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阳书院

目录导航

和阳书院简介

清初,很重视书院教育,康熙十七年(1678年),顺德府南和知县叶青藜(山东历城人)创建和阳书院,书院位于县城西街太仆寺行署。乾隆十四年(1749年),知县周章焕重修和阳书院,书院改建于原御史行台(东察院)旧址。新建讲堂五间,东、西学舍各三间,书院大门一间,及前房十间。和阳书院的建立,为南和诸生秀才、士人学子提供了读书的场所。和阳书院主要功能是:由南和主管教育的教谕、训导等官员,招收本县科举应考的廪生、生员(秀才),延聘县内举人、贡生讲学其间。采用集众讲解、相互问答、个人钻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研习儒家的经书典籍为主;并在教谕训导的辅导下,学写应试八股文、试帖诗。学院实际成为学子准备科举考试的预备班。

此外,和阳书院也是南和文人墨客聚会的场所。光绪十七年(1891年),南和知县王立勋在和阳书院成立“登瀛阁诗社”,以供南和文人学士定期聚会,在此作诗填词,吟风咏月,切磋学问。和阳书院在历史上为南和教育发展,培育人才,昌盛文风起到过积极作用。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和阳书院也随之停办。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知县毛隆光在和阳书院建立南和县第一高等小学堂,1912年民国建立,改名为南和第一高级小学校,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南和第一高级小学被迫停办。从康熙十七年创建和阳书院,到1937年第一高级小学停办,历时共259年。

和阳书院碑记

南和知县周章焕重建和阳书院碑记

余既治和之十有二年,始能举和阳书院而修建之。盖自余莅临之初,水旱相仍,民多失业,必求有以安全之,而后可及于学舍也。比年来时和岁稔,己巳夏四月,乃寻其旧基,而昔之所谓书院者,在县治西,旧为太仆寺行署,今已作仓库,不可更矣。爰进邑之绅士而兴之谋,佥谓治东不数武,昔为御史行台,今虽倾废,而地势阔敞,遗址可寻,尚有堂五楹,葺之可复完好。就地肇建,实为允宜。于是鸠匠庀材,募工赴役,罔弗应者。经始于孟夏中浣,迄十一月上旬,讲堂五楹,东、西学舍各三楹,大门、前房十一楹,先后告成。施以丹垩,仍颜其额曰“和阳书院”。靡金六百两,米百斛。延师就馆,招诸生肄业其内,捐置束金,筹画膏火,规模粗备。又将增减前厅门垣物料已储,适余调任吴川,事未及竟而去。余于和人士,不能不惓惓于怀也。余以谫劣之才,莅兹十有余年,民心其果孚欤?政事其果协欤?上意其果宣而愧之也,若夫尽此心,斯尽此职,则又余朝夕敏遑,而不敢少懈者焉。今迟之十二年之久,始仍和阳书院之旧名,而新建之甫修而旋去,和人士其必有谅我矣。后之人踵而行之,将见人文蔚起。桢干王国,储栋梁之选者,端在于是。余虽去,而梦魂犹依依于此也。故直书其情而记之。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