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仁(4)
1931年1月6日,出生于安徽省歙县。
1943年至1948年,师从新安名医张根桂、汪润身等,并临证随诊。
1948年1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届“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老中医。
1949年,在歙县小川开业行医。
1950年,李济仁组建歙县小川联合诊所,任所长。
1955年和1958年,两度被选派到安徽中医进修学校(安徽中医学院前身)师资班学习。
1957年,李济仁组建歙县街口区大联合诊所,任所长。
1959年,调至安徽中医学院,任《内经》教研室主任。
1960年,李济仁参与筹建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任秘书职。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0年,李济仁任安徽医科大学内科医疗组组长,至1972年。
1972年,调至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工作。
1978年,李济仁任副教授。
1980年,4月10日,张舜华调至安徽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中医科工作,任副主任医师。
1981年,7月下旬,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及复审通过,李济仁任国务院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硕士研究生导师。10月,李济仁任皖南医学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
1982年,8月,李济仁被聘为中共安徽省委保健委员会保健医师。
1987年5月,李济仁专著《痹证通论》(与仝小林合著)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林散之先生题名,王玉川、朱良春先生序。10月,李济仁由皖南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聘为研究员。11月,李济仁任安徽省医史学会副会长;
1990年任名誉会长。
1990年,成为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
1992年3月24日,《安徽工人报》专题报道:“李济仁教授以医济人惠及四方”。 5月15日,《工人日报》专题报道“十年无偿函诊,三千病人康复”。7月,李济仁受聘为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技术顾问。10月,李济仁受聘为安徽省中医肝脾病证专业委员会顾问。
1994年4月7日,《安徽日报》以“佼佼学者集一家”专题报道了李济仁、张舜华一家的事迹。5月,李济仁治疗淋证的系列验方载入《当代中国名医高效验方1000首》。9月,李济仁主持的“对新安医家治疗危、急、重、难病证经验的研究”课题获安徽省科委重点立项资助。10月,在《芜湖日报》开展“一个医生的故事”征文活动中,李济仁由于医德医风高尚被报道及表彰。11月,李济仁业绩载入《中国当代名人录》。
1995年1月,李济仁任安徽省中医文献研究所客座研究员。3月,李济仁任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医学类学科评审组成员。7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长篇报道:“术著岐黄,心涵雨露——记新安医学传人李济仁、张舜华教授”。7月,李济仁主持的“新安名医考证研究”科研成果获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省自然科学三等奖。7月,作为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的10位代表之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央领导亲切接见,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会见实况。9月,任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10月,在芜湖市主持召开全国西医院校中医药教育临床科研学术研讨会,任副会长。11月,主编的《痿病通论》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陈大羽先生题写书名。余瀛鳌先生撰写书评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11月,在无锡参加全国风湿病会议,为主持人之一。
1996年2月,为纪念从医50周年,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济仁医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题写书名,董建华院士、周仲英教授作序,吕炳奎先生及吴作人、林散之、启功、程十发、费新我诸先生题赠之妙墨佳画,亦点缀其间。该书付梓后,余瀛鳌、谢海洲等先生撰写了书评文章在《中华医史杂志》等发表。2月,任芜湖市中医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由于在担任芜湖市中医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期间贡献突出而接受荣誉证书。10月,李济仁、张舜华传记及业绩载入《96中国人物年鉴》。10月,李济仁在黄山市主持首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学学术研讨会。10月,李济仁主编的《临床治疗学研究与应用集成》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10月,李济仁在首届国际中医风湿病学术会议进行大会报告:诊治顽痹的学术经验。
1997年4月,李济仁被评为首届安徽省名老中医。同月,“李济仁诊治顽痹的用药经验”收入《中国中医专家临床用药经验和特色》一书。
1999年1月,李济仁主编的《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为当代名医论著丛书之一。余瀛鳌先生以“宣明德范,昭示来学——荐阅李济仁《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为题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撰写了书评,谢海洲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撰写了书评。5月,李济仁被聘为安徽中医学院新安医学文化馆顾问。5月,安徽中医学院新安医学文化馆成立,开辟“张一帖”专栏,宣扬了张守仁、张根桂,并重点介绍了张舜华的业绩。10月,在歙县定潭创办“世传张一帖诊所”,由次子李梃任所长。10月,李济仁被收入《当代名老中医风采》。
《恋爱·婚姻·家庭》以“博士兄弟和他们的中医世家”为题、《安徽日报》以“一门三博士”为题进行长篇报道。《文摘周刊》、《文萃》、《中国剪报》、《向建国五十周年献礼——安徽日报新闻作品选》等转载。
2000年6月,黄山市卫生局局长胡守治来芜,提议在家乡黄山市建立“李济仁张舜华医艺馆”。陈大羽先生题写馆名,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邓大学在有关会议上予以表彰。李济仁主持的“新安医家治疗危、急、重、难病证经验的研究”科研成果获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学技术三等奖。7~11月,由三子李标陪同,赴德国、意大利、法国、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欧洲八国参加学术交流与访问。在梵蒂冈受红衣主教接见。10月,《中华医史杂志》刊登“新安名医张一帖源流考”,认为“张一帖”是当今较为罕见的、代系清楚的重要医学家族,而医学流派、医学家族链为传统中医学发展的重要形式。该家族至今韶光益盛,则有赖于张舜华、李济仁等的功绩。12月,关于“张一帖”的介绍:Research on orgin and development of “Zhang Yi Tie”, a celebrated physican of Xin’an,被美国Medline、英国Wellcome Trust Archive等数据库收录。
李济仁2001年1月,《家庭中医药》以“心涵雨露万家春——记著名中医内科专家李济仁、张舜华教授”为题,作用长篇报道。4月,李济仁担任学术顾问的《中国风湿病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0月,举办了“张舜华从医50周年纪念会”。著名中医药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等题词“橘杏流芳”,陈大羽先生题词“济世为怀”。
2002年4月,在芜湖家中,接受日本中医药参观访问团山本胜旷、戴昭宇教授,以及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的专访。7~10月,应邀赴美国、加拿大进行参观,与旅外医家进行了学术交流,并诊治较多的国际友人。4月,日本中医药参观采访团山本胜旷、戴昭宇教授等专程来访,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陪同。9月,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社长、日本《中医临床》杂志总编山本胜旷先生来函:“我们惊叹您一家都是教授,子女全是博士,更惊叹贵府在新安医派中的重要地位与后继有人,越发繁盛的喜人景象。……结合我们在北京采访到的有关您的长子张其成先生秉承乾嘉徽学传统,于中医学研究再续新篇的事迹,在我们有关采访的报道中,以您的家族为新安医学流派中的个例典范,重点加以了介绍”。9月,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中医临床》杂志详介“张一帖家系”。
2003年1月,在弋矶山医院全院职工大会上,荣誉表彰该院自1888年以来的数位“一代名医”:我国防痨事业创始人之一吴绍青,中国外科学的先驱者之一、中央卫生署副署长沈克非,著名儿科专家陈翠贞,著名神经内科专家刘贻德,著名骨科专家陈启光,著名中医药专家李济仁,著名本草专家尚志钧,等。
李老的医德医风、医术及传承关系分别被2007年11月的安徽卫星电视、2008年6月的中央电视台科学与教育频道做了专辑播放。
2008年9月,《安徽日报》名医风采栏目以“李济仁:悬壶济世六十年”为题对李老的事迹。
2008年,李济仁被评为皖南医学院“四大名师”之一
2008年,李济仁任“张一帖内科”(黄山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09年,当选为首届“国医大师”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2011年,国医大师被聘为安徽省静安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名誉院长。
2016年6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对李济仁家族的突出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11]。
2020年,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2021年3月11日零点十分,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安详逝世,享年91岁[12]。
擅长诊治中医内、妇科疾病,尤其是对痹病、痿病、肿瘤、胃病、心脑血管、肝胆系统以及慢性肾炎、乳糜尿等疑难疾病的治疗经验甚丰,独有特色[13]。
科研综述
李济仁继承了新安医学固本培元的治痹思想,首创“寒热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活动期的“热痹”,采用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的寒性疗法,代表方剂为清络饮;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缓解期的“寒痹”,采用补益肝肾、温阳益气的热性疗法,代表方剂为温络饮;对于类风湿关节炎中后期病情复杂、病势迁延的患者,则采用固本培元,随证治之[14]。
李济仁执着于中医事业的发展,校注整理新安医著,潜心提炼新安医学诊治特色和规律。截至2017年7月,李济仁已带领学生还原了668位新安医家、400余部新安医籍原貌,并厘清和阐明了新安医学对急、危、难、重病症的诊疗经验和规律[6]。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7月,李济仁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独著和主编《济仁医录》《痹证通论》《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等学术专著14部[6][4]。
科研奖励
截至2017年7月,李济仁已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6]。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2012年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风湿病学术大会[15] |
黄山 |
2014年7月 |
第二届岐黄论坛风湿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16] |
北京 |
2014年7月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八届风湿病学术会议[16] |
北京 |
2019年10月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17] |
石家庄 |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2012年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风湿病学术大会[15] |
黄山 |
2014年7月 |
第二届岐黄论坛风湿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16] |
北京 |
2014年7月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八届风湿病学术会议[16] |
北京 |
2019年10月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17] |
石家庄 |
院系建设
1960年,李济仁参与筹建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现安徽省中医院)。
编著教材
李济仁参编《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指导学生
李济仁指导培养的学生有中医内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孙世发、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教授朱长刚、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刀康复科主任医师杨永晖等[4]。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92年 | 1991—1992年度“国际风云人物” “世界领先500人” 终身成就金质奖章 卓越学术领导金奖 |
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美国ABI |
1994年 | 第九届华东六省一市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
|
1997年 |
安徽省名老中医 安徽省科技成果奖 |
|
2009年 |
首届“国医大师”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等 |
2016年 |
心动安徽·最美人物 |
安徽省委宣传部等 |
2017年 |
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8] |
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 |
2020年 |
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
中国中医科学院 |
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 |
||
安徽省道德模范 |
||
全国十大“最美医生”之一 |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
首届国医大师 | ||
中国好人榜 |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92年 | 1991—1992年度“国际风云人物” “世界领先500人” 终身成就金质奖章 卓越学术领导金奖 |
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美国ABI |
1994年 | 第九届华东六省一市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
|
1997年 |
安徽省名老中医 安徽省科技成果奖 |
|
2009年 |
首届“国医大师”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等 |
2016年 |
心动安徽·最美人物 |
安徽省委宣传部等 |
2017年 |
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8] |
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 |
2020年 |
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
中国中医科学院 |
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 |
||
安徽省道德模范 |
||
全国十大“最美医生”之一 |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
首届国医大师 | ||
中国好人榜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5年11月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名誉会长[19] |
2015年11月 |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第四届委员会顾问[20] |
2019年10月 |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第五届委员会顾问[21]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 |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 |
|
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5年11月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名誉会长[19] |
2015年11月 |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第四届委员会顾问[20] |
2019年10月 |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第五届委员会顾问[21]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 |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 |
|
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