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门外街道

永定门外街道

人口 44605人(2011年)
中文名 永定门外街道
所属地区 北京市东城区
政府驻地 民主北街社区安乐林路85号
著名景点 永定门、燕墩
邮政区码 100075
面积 3.3km²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永定门外地区属南苑区永外关厢。

1952年,永定门外地区划归崇文区,设永定门外和琉璃井街道。

1955年8月,杨家园等12个村、街巷并入。

1958年,永定门外和琉璃井街道合并为永定门外街道。

永定门外街道永定门外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永定门外街道辖彭庄、永建里、松林里、永铁苑、西革新里、革新里、革新西里、管村、桃园、天天家园、宝华里、富莱茵、景泰、定安里、民主北街、桃杨路、杨家园、李村、琉璃井、安乐林20个居民委员会,下设523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永定门外街道下辖20个社区,[1]办事处驻民主北街社区安乐林路85号。

彭庄社区 永建里社区 松林里社区 百荣嘉园社区 管村社区
桃园社区 民主北街社区 琉璃井社区 桃杨路社区 杨家园社区
李村社区 宝华里社区 定安里社区 安乐林社区 景泰社区
永铁苑社区 天天家园社区 富莱茵社区 革新西里社区 革新里社区

地理环境

彭庄社区 永建里社区 松林里社区 百荣嘉园社区 管村社区
桃园社区 民主北街社区 琉璃井社区 桃杨路社区 杨家园社区
李村社区 宝华里社区 定安里社区 安乐林社区 景泰社区
永铁苑社区 天天家园社区 富莱茵社区 革新西里社区 革新里社区

人口民族

永定门外街道地处东城区南部,介于东经116°22'17″~116°24'55″,北纬39°51′26″~39°52′17″之间。东依玉蜓桥、李村北里、李村南里、景泰东里与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为邻,南临革新西里、管村、宝华里、定安里与丰台区西罗园街道、东铁匠营街道毗连,西至彭庄、北京南站与丰台区右安门街道接壤,北靠护城河与天坛街道、西城区天桥街道、陶然亭街道相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5千米,总面积3.3平方千米。

经济

截至2010年,永定门外街道共有人口84693人。

2011年末,永定门外街道辖区户籍数29510户,户籍人口12.13万人,其中常住人口8.46万人。另有流动人口24999人o户籍人口中,男性6.05万人,占49.9%。女性6.08万人,占50.1%。14岁以下8820人,占7.3%。15~64岁9.79万人,占80.7%。65岁以上14596人,占12%。

2011年,永定门外街道人口出生率7.7‰,人口死亡率3.4‰,人口自然增长率4.3‰。

社会事业

  • 商业外贸

2011年末,永定门外街道共有商业网点7个。

  • 财政金融

2011年,永定门外街道共有财政总收入5280万元。

教育事业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永定门外街道共有街属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360人,专任教师66人。小学5所,在校生4735人,专任教师37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3所,在校生2572人,专任教师394人,初中适龄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高职(专科)院校1所,在校生994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451人。

社会保障

2011年末,永定门外街道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个,其中医院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

交通运输

2011年,永定门外街道共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60户,人数1964人,支出1164万元,比上年增长6%,月人均494元,比上年增长20%。医疗救助131人次。

2011年,永定门外街道共有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10万元。社会福利费4.4万元。社区服务设施14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3个。新增就业人员2416人,有173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952人,年末城镇失业人数10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

2011年,永定门外街道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共有5190人,比上年末增加76人。参加失业保险2388人,比上年末减少163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169人,比上年末增加43人。

历史文化

永定门外街道辖区共有大街8条,胡同262条。

风景名胜

  • 地名由来

永定门外街道因地处永定门外而得名。

永定门老照片永定门老照片

永定门城楼

燕墩

永定门城楼位于永定门外街道永定门内大街最南端,是北京外城七座城楼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北京城传统中轴线(永定门至钟鼓楼)的起点。永定门城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但当时只修建了城楼。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又补建了瓮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再次增建了箭楼,并重修了瓮城,至此永定门才算完整建成。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为修建铁路拆除了永定门瓮城东西部分城墙。1951年为改善永定门一带的交通状况,永定门的瓮城被彻底拆除。1957年永定门的箭楼和城楼被拆除,护城河的河道也由原来的“几”字形变为现在的“一”字形。

2005年在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永定门城楼得以复建。复建后的永定门城楼保持了历史原貌,总高26米,城台东西长31.4米,南北宽16.96米,重檐歇山阁楼式建筑。楼阁二层七开间,灰筒瓦三重檐。[2]

永定门城楼(复建)永定门城楼(复建)

词条图册

燕墩又称“烟墩”,是一座上窄下宽、平面呈正方形的墩台,位于永定门外街道永定门外铁路桥南侧。始建于元代,据文献记载,元、明两代北京有五镇之说,南方之镇即为燕墩。因南方在“五行”中属火,故堆烽火台以应之。燕墩在元代始建时,只是一座土台,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修筑外城时,才包砌以砖。燕墩上竖有清乾隆皇帝御制碑一座,是北京著名碑刻之一。

1984年,燕墩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

燕墩燕墩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