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Orang-utan
学 名:Pongo pygmaeus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猩猩科,红猩猩属
红猩猩也叫黄猩猩,生活在海拔1500米的原始森林,主要居住在树上,很少在地上移动,目前数量稀少,已经被列为世界濒危动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在泰国出土了一千多万年前的大猿化石,可能是亚洲红猩猩祖先的亲戚。
事实上这个化石只有牙齿,然而却像极了红毛猩猩的牙齿。化石发现者之一的法国Univ. Montpellier的Jean-Jacques Jaeger认为它比其它的大猿化石更接近红毛猩猩。
被命名为Lufengpithecus chiangmuanensis的大猿可能有七十公斤重,生活在一千三百五十万至一千万年前北泰国的热带森林。
伦敦的自然史博物馆的Peter Andrews认为这只是个开端,在东南亚还存在着许多物种。
可是Lufengpithecus几乎可以确定不是红毛猩猩的祖先。它和一千万年前分布欧洲和中国的大猿有关,科学家还未能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
大多数红毛猩猩的已绝种亲戚只被发现头卢和牙齿,除了在巴基斯坦的Sivapithecus,它们的面貌酷似红毛猩猩,但其它方面则差异甚大。它们的骨骸显示它们像狒狒一样四足行走。
Univ. Illinois in Chicago的口腔生物学家Jay Kelley警告道,牙齿的比较并非是动物关系良好指示,因为很不一样动物也可以长出相似的牙齿。Kelly在南中国发现过Lufengpithecus的另外两个种,他认为那些头卢长得不太像红毛猩猩,而且比泰国的该种年轻了好几百万年。
红毛猩猩是唯一已知化石记录的大猿,在非洲已发现有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祖先化石。在非洲已发现有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祖先化石。在非洲已发现有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祖先化石。在非洲已发现有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祖先化石。在非洲已发现有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祖先化石。在非洲已发现有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祖先化石。在非洲已发现有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祖先化石。在非洲已发现有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祖先化石。在非洲已发现有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祖先化石。在非洲已发现有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祖先化石。在非洲已发现有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祖先化石。在非洲已发现有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祖先化石。在非洲已发现有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祖先化石。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部分地区。
红猩猩(又名黄猩猩)的英文名实为马来语“林中野人”之意。成年雄性两颊生出“颊胝”,老年时脸呈圆盘形。红猩猩栖居于海拔1500米的原始森林及次生林地带。单独或成对生活,树栖,日行性。平 时行动迟缓,在地面走动笨拙。以野果、树叶、种子、昆虫、鸟卵 及其他小动物为食。繁殖期不固定,孕期8-9个月,每产1仔,5-7岁性成熟,寿命25-30年。仅产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岛的低地热带雨林和苏门达腊西北部的亚奇山谷。红猩猩在野外的生殖率很低,每四年才产一仔,且幼仔死亡率高达40%。由于红猩猩数量已极为稀少,已被国际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列为濒于灭绝的动物。虽已有严格法律规定禁止捕猎,但仍有人对猩猩进行捕杀,据调查,现在野外的猩猩已不到5000只,大多数都活在加里曼丹。
红猩猩体态庞大,身毛粗长。体长约1.25-1.5米,最大可达1.8米,雄性体重约75公斤,人工饲养下可达100公斤。红猩猩腿短,但胳膊长而有力,直立时可下垂至脚腕,两臂伸开约2.2米长。雌性比雄性小得多,平均体重40公斤。在灵长类中,除大猩猩外,红猩猩体型最大。它的口阔鼻塌,下顿肥大,唇厚耳小,眼距很近。手足呈灰黑色,毛短或无毛。成年面颜呈蓝黑色,幼年的面色及手足均苍白,胸腹部无毛。猩猩的体毛棕红或桔黄,成年的雄猩猩面部周围皮肤下面长出大片组织硬块,看上去更显威武、凶猛。当雄性直立时它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因此它的马来可文意为“森林中的人”,红猩猩是真正具有四只手的动物,它们在树上悬荡,如同树懒,慢慢吞吞,谨慎地移动身躯,绝无跳跃之举,在地面上行动,四肢并用,上身支撑手掌部,或双臂以拳拄地,如架拐而行。它们在树巢上睡觉,巢筑于树冠部位,距地面10-20米,每天新做一巢,巢是用树枝在树上筑成一个平台状。在天气寒冷时或下雨时,它们将树枝叶盖在身上保暖。红猩猩主食水果,最爱吃的是芒果、无花果、榴莲,并吃树叶、树皮及蚁类等昆虫。猩猩一般单独或成对生活,有时结成小群,一个家族在一起。老年雄猩猩除在短暂的配偶期外,通常都过孤独生活,有领域性,以大声吼叫与其它个体联络,吼叫时喉囊振呜,声音可传出干米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