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伪时期,杨树房境内属日本关东州厅貔子窝民政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建立杨树底区,驻地杨树底村。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驻地移至杨树房村改为杨树房区公所。
1949年10月,建立杨树房区。
1951年,杨树房区人民政府改区公所。
1956年4月,杨树房区划为杨树房、杨树底清水河3乡。
1961年7月,成立杨树房公社。
1968年2月,成立杨树房革命委员会。
1971年4月,杨树房革命委员会改公社委员会。
1980年2月,杨树房公社革命委员会改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9月,公社改乡。
1985年9月,改镇。
2010年11月,改杨树房街道。
2011年末,杨树房街道辖河西、胡家、于和尚庙、廉家、杨树房5个居民委员会,清水河、战家、赵家、李家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1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杨树房街道辖5个社区、4个行政村,[2]街道办事处驻杨树房社区小杨房屯9号。
杨树房社区 | 河西社区 | 胡家社区 |
于和庙社区 | 廉家社区 | 清水河村 |
战家村 | 赵家村 | 李家村 |
杨树房社区 | 河西社区 | 胡家社区 |
于和庙社区 | 廉家社区 | 清水河村 |
战家村 | 赵家村 | 李家村 |
杨树房街道地处普兰店区东南部,东与皮口街道接壤,南临黄海,西与唐家房街道、大刘家街道相邻,北与唐家房街道接界,辖区总面积98.65平方千米。[1]
杨树房街道境内最大河流为清水河,从河西村杨树底屯,人境至赵家村入海口,全长10千米。
2011年末,杨树房街道辖区总人口2714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641人,城镇化率65%。另有流动人口7183人。总人口中,男性13787人,占50.8%;女性13353人,占49.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7137人,占99.99%。2011年,人口出生率0.6‰,人口死亡率0.5‰,人口自然增长率0.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75人。
2014年末,杨树房街道辖区户籍总人口27440人。[1]
2011年,杨树房街道财政总收入4700万元。
2011年,杨树房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1.6万元。
2011年,杨树房街道有耕地面积5.7万亩。
2011年,杨树房街道农业总产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6.8%。
杨树房街道的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7厅吨,其中玉米1.6万吨,水稻1600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
2011年,杨树房街道有蔬莱种植面积4200亩,产量1.9万吨。
杨树房街道的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7.6万头,出栏11.8万头;家禽饲养量141万羽;畜牧业总产值3.1亿元。
截至2011年末,杨树房街道有林地面积1.4万亩,其中经济林面积300亩。
2011年,杨树房街道有近海滩涂面积329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048亩,其中海水养殖1000亩,淡水养殖48亩;渔业总产值2400万元。
杨树房街道形成以钢铁、仓储、物流、运输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杨树房街道工业总产值达到2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
2011年,杨树房街道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职工542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6.1亿元。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
2011年,杨树房街道境内庄大铁路、丹大高速、皮炮高速、201国道、滨海公路、海皮路、丹大高铁过境。丹大高速与皮炮高速境内各有1个高速口,通过海皮路直接到达皮口港。
2011年末,杨树房街道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460人,专任教师21人;中心小学1所,在校生1458人,专任教师9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801人,专任教师86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杨树房街道德育活动
2011年末,杨树房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个,其中卫生院1所,卫生站11个;病床205张。专业卫生人员89人,其中执业医师43人。
2011年,杨树房街道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2万人次。
2011年,杨树房街道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1万人,参合率100%。
2011年末,杨树房街道有体育场地4处,全民健身场地15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85%。
2011年,杨树房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户,人数14人,支出6.4万元,月人均38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08户,人数593人,支出110万元,月人均154.6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05人,支出32.76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93人次,共支出5.6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2万元。
2011年末,杨树房街道有有线电视用户9513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8679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2011年末,杨树房街道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2个,乡村通邮率100%。固定电话用户9513户,移动电话用户12300户,宽带接入用户8623户。
因传说清朝初期该地(今杨树房街道)杨树成林,且高而粗,得名杨树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