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想把书名定为《何去何从?》,他在《第一阶段的故事》新版后记》中说:"1937年后,这个‘何去何从’的问题,不但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的命运,也关系到每个中国人的命运。这本书中的人物,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这本小书的结尾已经写到一些青年知识分子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一到陕北去。'但小说最初在《立报.言林》上连载时,担心题目太露,于是改为《你往哪里跑》。后来要出单行本时,茅盾想恢复原题。可是,在他重读全稿之后,又觉得书还未写完,“何去何从”的主题刚刚点出,小说就结束了。早先计划的后半部,即写武汉大会战前的武汉情形的那半部,没有写,如用“何去何从”,就是不照题作文,叫读者莫名其妙了。结果便把小说改题为《第一阶段的故事》。其含义是:①表示全书并未写完;②“第一阶段”,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初期阶段,也暗射了中国人“何去何从”的问题。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