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石街道

板石街道

人口 10281人(2011年末总人口)
中文名 板石街道
所属地区 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
政府驻地 板石青松广场
邮政区码 134304
面积 97.13km²
目录导航

建置沿革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开发。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属临江县道生保。

民国十三年(1924年),属临江县六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属板石沟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设板石沟村。

1958年,属光辉管理区。

1961年,设板石沟公社。

1983年,改为板石镇。

2005年,改板石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板石街道下辖2个社区、4个行政村:板石、上青、新兴、上青、金英、吊水壶;下设8个居民小组,23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屯。

截至2020年6月,板石街道下辖1个社区、4个行政村:板石社区、金英村、吊水壶村、新兴村、上青村,[1]街道办事处驻板石青松广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板石街道地处浑江区北部,东与河口街道接壤,南与江北街道相连,西与七道江镇毗邻,北与通化市柳河县凉水镇交界,辖区总面积97.1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板石街道地处龙岗山脉东麓,浑江西岸,群山环绕之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整个区域呈杨树叶状。主要山脉有四方顶子山、羊砬子山、元宝顶子山,境内最高点四方顶子山,位于板石街道东侧2千米处,海拔1218.5米;最低点位于三工地社区,海拔554米。

水文

板石街道境内河流属鸭绿江流域浑江水系。有板石沟河、珍珠门河、上青河3条河流,均汇入浑江。境内河长15千米。珍珠村南1.5千米处,有一眼天然清泉,水质纯净,水量丰富,日流量可达1.5千吨,为全市区水源地。

自然灾害

板石街道主要自然灾害有低温、洪涝、大雪等,其中水灾最为严重,最严重的三次特大洪水发生在1995年、1997年、2010年。其中最为严重的是2010年7月25日和8月2日的水灾,全街道遭受了特大暴雨的袭击,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道路交通都受到了严重损失,企业受灾损失3000万元,影响本年产值1420万元,农作物绝收面积233公顷,过水面积180公顷,冲毁房屋17户,冲毁道路5千米,桥涵4处,河堤5300米。

自然资源

板石街道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铁、石灰石、硅、磷等,其中铁矿石储量在1亿吨以上,硅矿石储量960万吨,松花砚储量580万立方米,紫砂陶土储量达80万吨,麦饭石、稀有矿物阳起石储量皆在百万吨以上。林地面积29260公顷,天然树种主要有红松、落叶松、水曲柳、柞、桦等。野果类主要有山葡萄、山里红、山梨等。野生中草药主要有天麻、贝母、细辛、龙胆草、天南星、黄芪等。山野菜主要有刺嫩芽、蕨菜等。野生菌类主要有榛蘑、大腿蘑等。野生动物主要有斑鸠、山兔、松鼠、黄鼬、雉、蛇、林蛙等。

人口

2010年末,板石街道总人口10281人。

2011年末,板石街道总人口1028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487人,城镇化率53.4%。总人口中,男性5444人,占53%;女性4837人,占47%;14岁以下923人,占9%;15—64岁8154人,占79.3%;65岁以上1204人,占1.17%。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0134人,占98.6%;有满、朝鲜、回、蒙古4个少数民族,共147人,占1.4%。其中满族108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3.5%。2011年,人口出生率3.17‰,人口死亡率6.3‰,人口自然增长率-3.1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板石街道财政总收入0.99亿元,比上年增长3.7%。人均财政收入9629元,比上年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8124元,比上年增长25%。

农业

2011年,板石街道有耕地面积3375亩,全部为旱田。2011年,农业总产值8578万元,比上年增长33%,实现农业增加值2700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01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蔬菜、药材等。2011年,大豆种植面积150亩,产量30吨;蔬菜种植面积675亩,产量2160吨;药材种植面积675亩。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l年,生猪饲养量4148头,年末存栏1828头;肉用牛饲养量1929头,年末存栏1229头;肉用羊饲养量1492只,年末存栏647只;家禽饲养量2.1万羽,年末存栏1.6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309吨,其中猪肉167吨,牛肉112吨,羊肉10吨;畜牧业总产值1155万元。

截至2011年末,板石街道累计造林1300亩,林木覆盖率72%。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855亩,产量115吨,其中苹果20吨,梨33吨,葡萄40吨,桃22吨。渔业以养殖林蛙、鱼为主。2011年,渔业总产值539万元。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1台。

工业

2011年,板石街道工业总产值26.8亿元,比上年增长24%,实现工业增加值8.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60%。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实现工业增加值7.2亿元,比上年增长24%。

商业

2011年末,板石街道有商业网点69个,职工135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万元,比上年增长3%;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103万元,比上年增长7.3%。

金融业

2011年,板石街道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930万元,比上年增长13.7%;人均储蓄1700元;各项贷款余额700万元,比上年增长4.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板石街道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130人,专任教师27人;小学2所,在校生281人,专任教师8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97人,专任教师3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生1967人,专任教师45人。2011年,教育经费达1980万元。

科学技术

2011年末,板石街道有各类科技人才9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00人,经营管理人才300人,技能人才100人,农村实用人才100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板石街道有板石矿文化宫1个,建筑面积2110平方米;村文化活动中心4个,藏书1230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6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板石街道有乡镇卫生院2所,村卫生所8所;病床6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6张。专业卫生人员4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7561人次,出院病人471人次。

2011年,板石街道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0.1/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0.42万人,参合率87%;孕产妇死亡率0.01/10万。

社会保障

2011年,板石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03户,人数486人,支出128.9万元,比上年增长8%,月人均221元,比上年增长10%;城市医疗救助57人次,支出15.9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86人次,支出2.4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33户,人数498人,支出62.7万元,比上年增长8%,月人均105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62人,支出10万元,比上年增长10%;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03人次,支出2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临时救济16人次,支出5万元,比上年增长48%。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26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20亩,救灾支出730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5.9万元,比上年增长4.4%。社会福利费3万元,比上年增长0.9%;社会福利中心1个,床位27张,收养10人。社区服务设施4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个,社区服务站2个。慈善分会1个。新增就业人员960人,有21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全年共帮助3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301人,参保率27%。

交通运输

板石街道有103省道经过境内。

历史文化

  • 地名由来

板石街道因盛产板面光滑、厚薄匀称的石板而得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