 马哈木- 脱欢杀 阿鲁台-额森(也先)-阿马桑 赤. 俄罗斯时期汗王表; 和鄂勒尔勒克~1646-书库尔岱青(1645~1667)-明楚克汗(1667-1670年)-阿玉奇汗(1670-1724年在)-策凌敦多克(衮札布)( 1724~1735)-敦多克奥木巴 (1735~1741)-敦多克达什( 1741~1761)-渥巴锡 (1761~1775)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