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6年的新闻系,当时设有广播电视新闻和播音两个专业。1992年增设影视广告专业,2001年增设网络新闻专业。2001年播音专业、影视广告专业分别独立成播音系、广告系。2002年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培养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生,2003年开始自主招收本科生。2007 年,与文学系合并成立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至2008年,拥有4个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分别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新闻学、媒体创意,1个专科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1个专科升本科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2010年,学院更名为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学专业、媒体创意专业划归新建的文学院、文化创意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目前拥有教职工43人,其中专职教师30人,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1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硕士学位18人,在读博士3人。校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校级青年骨干教师4人。学院还拥有21名特聘教授,他们都是知名学者和业界泰斗,定期来校传播最新业界发展动态,指导师生教学、科研、实践。
新闻与传播学院下设新闻系、编辑系2个系,开设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升本)、新闻采编与制作等专业。目前学生总数892名。
学院现有1个浙江省重点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2007-2010年,本学科获批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3项国家广电总局项目,14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总经费数超过100万。发表论文总数193篇,出版著作27部。2008年10月成功举办《媒介创新与文化场域嬗变》国际学术会议,2009年6月与浙江大学合办“国际前沿传播学理论与研究方法”高级研修班。
学院拥有新闻综合实验室、新媒体实验室、数字采编与出版实验室等3个专有实验室,浙江第一门户网站——“浙江在线”与我院合作建立了“互动新传媒实验室”。2010年,获批中央财政资助项目“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发布教学实验平台”立项。
目前,我院与浙江省广播电视集团、嘉兴广播电视集团、浙江在线、华数在线、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等开展多方位合作,师生研究、实践拥有了高层次平台。学院长期为县市级媒体提供业务指导,承担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
学院依托广电行业,跟踪媒体前沿,为日新月异的传媒业输送优秀的传媒专业创新人才。[1]
院长:李良荣[1]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官方网站:新闻世纪网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官方微博(新浪):@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世纪网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主动适应现代广播电视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创新与创业精神、实践与竞争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具特色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制作、选题策划、现场报道、宣传管理等工作。
核心课程
广播电视史、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电视摄像、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新闻报道、电视新闻报道、新闻编辑与评论、现场报道、电视编辑与制作等。
主要实践环节有:军事理论与军训;相关课程的课内实验;毕业论文;另有社会调查、广播电视新闻采写、电视深度报道、“读百部书,看百部电影”、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专题教育、学术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实践。
专业特色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是应用型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并结合自身优势,本专业主要围绕“两个理念、一个指向”的指导原则,建设专业特色。“两个理念”指的是以新闻专业理念办广电新闻专业、实践即实战的理念;“一个指向”指的是专业培养的指向为:培养“上手快、实践适应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空间大”的学生。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系统的新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适应现代传媒产业发展需要,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能力突出,毕业后能在网络等新媒体、各级各类传统媒体、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编、创意策划、媒介经营管理、文化
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报刊版面编排、新闻摄影、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媒介经营与管理、网络传播等。主要实践环节有:军事理论与军训;相关课程的课内实验;毕业论文;另有社会调查、新闻采写实训、新闻业务综合实践、“读百部书,看百部电影”、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专题教育、学术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实践。
专业特色
新闻学专业建设遵循“两个借助”的专业建设思路、“两个指向”的专业建设目标指向。专业发展总方向为“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办成省内一流的新闻学本科专业”,本专业建设的总体特色与优势表现为:构建专业化培养理念、主动适应媒体发展需求。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宽广的文化和科学知识,系统掌握现代出版理论与技术,熟悉我国编辑出版、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出版及相关文化传播行业从事出版创意与营销、网络编辑与数字出版、版权经纪与贸易等工作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核心课程
编辑出版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编辑出版史、新闻编辑与评论、写作、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外国文学作品选读、书刊编辑学、出版策划与编辑制作、校对实务、新闻采访与写作、图书发行基础、摄影摄像基础、报刊版面编排、网络编辑实务、数字出版理论与实践、版权与图书贸易、出版经营管理、海外出版产业通论等。
主要实践环节有:军事理论与军训;相关课程的课内实验;毕业论文;另有社会调查、出版业务实践、“四年一本书”、“读百部书,看百部电影”、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专题教育、学术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实践。
专业特色
本专业立足于“大文化、大媒体”,着力实现“三个结合”,努力发展“三个方向”,培养全媒体编辑出版人才。“三个结合”是指:编辑出版理论与现代出版技术相结合,本校多种媒体的学科优势与书刊、音像、电子、网络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四年一本书”项目实现综合人文素养培养和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三个方向”是指:出版创意与营销、网络编辑与数字出版、版权经纪与贸易。
培养目标
总方向:本专业主要为全国各地(市)、市(县)电台、电视台、各党政机关电教部门、大型企业电台、电视台、宣传部门培养新闻专门人员,使其初步具备各种体裁、各类题材的采编摄录能力,并能参与新闻策划和新闻管理。
主要课程
新闻主持艺术、电视新闻报道、电视剪辑艺术、新闻摄像艺术、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编辑与评论
专业特色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进行形象化教学,培养学生从实践入手,注重增强学生的新闻道德和新闻敏感,加强常规的采写、摄制、编播训练,力求使学生成为新闻单位的多面手。[2]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院介绍新闻与传播学院系部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