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茂行又称为日庙,是为渡海来台的泉州晋江县人林振嵩所建,林振嵩为当时的鹿港首富,初抵台时以贩盐经商致富,后改经营港口贸易,并且积极公益乐善好施,造桥铺路、捐献庙宇和发放粮食给贫苦百姓等,深为地方人民所推崇,并有「积善之家」的美称。日茂行于清嘉庆二十一年(西元1816年)时进行改建,以福建运来的花岗石与红砖为主要建材,包含祠堂、戏台庭院、马厩与左右厢房等共有九十九门户,相当豪华气派。虽然现今的日茂行因港口淤积没落已久,但壮丽规模的房屋依旧伫立,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往日的风华。
位于泉州一街,出天后宫大门后,于路口左转入民生路,在右侧第二条巷内转入即可看到。
日茂行创办人林振嵩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时来到鹿港,最初贩盐致富,后来改从事贸易,创办“日茂行”[1]。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鹿港成为正口,与泉州蚶江通商[4],林振嵩可能于此时于今址建设日茂行之建筑[1]。此时林振嵩三子林文濬来台协助父亲经营日茂行业务,使得日茂行蓬勃发展,成为鹿港首富,日后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时日茂行已有雄厚经济实力可以承担鹿港龙山寺的迁移工程[1]。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林振嵩因母丧而返乡,日茂行则交由三子林文濬负责,其业务日益发展,在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翻新改建[1]。而林文濬于道光六年(1826年)逝世后,由其五子林廷璋继承日茂行,然而此时鹿港已经因为港口淤塞逐渐没落,日茂行也由于鹿港失去航运功能而衰微[1]。
二次大战之后,日茂行曾在民国五十六年(1967年)进行整修[3]。民国六十三年(1974年)时汉宝德等学者专家曾受委托对鹿港古老建筑评鉴,此时日茂行并未被列为古迹,后来在民国八十七年(1998年)5月17日时鹿港镇公所开辟道路时拆除了日茂行部分结构,引起林家后代与当地有心人士不满并向彰化县政府反应,而使得工程暂停[1]。而在当年10月1日,在日茂行举办了“历史之心”活动,企图结合前卫艺术家的表现能力来再现历史空间,但过程中却因为装置艺术之设置而引发地方居民与学者、艺术家之间的争议[5][1]。后来在文化资产保存法修正后的民国八十九年(2000年)6月20日,于彰化县县定古迹审查会上将日茂行列为县定古迹,并于同年7月14日公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