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佛寺水陆殿建筑形式为硬山式建筑,台梁式四檐桴,用四柱,中部前高均有驼峰,梁檩均有彩绘,屋面部分经历代重修已失去原貌,但扉、窗、梁、架均保留元代建筑风格。整个大殿,分为明一间、次两间、稍两间,共五间组成,面阔16米,进深7.8米,高5.5米,殿内有八根青石棱形石柱,每根石柱中、上部,分别有神台、榜台、佛像,以及奉献人的姓名。今将水陵殿建筑情况介绍如下:
一、明间左前柱
柱为四面削角棱形柱,边长0.42米,通高5米,下部柱础为覆盆式,柱础直径0.68米,高0.45米,石柱中部有线刻斗匾龛,上阴刻楷书体直隶顺德府、大明正德十八年四月十七建。献柱人:武公、射氏、武天、武天禄等。 二、明间右前柱
柱为四面削角棱形柱,边长0.42米,通高5米,柱为覆盆式,础高0.45米,柱中部线刻斗匾龛,阴刻楷书体,大明正德十五年四月初七日,由杜氏、刘氏,孙志高等人献。 三、明间后左柱
柱为削角棱形柱,边长0.42米,通高5米,柱础为覆盆式,础高0.45米,柱上部阴刻一神台,台上阴刻楷书体:大明正德十五年重修建立,刘德公、刘宝安、李诗如和妻于氏等献。 四、明间后右柱 五、左次间前柱
柱为四面削角棱形柱,边长0.42米,通高5米,柱础为覆盆式,高0.45米,柱上部线刻一斗匾形龛。阴刻楷书体,阴刻大字八个:“重建白佛寺水陵殿”。小字为十二行,行十四个字,此柱是大明正德十五年四月初七日,万良妻子张氏孙男弟女献。斗匾形龛上间,有一人面石刻,四观音菩萨云游图,下为仰莲座,胸着缨珞,亮云游相,龛两侧有四力士。 六、左次间里柱
柱为四面削角六棱柱,边长0.42米,通高5米,柱础为鼓式,高0.65米,柱中部线刻一榜,四边起线刻波浪纹饰,柱中间有阴刻楷书体,11行,行15个字。阴刻“柱子一根,砖一窑,大灰一千五百斤,由刘邦里妻子赵氏、刘宗香妻子刘氏、刘邦贵妻子赵氏、刘宗先妻子宋氏奉献” 七、右次间前柱
柱为四面削角棱形柱,边长0.42米,通高5米,柱础为覆盆式,高0.45米,柱上部素面阴刻楷书体,8行、行13个字,由玉陵妻柴氏、万紫妻王氏献柱。 八、右次间里柱
柱中部线刻一榜台,阴刻楷书,9行,行17个字,由刘金荣妻武氏、刘出〓妻马氏等献。 九、扉
五间一门,木结构,系元代建筑原形。高2.10米,宽1.50米,门上窗高0.45米,宽1.50米。 十、窗
二间两窗,木结构,系元代建筑原形。高2.05米,宽2.30米。 十一、台阶
青石条台阶,长2.30米,宽0.85米,系元代重修遗物。 现存遗物:除水陆殿以外,还有庙产地碑一通,高1米,宽0.45米,厚0.15米,汉白玉石佛两尊(无头),汉白玉柱础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