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撤卫设县后,时属嵩山乡。1928年裁乡设区,时属海阳县第一区。1942年解放后,东村为县直辖镇。1944年改镇为区(十三区),1958年9月成立东村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改称东村镇。2000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方圆街道办事处。 地理位置方圆街道办事处地处海阳城区东部1公里处。东邻留格庄镇,北与朱吴镇、盘石店镇交界,西与东村街道办事处接壤,南与开发区相连。是海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自然状况方圆街道办事处地形为北高南低的丘陵地带,面积78.41平方公里。主要山脉有招虎山、镜子山、玉皇顶等,其中招虎山为海阳主要山脉,海拔为549.7米。招虎山水库属小(一)型水库,库容36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为266.7公顷。主要河流有东村河、城阳河,境内流长共27.3公里,流域面积共约130.2平方公里。境内属暖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平均降雨量800毫米左右。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大豆、苹果、板栗等。 2002年,全街道办事处辖25个行政村,26232人,自然增长率为6.13‰,均为汉族,有87姓,其中李、修、王、高、于、赵、姜、孙、刘、张、郑、程、迟、盛等姓人口较多。 主要经济状况2002年,方圆街道办事处农村经济总收入11.7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8.5%、72.5%、19%,人均纯收入3320元。 招商优势方圆街道办事处交通便利,乳即一级公路、烟凤一级公路和青威公路纵横贯通,距青岛、烟台、威海三个沿海开放城市均100公里左右,可分别在一小时内到达三市港口和烟台、青岛机场。方圆工业园(后改称工业组团,下同),是全市唯一一家五星级工业园和山东省省级个体私营经济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7平方公里;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
2000年12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海阳市方圆街道办事处。 2001年办事处规划了面积4平方公里的方圆工业园,一期工程建设1平方公里,先后投入600万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同年工业园区共引进项目40个,开工建设项目28个,建成投产的项目8个。 同年林业育苗31.9公顷,建造丰产林21公顷,完成荒山造林86.7公顷,植树6万余棵,苗木成活率达96%。“大绿化”工作,在市政府历次检查评比中,均名列第一。 同年投入资金416万元,对城阳河进行综合治理:修建5道拦河闸,浆砌护坡10100米,两岸植树5000余棵,扩大灌溉面积53.3公顷。 同年投资1800万元,开发建设商业网点2.7万平方米。第三产业及个体私营经济销售收入12.8亿元,税金1840万元。 同年投资60多万元,完成了榆山街两侧人行道板铺装和树木栽植任务。 同年中共方圆街道工委、办事处,被中共海阳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三等功。 同年在海阳市举办的农运会中获第一名,同时获精神文明奖。 同年在全市大秧歌比赛中获二等奖。 同年被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协调委员会评为残疾人工作先进街道。 同年被烟台市人民政府评为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 同年被烟台市人事局评为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税源普查先进单位。 同年方圆集团研制开发的铝塑管,获海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同年方圆集团研制开发的HBT60S混凝土泵、HZS75混凝土搅拌站,获海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同年方圆集团研制开发的JS3000混凝土搅拌主机、JN1000混凝土搅拌机、WBZ300A稳定土拌和站、YWBZ300移动式稳定土拌和站,获海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DLD2400配料机,获烟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WBZ500稳定土拌和站,获国家重点新产品奖。 同年海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周围脓肿”的临床研究课题,获海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同年海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稀释生物平衡疗法治疗脑血栓形成”临床研究课题,获烟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同年方圆街道筹资30万元,改造中小学校舍120间,使所有学校均无危房。
第一产业2001年,全街道办事处耕地面积2239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3651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40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16公顷,粮、经作物产值比为1:2。粮食平均亩产447公斤,总产945.5万公斤。农业总产值6766万元,其中种植业3666万元,林果业1600万元,畜牧业1400万元,渔业100万元。2002年,全街道办事处粮食亩产426公斤,总产650万公斤。第一产业收入9964万元,其中农业收入5817万元,畜牧业收入3685万元,林业收入228万元,渔业收入234万元。 第二产业2001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460人,产值153953万元,利税11087万元,利润5700万元。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5829人,收入84757万元,其中工业收入77166万元,建筑业收入7591万元。 第三产业2001年,全街道办事处共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各类服务网点611个,从业人员2910人,产值15160万元,利税1910万元,利润970万元。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东村即为县内重要集市。1922年,又设北城阳集市。1987年,增设南城阳集市。2002年,街道办事处有集市4处,上市摊位1910个,上市人数2.8万人,年成交额1.57亿元。进出口总值550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80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6家。 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286人,收入22147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3207万元,服务业收入5930万元,商饮业收入13010万元。
文教卫生科技2001年,全街道办事处有中小学8所,在校学生2735人,在校教职工205人,其中专职教师170人。有科研机构9个,专职科研人员215人,有21项科研成果获市区级以上奖励。有医院1处,即海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有卫生技术人员96人,床位34张,负责东村、方圆两个街道及开发区的农村卫生、社会防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及防病治病工作,管理农村卫生室84个,乡村医生96人。有专职科研人员30人。医院内开展的哮喘病、风湿病、口腔病、肛肠病、血稀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病等项目,被评为烟台市卫生特色项目。 人民生活2001年,街道办事处发放救济金7.4万元,人均存款金额达4519元。2002年,街道有电话19855部,电视机18567台,机动车7427辆,其中个人拥有6427辆。人均居住面积达22平方米。 城区建设21世纪以来,按照美化、绿化、净化、硬化、亮化的要求,对城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城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方圆工业园是方圆街道经济发展的亮点,也是海阳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园区位于海阳市城区东北隅,是在方圆集团和原私营经济园区基础上的扩大和延伸,规划总面积7平方公里。园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实现了“六通一平”,是海阳市唯一五星级工业园,享有各项行政性收费减半的优惠待遇。2002年,园区内已有企业98家,园区规模居全市镇、区、办事处之首。厂区主要产业有羊毛衫、服装及辅料、机械、石材、电子等行业,其中羊毛衫企业40户,年产能力1000万件以上;机械业以消防栓、电动门及木工机械等出口产品为主;石材以生产出口标准石材为主。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2000年12月,设中共海阳市方圆街道工委。先后任工委书记的有李俊学、包信勇。2001年,有基层党支部55个,党员1886人。2002年,有党支部42个,党小组137个,党员1392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2000年12月设立方圆街道办事处。先后任办事处主任的有张成龙、于大永。[1]
方圆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