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丰风水狮现主要分布在宜丰县的新昌、潭山、天宝等16个乡镇及周边高安、上高、铜鼓等县市。其表现形式有石雕、木雕、铜雕、根雕、砖雕,到清代后海衍生出陶绘、书画和剪纸等。它的种类有卧狮、蹲狮、立狮、走狮、倒挂狮、守院狮、护宅狮、拴娃狮等。
风水狮的安放也是有讲究的,不同质地和颜色的风水狮其摆放的方位也不同。东方在五行中属木,应放置铜狮;铜狮属金,可以金克木。西方在五行中属金,应放置红狮;红狮属火,可以火克金。北方在五行中属水,应放置石狮或玉狮;这两种材质的风水狮均属土,可以土克水。南方在五行中属火,应放置黑狮;黑狮属水,可以水克火。[1]
宜丰风水狮习俗起源于南宋嘉定年间,最初由赣州移民传入宜丰县,经当地历代风水艺人数百年来的传承发展,并注入本土文化元素,使之成为独具本土特色的民俗文化。汉唐时期王侯陵墓、贵胄坟宅前开始出现了石狮的踪迹,但当时只限于在陵墓坟宅前摆放,作为神道上的神兽,常与石马、石羊等石像排放在一起,用以震慑四方,使人产生敬畏心理。到了唐宋时期,风水狮的应用不但普遍为皇亲国戚所看重,并开始走进民间,除了用于墓地,还将其作为看宅护院、祈祥纳福的神兽,宜丰风水狮即应运而生,并相沿成习延绵到2019年。[2]
宜丰当地现存风水狮(部分)(4)宜丰风水狮表现形式有石雕、木雕、铜雕、根雕、砖雕,到清代后海衍生出陶绘、书画和剪纸等。它的种类有卧狮、蹲狮、立狮、走狮、倒挂狮、守院狮、护宅狮、拴娃狮等。根据风水学的理论,不同形态的风水狮有着不同的作用。卧狮:象征着悠闲自在、祥和安乐,通常放置在寺庙庵堂门前或游乐场所;蹲狮:是古往今来被民间供奉的守护神,它置身于天地万物之间,吸取日月光化,耳听八方,目眺宇宙,担负着镇邪驱魔的重任,被广泛使用在衙门、民宅、城门、桥梁、寺庙、堂馆、仓库、祖墓等场所;立狮:性情猛烈,反应敏捷,有蓄势待发、排山倒海之势,适合于置放庙宇、陵墓前,承担警卫迎敌、镇山守场的使命,但绝不可置立于官衙民宅,以免招来不祥的突发事件;走狮:又叫游山狮,它处于饥饿觅食状态,气势凶猛,煞气腾腾,不宜置放于官府衙门和居宅庭院门前,以免招来祸患。倒挂狮、守院狮、护宅狮、拴娃狮则有看宅护院、安家保胎之用。[1]
宜丰风水狮现已列入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