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桥乡

舒桥乡

中文名 舒桥乡
行政区类别
所属国家 中国
目录导航

地理位置

位置与面积

舒桥乡古风古色舒桥乡古风古色乡人民政府驻地舒桥村,地理坐标:北纬28°25′东经120°03′,全乡海拔高度199—720米,全乡总面积74.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165亩,林地面积82654亩。[1]

气候与水文

舒桥乡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和,四季分明,雨水适中,全年平均气温18℃,最高气温为7月,最低气温为1月,年降雨量1500—1600毫米,年无霜期260天。

境内有一条川溪,西起蔡坑村,流经王岙、叶店、叶村、舒桥等村,注入石帆管庄水库。境内小(二)型、小(三)型水库8处,分别是:

蔡坑源水库 彭加湖水库 金边湖水库 黄扇水库
连云水库 大陈山水库 高茂水库 后山岗头水库

自然资源

蔡坑源水库 彭加湖水库 金边湖水库 黄扇水库
连云水库 大陈山水库 高茂水库 后山岗头水库

概况简介

耕地占总面积的6.16%,分布在沿溪和山谷地带。全乡处于括苍山余脉之中,有金山尖、擂鼓尖、老鹰岩、双鸡治等诸山。

历史沿革

舒桥乡位于青田县城西北。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1.53万人(2008年)。辖舒桥、章岙、交垟、罗西、古竹、古竹岙、高茂、根山、箬鸟、沙坑、西武头、阮坑、叶村、叶店、夫人山、陈山大弄底、王岙、蔡坑、章巷、道彭、章杉22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舒桥村。青(田)王(岙)公路与330国道交接。

[邮编]323913 [代码]331121208:~200舒桥村 ~201章岙村 ~202交垟村 ~203罗西村 ~204古竹村 ~205古竹岙村 ~206高茂村 ~207根山村 ~208箬鸟村 ~209沙坑村 ~210西武头村 ~211阮坑村 ~212叶村 ~213叶店村 ~214夫人山村 ~215陈山村 ~216大弄底村 ~217王岙村 ~218蔡坑村 ~219章巷村 ~220道彭村 ~221章杉村[2]

行政区划

1949年建舒桥乡,1958年改管理区,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1992年将王岙乡并入。1997年,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1.5万,辖舒桥、章岙、交垟、丁埠头、罗西、古竹、古竹岙、西庄、岩下、高茂、根山、钉坑、箬鸟、武岭后、沙坑、西武头、凤凰山、陈东坑、阮坑、叶村、叶店、夫人山、陈山、大弄底、王岙、蔡坑、章巷、道彭、章杉29个行政村。[2]

人口介绍

至2003年底,全乡辖行政村22个,自然村119个,生产队206个。全乡总人口15325人,户数3179户,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6人。

经济发展

2003年舒桥乡人口和经济状况

单位 自然村数 生产队数 户数 人口数 外出人口 耕地面积(亩) 林地面积(亩) 经济收入(万元) 人均收入(元)
舒桥村 12 18 385 1318 249 710 4196 428.17 3249
章岙村 4 4 95 457 91 235 2821 148.04 3239
交垟村 4 5 98 480 123 194 1798 154.51 3219
罗西村 3 9 130 699 179 292 3176 124.04 1775
古竹村 2 6 103 467 103 209 2881 79.23 1697
古竹岙 6 14 180 800 235 377 6825 130.01 1625
高茂村 1 6 80 528 120 203 1979 71.42 1353
根山村 3 8 105 660 265 218 2572 87.78 1330
箬鸟村 5 8 112 554 140 186 3899 111.97 2021
沙坑村 3 6 73 390 99 172 3333 125.25 3212
西武头 11 13 181 816 240 349 9498 164.18 2012
阮坑村 6 6 80 388 132 186 6368 60.05 1548
叶村村 5 11 195 803 146 355 1411 131.08 1632
叶店村 7 15 270 1225 305 465 799 249.39 2036
夫人山 3 6 125 742 234 327 982 121.88 1643
陈山村 6 8 110 474 89 245 2621 63.65 1343
大弄底 10 13 165 890 360 257 9513 158.42 1780
王岙村 6 16 320 1460 305 347 1788 471.12 3227
蔡坑村 10 15 145 842 340 309 10309 97.2 1154
章巷村 4 7 95 487 146 202 2050 74.24 1524
道彭村 4 6 75 504 117 146 1934 75.83 1505
章杉村 4 6 57 341 137 181 1901 53.14 1558
合 计 119 206 3179 15325 4155 6165 82654 3180.6 2075

农业

单位 自然村数 生产队数 户数 人口数 外出人口 耕地面积(亩) 林地面积(亩) 经济收入(万元) 人均收入(元)
舒桥村 12 18 385 1318 249 710 4196 428.17 3249
章岙村 4 4 95 457 91 235 2821 148.04 3239
交垟村 4 5 98 480 123 194 1798 154.51 3219
罗西村 3 9 130 699 179 292 3176 124.04 1775
古竹村 2 6 103 467 103 209 2881 79.23 1697
古竹岙 6 14 180 800 235 377 6825 130.01 1625
高茂村 1 6 80 528 120 203 1979 71.42 1353
根山村 3 8 105 660 265 218 2572 87.78 1330
箬鸟村 5 8 112 554 140 186 3899 111.97 2021
沙坑村 3 6 73 390 99 172 3333 125.25 3212
西武头 11 13 181 816 240 349 9498 164.18 2012
阮坑村 6 6 80 388 132 186 6368 60.05 1548
叶村村 5 11 195 803 146 355 1411 131.08 1632
叶店村 7 15 270 1225 305 465 799 249.39 2036
夫人山 3 6 125 742 234 327 982 121.88 1643
陈山村 6 8 110 474 89 245 2621 63.65 1343
大弄底 10 13 165 890 360 257 9513 158.42 1780
王岙村 6 16 320 1460 305 347 1788 471.12 3227
蔡坑村 10 15 145 842 340 309 10309 97.2 1154
章巷村 4 7 95 487 146 202 2050 74.24 1524
道彭村 4 6 75 504 117 146 1934 75.83 1505
章杉村 4 6 57 341 137 181 1901 53.14 1558
合 计 119 206 3179 15325 4155 6165 82654 3180.6 2075

林业

舒桥乡位于青田的西部,近邻丽水,地理环境适宜,是青田县的农业大乡。全乡主要的经济作物有蚕豌豆、鲜玉米、柑桔、茶叶、西瓜等。2003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800.6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75元。

工业

舒桥乡农民一直以务农为主,农业生产是基础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2003年,舒桥乡根据地处丽水近郊,且又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市区近郊型农业,现已初步形成了“三点带三面”的种植、养殖业发展格局。即一是以交垟村第一个千亩连片干水果精品基地带动全乡干水果种植业品种全面调整,二是以叶店村第一个圈养示范基地带动全乡圈养业全面发展,三是以百户千羊发展工程带动全乡放养养殖业的全面大跨越。2003年,全乡水田354公顷,粮食总产量2619吨;茶叶141公顷;果园7365公顷;蔬菜162.5公顷;生猪饲养量4515头,户均1.4头;畜牧业产值954.61万元,人均623元。

舒桥乡农民放牧舒桥乡农民放牧种植业:以往全乡的种植业主要是水稻、小麦、番薯,一年辛苦还不够饱食。调整产业结构则发展柑桔、杨梅,还是每家每户零星种植,无法形成一个农业的主导产业,而且由于受到柑桔疫病的影响,大大影响了柑桔的质量及产量,导致农民经济收入降低。通过2003年建立交垟村千亩干水果精品基地,调整了全乡种植业格局,对老化、受疫病影响的柑桔等进行品种替代,如:桃、翠冠梨等,仅2003年一年就引进了1万余株翠冠梨,年底全乡已有干水果基地13000余亩。

养殖业:一是在叶店村形成了以鸭、鸡、鱼为主的立体圈养示范园区。如叶店村的范国平,建立快畅的产运销渠道,实行产、运、销一体,并在青田鹤城中心菜场挂牌销售,保证了该示范园区所有养鸭户,户户无积货。同时,自身实现年利润达10万多元,全养殖园区总产值达100多万元。二是创建了叶村古上自然村圈地放养鸡场一个,年饲养12000羽,年利润达3万多元。三是积极实施百户千羊种草养羊,至2003年已引进种山羊1060头,全乡山羊饲养量不断增加,实现山羊饲养量3700头,比上年增长16%,成为浙江省种草养羊示范乡镇之一。四是加强特种养殖的发展。扩建了阮坑村养鹿场棚舍3间200平方米,2004年春又引进种鹿4只,现有存栏鹿12只,有7只成年鹿已投产,年销售值达3万余元;黄山村石蛙养殖场也稳步发展;西武头村养蝎酿酒业实现与泰顺县酒厂联营,颇受市场青睐。

第三产业

全乡林业用地面积5510.27公顷,占总面积的74.2%,有林地面积4425.47公顷,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189.4公顷,占3.4%;竹林面积157.4公顷,占4%。历届政府对发展林业生产都非常重视,紧紧围绕生态立乡的发展战略,制订长期的林业发展和规划,坚持长期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林木管护等工作,建有乡机关林场,位于蔡坑村,有重点生态公益林的5个村实行联合管护。同时,充分利用该乡林业资源丰富,合理安排年度采伐计划,增加农民收入,2003年,该乡林业收入达274.04万元。

一方特产

舒桥乡原本是一个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基础差,无龙头支柱工业的乡镇,几乎没有什么工业。2003年度,舒桥乡党委、政府根据该乡实际,因地制宜,抓大扶小,做好外送文章,依据该乡乡情,借机发展工业。

1984年,建立叶村花岗岩厂,设在叶村村。2000年,成立青田县西武头村全蝎养殖场,设立在西武头村,共投资8万多元,现有蝎苗30万只,成蝎25万只 ,年产值2万元。2003年,与温州泰顺县酒厂实行联营,建立生产基地,达1000个平方米,生产的以全蝎为主材料的全蝎通络酒获得精装上市。该场在2002年获得浙江优秀科技产品奖;2003年获得优质奖;2004年4月获得由农业部和浙江省营养学会颁发的中国优质健康营养食品奖,同年,被浙江省质量监督局评为浙江省质量信得过产品。叶店村养殖示范基地实现了就地大批量加工皮蛋、咸蛋,并全部外销。

集市贸易

该乡农产品资源丰富,因此带动了农产品营销行业的发展。2003年,年流通农副产品2378吨,毛猪2110头。

社会发展

叶村乌糖,呈棕色,形似饼干,口味甘甜,健脾益胃,消食解暑,延年益寿,以麦芽为原料,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小孩特别爱吃,全村100多户有80来户能加工制糖,是村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教育

随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逐渐繁荣,各村个体经销店和商贩不断增多,全乡各村均设有个体经销店。乡政府所在地舒桥村,在短短的时间内,发展速度加快,公路两侧店铺不断增多,大至摩托修理店,小至杂货店,应有尽有,而且饮食、服务行业也有所发展。1984年形成市场交易,每月逢五、逢十及逢八是舒桥村、王岙村的集市日,全乡各村的村民都到舒桥村和王岙村来赶集,购买生产及生活用品;1981年形成耕牛市场,每月逢九在叶村进行耕牛交易。

卫生

基础设施建设

舒桥乡王岙小学舒桥乡王岙小学2003年,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已达基本普及初等教育的标准。1995年,开始对村小进行撤并,到2003年,舒桥乡教育形成了4所幼儿园(3所待批),1所中心学校,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格局。

幼儿教育:全乡现有4所幼儿园,都属于民办性质,分别设在叶店、王岙、舒桥、西武头村。2003年,幼儿93人左右,教师8人。[3]

中小学教育:舒桥乡中心学校前身是舒桥学校,创办于1953年,借用舒桥慈仁寺的佛殿办学;1960年,更名为舒桥公社学校,同时增设高小班;1962年,增设舒桥农业初中班,1965年停办;1970年,增设初中部;1978年,增设农业高中班,1979年停办;1983年,建设学校教室,2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570平方米,现作为学生宿舍,共有6个学生大寝室,7间教师宿舍;1984年,更名为舒桥乡中心学校,设有小学部和初中部;1993年,投资23万元建设教师宿舍楼,3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779平方米,有教师寝室23个;1995年9月,总投资43万元(其中省青年发展基金资助20万元),建设小学部综合楼,主体3层,局部4层的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092平方米,内设教室9个,办公室3个,学生寝室2个,9月17日,县人民政府命名小学部为希望小学;同年9月,校网进行调整,章岙,罗西、丁埠头、交洋等7所小学并入;1997年,投资45万元(其中省扶贫办公室资助35万元)兴建初中综合楼,为3层的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056平方米,内有教室9个,办公室1个,实验仪器室2个;2002年,全面完成校网调整,王岙小学直属于舒桥中心学校。2003年,学校有24个班级,学生879人,教职工54人,学校藏书1753册,校园占地面积12080平方米,建筑面积3497平方米。

成人教育:成立于1992年,借用舒桥乡中心学校办学,1996年正式挂牌,1998年,兴建舒桥乡成人技术学校,位于舒桥村慈仁寺遗址,占地面积17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30平方米,为3层的砖混结构。1层为商店,2层为培训教室,3层为宿舍,总投资28万元。2003年,有教师1人。至2003年,全乡培训人数达1058人。

人民生活

20世纪50年代以前,全乡各地卫生条件基础差,缺医少药现象突出。1958年,成立舒桥乡保健院,设在舒桥村。70年代改称舒桥乡卫生所,并于1975年搬至舒桥慈仁寺村,为土木结构,二层,建筑200平方米。1986年,改称乡卫生院。1994年10月,舒桥乡卫生院门诊大楼立项开工,并于1995年8月完工搬入使用,总投资25万元,为二层砖混结构,占地1241平方米,建筑面积652平方米,1层为门诊用房,2层为职工宿舍和办公室。1995年,有医务人员7人,业务收入15万元,全年门诊人数5000余人次。2003年有医务人员8人,业务收入38万元,全年门诊人数8000余人次。

2001年,王岙卫生院撤消,成立王岙中心卫生室,位于王岙李宅村,直属腊口卫生院管辖。2002年,投资12多万元,建造王岙中心卫生室,位于王岙村。

名胜文化

舒桥乡舒桥乡1992年12月建立王岙卫星地面接收站,主要设备有日本东芝C3接收机2台,成都产3瓦发射机2台,转收中央一、二套节目,覆盖王岙、蔡坑、章巷、叶店、夫人山等14个行政村。1996年2月,舒桥村率先开通有线电视(小前端),不久,叶店、叶村等17个村1380户安装了有线电视;2003年,投资50多万,完成有线电视联网工程,开通了舒桥、罗西、夫人山、交垟、章岙等5个村600多户的有线电视联网;2004年,投资20多万,实现叶村、舒桥下岭自然村等村140户村民开通有线电视联网。

1997年开始通程控电话,1999年,建立舒桥机房,位于乡政府旁边,占地面积40平方米,2000年,全乡已有舒桥、叶店、王岙等9个行政村开通程控电话,已拥有电话机310部,每百人拥有电话机2.1部。2004年5月,建立王岙机房,位于原王岙乡政府内,占地面积40平方米。至此,全乡程控电话扩容至500门。2000年12月,建成139数字移动基站,位于舒桥村,落地塔型,塔高50米,机房面积25平方米,G网开通,2001年,在西武头建立一个基站,2003年,在王岙又建立一个基站。2001年10月,建立130数字移动基站,位于舒桥村,桅杆式塔型,高15米,工程总投资50余万元。到2003年,全乡移动通讯覆盖率达到80%。

1999年,投资50万元,铺浇了管巷—黄坦坑混凝土路面,长1.3公里,宽4.5米。2002年,投资70万元,完成舒桥至王岙水泥路面一期工程。2003年,投资40万元,完成舒桥至王岙水泥路面二期工程,全面贯通舒桥村至王岙村的水泥路工程。

2001年,交垟、舒桥、阮坑、陈山、箬鸟、古竹等村进行了农网改造,2002年,其他16个村进行了农网改造,全乡共投入资金586万,改善了农民用电质量,照明电价为0.53元/度,实现了城乡同价,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2002年,舒桥乡自来水工程立项。2003年5月开工,并于2004年5月8日通水成功,共投入资金89.3万。

2003年,投资9万元(省卫生厅扶持资金),建设公厕三所,分别在舒桥、王岙、章岙村,现已全部完工。

名胜古迹

全乡农民的人均收入逐年攀升,从2000年1371元,2001年1485元,到2002年的1805元,再到2003年的2075元,人民的生活水平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而且贫困面大大的降低,人均收入1000元以下的特困人口从1999年的327户1465人下降到190户510人(已参加最低生活保障) 。同时,舒桥村成为了小康村。

民情民俗

建筑遗迹

叶村、叶店各有旗杆夹一对;陈山村有石雕“贞节牌坊”1座;大弄底村银坑基银矿洞遗址1处。

旗杆夹:位于叶村村竹园脚老屋大门前两旁,是该村叶茂春兄弟共有五个,其中叶茂春在清明末年癸已期间,到杭州考场参加科考,考取武举人,建立旗杆一对,尚在;同时其弟叶永斋也参加科考,考取秀才,建立旗杆一对,已被拆除。叶店村洪巷自然村的范在镐在“道光”甲辰年间,参加科考,考取贡生,在家两旁建立旗杆一对,只保留一边,另一边已被拆除。

银坑基银矿洞遗址:位于大弄底银坑村银洞窟山。矿洞3处,洞深约900米,洞口高1米,宽2米,两洞相距约20米,另一处相对200米,据王岙《王氏宗谱》记载:“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监阮随奉诏开坑采矿。”因废置年久,已被泥沙淤泥填塞。

舒桥这块美丽而沧桑的土地,在古代有位舒姓大户人家在村头建造了一座石拱桥,用自己的姓氏给桥取名“舒桥”,村名由此的来。舒桥地处青田西北部,与丽水、缙云交界,四面群山环绕,海拔在200-400米,自然环境良好,历史文化遗存较为丰富,有宋代大学士叶梦得、乡贤道士叶法善、明代开采的银矿洞遗址、清代书院、民宅等等。

在明代银矿开采史上,丽水、温州等浙西南山区是主要矿区,青田银矿蕴藏丰富,也是开采的主要区域,且产量较大。《王氏宗谱》记载“东去七里山出矿石,皇明永乐间太监阮隋奉诏开坑采矿”。有意思的是在这些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件往往被后人用于地名或村名,舒桥乡就有个叫“银坑”的村子,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且在峡谷之中,古人就这些个旮旯窝里生活,面对群山林木,有一矿洞口,共有两个相距数十米,百年来,洞口被树木和沙石所掩盖。在距矿洞约500米山坳处是当时的银矿提炼场。王岙古时称十七都,银矿蕴藏丰富,集中在王岙与海溪交界处,在王岙《王氏宗谱》中有少量记载外,再无其他史料可查了,手头上也只有银坑两处银矿洞遗址,调查就此中断,银矿如何开采、提炼?何时停止开采?还有没有其他相关史迹可寻等,还需我们今后一一调查。

本人为当地村落人,在此解密还有多处银矿遗址。

离已发现两处遗址附近山坳里,至少还有十多处当年开银矿留下的古迹。80年代,国家政策将附近的山地划分到户,附近山坳户主多很知晓还有不少银洞遗迹。

上辈相传早年间,早上起来到银洞口可听到五公里以外农村的公鸡啼鸣声。有该村落出水口留下“有里八石外八石,八石中间存有三缸金三缸银”的石刻,看的出这迷密还待后人揭开?

有名的地方有冶银堆、银炉基、银洞窟、外银坑,杭州店、(有杭州人在自然生成的山洞口开商店。

该银矿区当年为劳动人民用肩膀挑到最大的支流-欧江-海口运输到国家所需的储备区运行。

现今,能看到甚多当地祖辈劳动人民开垦的田与地;在山沟里到处皆是(有些开垦的田有二十米高的单石头砌成的农耕田。有依山而起的梯田,属名“仰天河”。

近年,有地质队陆续到此地勘探;现在还确有丰富的银矿,媒矿稀土。愿浙江以西南-青田依西“银坑”这块土地更美好、更丰富,更有为世人触目!

民间文化

该乡农民历来以务农为主,其生产生活习俗浓郁,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清明果:清明时节,各家各户祭祖扫墓;同时,还有吃清明果之俗。清明果一般采用的清明草的嫩头,洗净后煮烂并放入冷水中浸泡,捞出晒干磨成粉,再与糯米粉拌揉,加入各种咸甜的馅,蒸熟后即可食用,非常可口。

端午节:端午节前五日内,各家各户采摘菖莆叶,挂在门上,用以避邪;同时,各家各户包粽子,糯米浸泡后用箬叶包,里面加入蚕豆或红枣或霉干菜和肉,味道适宜。同时,端午前日,女婿备肉送往丈母娘家。

1980至1989

邱氏宗祠,位处该乡沙坑村陈东坑自然村,建于19世纪50年代,为2层土木结构,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木雕工艺精美,保存完好。逢年过节,各村兴唱戏。

行宫,位处该乡王岙村,建于民国时期,为1层土木结构,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保存完好。多用于唱戏等活动。

叶店祠堂,位处该乡叶店村,建于光绪年间,为1层土木结构,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保存完好。多用于民间活动。

洪巷四合院,位处,建于光绪年间,为2层土木结构,共有30余间房,拥有9个天井、6个大门,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07年有15余户人家居住。

1990至1999

灯舞:

(1)鱼灯舞,由王岙村村民于解放初期成立并组队,中间停停演演,至2003年,全队已有30余名成员,并到各地演出,丰富农村村民的业余生活。

(2)茶灯舞,2002年在鱼灯队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茶灯舞,全队有27人组成,于2002年、2003年之间到全市各地演出。

(3)龙灯舞,于2004年12月组队,全队有33余人,并到全市各地演出。

剧团

王岙剧团,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初,全团有演员30余人,以古装戏为主。但由于各种原因,于20世纪80年代解散。

王岙木偶戏团,成立于1990年,全团由成员7人,但只发展了四年的时间,于1994年解散。

改革开放大事记

2000至2009

1980年,建造蔡坑源水库,库容量16万立方米。

1982年,开通陈山埠至王岙公路。

1983 年,投资15万元,兴建舒桥乡人民政府办公楼,为3层的砖木结构。

1985年,章岙村通机耕路,同年王岙、舒桥两乡兴办了花岗岩制品厂。

1987年,交洋村通机耕路3.5公里。

1989年,架设官庄至王岙10千伏高压线,公路沿线村安装电灯。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