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复

孔祥复

中文名 孔祥复
主要成就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
出生地 重庆
逝世地 重庆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孔祥复孔祥复1942年9月4日,孔祥复出生于重庆,原籍湖北阳新。

1963年,孔祥复大学毕业后,进入位于美国南方的顶级学府——范德堡大学医学院学习医学。[2]

1969年,获美国Vanderbilt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

1971-1986年,任美国罗氏制药公司分子生物研究所的生化部高级研究员、研究主任。

1986-1998年,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生化生理实验室主任,成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中学术地位最高的华人科学家之一。

1997年,获NIH杰出实验室主任奖。

1998年,获NIH杰出成就奖。

1999-2004年,任香港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首席教授。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获香港大学杰出研究成就奖。

2004-2010年,任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首席教授。 

201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7年,获评“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

2019年6月17日11时10分,孔祥复因病医治无效在重庆逝世,享年76岁。[3]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功能基因组学、应用组学研究和人类基因治疗。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孔祥复孔祥复孔祥复研究了β-半乳糖苷酸的生物合成及调控机理,阐明Met-tRNA的修饰及转录终止因子及它们在细菌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和机理。纯化了重组的人干扰素,结晶了第一个由重组得到的蛋白质-干扰素A。阐明了Ras基因和肿瘤的关系,发现Ras基因引起癌变需要磷脂酶C及神经生长因子对Ras信号的作用。以非洲蟾胚胎发育为系统,研究了骨形成蛋白(BMP-4)的信号转导途径,阐明了它们以及GATA基因对中胚层形成的影响,指出BMP-4具有抑制神经外胚层形成的作用。研究了多种来源于植物的抗病毒、抗肿瘤药物的结构、功能及性质,阐明了HCG制品抗HIV的作用机理,为抗HIV药物的研制提供了新思路。

孔祥复在全世界第一个研制出用于临床治疗的α干扰素,在创立国际上第一个重组人干扰素的工业化生产流程发面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他首次发现了Ras基因引起癌变需要磷脂酶C及神经生长因子对Ras信号的作用;研究了多种来源于植物的抗肿瘤药物的结构、功能及性质;他阐明了HCG制品抗HIV的作用机理,为抗HIV药物的研制提供了新思路。 

学术论文

孔祥复发表学术论文460余篇,其中大量的文章发表在Science, Nature, JAMA, PNAS, EMBO J, Cancer Research, Oncogene等国际杂志,其论文已被引用数千次,其中单篇论文最多被引用近千次;拥有10多项美国与国际专利;专著15本。先后承担美国NIH、香港RGC等重大课题多项。 

荣誉表彰

2017年,获评“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

201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0年,获香港大学杰出研究成就奖。[4]

1998年,获NIH杰出成就奖。

1997年,获NIH杰出实验室主任奖。[2]

社会任职

孔祥复孔祥复美国Rutgers大学动物生理学系和药学院生化生药系兼职教授

美国实验生物学联合会委员

美国科技前沿发展委员会委员

BioFactors杂志杂志编委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search杂志编委[4]

人物评价

孔祥复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和威望。[5](徐州医科大学评)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