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自我修养

演员自我修养

品牌 北京鑫三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译者 史敏徒
书名 演员自我修养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ISBN 7106026077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12月1日) 丛书名: 表演教程经典读本 平装: 421页 开本: 16开 ISBN: 7106026077

内容简介

《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建立演员创作体系方面的宏伟意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和第三卷有着有机的联系,因为第三卷是第二卷的直接继续。第二卷和第三卷都为我们接受"体系"的中心部分一第四卷中所叙述的创造舞台形象等问题作好了准备。可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没有把第三卷和第四卷写完,因此这两卷书的出版,仅仅是把为这两卷书而准备好的手稿材料发表出来。这一次版本附了一些备考性质和教学研究性质的注解。做出这些注解,是企图使读者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部著作的一系列特点上,并且企图表明,《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里所提到的某条原理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导演和教学活动的各个不同阶段是怎样演变着的;《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表演技术方面的一些最后的发现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等等。

编辑推荐

《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是"体系"方面惟一完成了的著作,是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亲自准备好付印的。这就使它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是20世纪初俄罗斯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继承了西欧和俄罗斯的现实主义戏剧艺术传统、积累了他本人的表演和导演经验,并在莫斯科艺术剧院的创作实践基础上创立的现实主义演剧体系,也是世界上表演艺术理论中最具影响的理论体系。

《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为《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代表作,是研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必读作品。

目录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著作《演员自我修养》

体验创作过程中的自我修养

序言

引 言

第一章 粗浅的表演

第二章 舞台艺术与舞台匠艺

第三章 动作。“假使”,“规定情境”

第四章 想象

第五章 舞台注意

第六章 肌肉松弛

第七章 单位与任务

第八章 真实感与信念

第九章 情绪记忆

第十章 交流

第十一章 适应及演员的其他元素、资质、能力和才干

第十二章 心理生活动力

第十三章 心理生活动力意向的线

第十四章 内部舞台自我感觉

第十五章 最高任务一贯串动作

第十六章 演员舞台自我感觉中的下意识

附景

注释

作者简介

作者:(苏联)K.C.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译者:杨衍春 石文 何丽娟

K.C.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俄罗斯、苏联杰出的戏剧艺术家,世界著名的戏剧和电影理论家、教育家。他自幼酷爱戏剧,曾组建剧团,担任导演与演员,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他创立了世界著名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表演体系,为戏剧表演和演员培养开创了一条道路,至今在世界上仍有巨大的影响。《演员自我修养》第一部和第二部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斯氏体系精华所在。

杨衍春,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俄语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俄语语言学、普通语言学。先后出版《自助俄语》、《基础俄语》、《博杜恩•德•库尔德内语言学理论研究》、《博杜恩•德•库尔德内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发表与专业有关的论文多篇。

序言

K.C.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年)是俄罗斯和苏联著名表演艺术家、戏剧教育家、理论家,他创立了世界著名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表演体系,为戏剧表演和演员培养开创了一条道路,至今在世界上仍有广泛的影响。《演员自我修养》第一部和第二部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斯氏体系精华所在,就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员自我修养》第一部序言中所说的:“书中论述的内容不是属于个别的时代和这个时代的人们,而是属于所有民族和各个时代的,属于所有拥有演员思维方式的人们的本性。”

苏联非常重视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作的编辑、整理、解读和出版。1954年和1955年,《演员自我修养》作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文集》中的两卷出版,并用长篇序言加以解读,视斯氏体系为现实主义戏剧的旗帜,是在与资产阶级戏剧的斗争中开辟的自己的道路。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社会思潮的变化,苏联对斯氏体系的认识发生了重大改变,并于1989年和1990年将《演员自我修养》第一部和第二部作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文集》的第一卷和第二卷重新出版。这个版本在序言、注释、章节安排、材料选择、内容编辑上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

1.序言的变化。在1989年版第一部、1990年版第二部的序言都有根本性的变化。在第一部的序言中,斯梅良斯基以《演员是一种职业》为题,首先肯定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各个方面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而且在历史上被证明和被演员职业所证明的东西。在他看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生“厌恶不求甚解的态度”,而这种情感促使他去创建演员的职业基础,即体系。然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却曾不止一次地重新领悟和改变这个体系组成元素的比重和意义,将其视为一种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现象。因此,斯梅良斯基指出,这个体系是未填满的小格子,多年来一直都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形式。他断言不存在任何详尽描述的、精雕细琢的和全面构思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从这一点看,他实际上更加认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开放性。

斯梅良斯基认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非常害怕他的体系变为教科书,变为语法,因为体系不是含有答案的习题集,“体系是指南。打开读就行了,体系是手册,不是哲学”,“体系是文化,应当在此基础上长期实施自我修养”,“没有任何的体系,只有天性”,“不能死记硬背体系,可以掌握体系,理解这个体系,使它成为深入到演员血肉中的东西,成为他的第二天性,与他有机地永远融合在一起”。斯梅良斯基总结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指南具有民主性,它面向每一个闪烁着天才火花的演员。”

在第二部序言中,苏联人民演员波克罗夫斯基以《为什么需要体系》为题,指出了现代演员技术水平的降低和演员对待演员技术不求甚解的态度,程式化的东西充斥了话剧院和歌剧院的舞台,恢复演员技术已经迫在眉睫。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斯氏体系对于演员职业的重要性,因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戏剧艺术是独具特色的独立创作,是一种深入人复杂心理状态中的创作,而其他任何一种艺术都无法做到。波克罗夫斯基希望斯氏体系作为具体的助手、“整流器”和“程序设计员”,重新走人戏剧生活,走入每一个人的创作活动中,引导演员在舞台上创造出活生生的人的形象。

2.章节的变化。在1955年版中的《演员自我修养》第二部共有十二个章节,在1990年版中,共十五个章节,其中增加了《体系原理》,即第十四章。相对于1955年版的第二章而言,标题发生了变化,原标题是《身体表现力的发展》,而在1990年版中为《形体锻炼》。而1955年版的第三章,在1990年版中拆分为第三章《练声及吐词》和第四章《言语及其规则》。在1955年版中的第十二章(结束语),在1990年版中变为第十五章《如何利用体系》。1955年的第十一章,在1990年版中拆分为第十一章《外部舞台自我感觉》和十三章《总的舞台自我感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