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逊主义

中文名 威尔逊主义
主要人物 威尔逊
目录导航

政策背景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均产生了新的国际关系理念。在19世纪后期的大国秘密结盟的国际关系形式遭到很多人的唾弃。民族自由等思想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成为了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在这样的形式下,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美国开始并不愿介入战争。但随着局势的发展。美国选择了介入欧洲国际事宜。这就需要一套全新的、具有说服力的国际关系理念。于是,威尔逊的一些主张成为了在当时颇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潮。

产生过程

一战爆发之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审时度势,找准时机参与战争。成为战后的最大赢家。威尔逊在1918年1月发表“十四点计划”演讲,主题是强调下列目标的实现:公开外交、公海航行自由、贸易自由、全面裁军、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民族自决等原则。带有一定程度的理想主义、甚至空想主义色彩的外交与国际政治思想。

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作为调停者,积极参与外交斡旋。在会议期间阐述了一系列国际关系的理念与主张,总的这些主张被称为威尔逊主义。

成果

威尔逊主义是威尔逊总统对美国传统对外政策的改造和对国际新秩序的构想,影响了始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二十世纪美国外交;其根本特征为,以美国的价值观和制度标准作为国际秩序的原则,把美国塑造成国际正义的化身和担当者。从威尔逊主义开始,传播美国的价值观、确立美国在国际政治中的道德领导地位,成为美国明确的政策目标;以此为基础,威尔逊主义把集体安全、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自决(逐渐演变为民族自决)、自由贸易等作为国际新秩序的具体原则。 

影响

威尔逊的主张在当时受制于美国综合实力的限制,没有在巴黎和会上获得积极响应。但是,在日后,它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威尔逊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了成功。罗斯福的联合国规划和杜鲁门的欧洲政策,是威尔逊主义不同方面的体现;冷战时两种社会制度的对峙和局部热战,以及美国作为西方世界代表的角色,似乎都重现了威尔逊时代“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冷战结束以后,西方的价值观和制度扩展到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威尔逊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达到了又一个顶点。

(本词条内容由搜狗四史百科编委会编写)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