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伤辽东战亡
【创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李世民
【作品体裁】诗原文伤辽东战亡
凿门初奉律,仗战始临戎。振鳞方跃浪,骋翼正凌风。
未展六奇术,先亏一篑功。防身岂乏智,殉命有余忠。
--->凿门:打通。开通道路之意。
--->律;法。
--->振鳞;振作;奋起。鳞,诗中借指类似鱼鳞的东西。宋玉《高唐赋》:“鼋鼍鳣鲔,交积纵横,振鳞奋翼,蜲蜲蜿蜿。”郑玄注:“鳞,龙蛇之属。”
--->骋翼;施展、驰骋之意。翼,鸟类和昆虫的翅膀,鱼鳃边的小鳍。
--->六奇:西汉陈平佐汉高祖(刘邦)定天下,曾六出奇计。沈约诗;“陈平出六计”。诗中借指唐太宗征辽施计。
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丽,由于骄傲轻敌,至使用兵失败。死亡战士两千余人。诗的前两句赞扬这些将士开通征途的战绩。用“振鳞”、“骋翼”形容将士投入战斗的英姿和战斗的激情。继写哀叹这次战斗“奇术”未展,“先亏一箭功”的结局。尾句用“岂乏智”、“有余忠”评价阵亡战士的功绩。
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李世民
伤辽东战亡: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亲征辽东,五月拔盖牟、白岩、辽东等城,后因安市城之战不利,十月回师。此次东征,将士死亡近两千人,忠骨丛葬于柳城(今朝阳市)东南,太宗作文以祭之。此诗系东征回师时所作。
李世民古诗词作品: 《春日玄武门宴群臣》 《于北平作》 《帝京篇·秦川雄帝宅》 《辽城望月》 《咏雨·和气吹绿野》 《过旧宅·新丰停翠辇》 《过旧宅·金舆巡白水》 《入潼关》 《春日登陕州城楼俯眺原野回丹碧缀烟霞密翠斑》 《登三台言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