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县(4)战国是属楚之长沙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置长沙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析长沙国置零陵郡,郡治零陵(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39公里处),辖7县4侯国。7县是:零陵(今广西全州、兴安、灌阳一带)治所在今全州凤凰或咸水、营道(今宁远县地)、泠道(今宁远、新田县地)、始安(今广西桂林、临桂、阳朔、灵川、永福、永宁县地)、营浦(今道县及江永部分地)、洮阳(今广西全州、资源县地)治所在今永岁乡梅潭、钟武(今衡阳县地)。4侯国是:泉陵(今冷水滩、芝山、祁阳、祁东、东安及双牌部分地)、都梁(今洞口、武冈、绥宁、城步一带)、夫夷(今邵阳、新宁一带)、舂陵(今宁远、新田、祁阳部分地)。元封五年(前106),郡上设州,零陵郡属荆州。
新莽王朝时,零陵郡改名九疑郡,辖地未变。
东汉时复名零陵郡,迁郡治于泉陵(治所在今永州市芝山区城北1千米),辖区除原来的7县3侯国(舂陵侯国并入泠道县)外,还增加了湘乡县(今湘乡、双峰等地)和昭阳(今邵东县地)、烝阳(今衡阳县地)2侯国,共计8县5侯国。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于建安三年(198)攻占零陵,零陵郡属刘表势力范围。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后,刘备代刘表领荆州牧,零陵郡属刘备势力范围。
三国蜀昭烈帝章武三年(223),刘备病故,零陵郡地入东吴。孙吴时期,零陵郡地域开始减小。甘露元年(265),分零陵郡西南部置始安郡,今广西桂林、临桂、阳朔、兴安、灵川、永宁、永福等县地从零陵郡分出。宝鼎元年(266)分零陵郡南部置营阳郡,郡治营浦(今道县);分北部都梁、夫夷、昭阳置昭陵郡;同时将湘乡、重安(原钟武)、烝阳3县划入衡阳郡。至此,零陵郡辖6县:泉陵(今冷水滩、芝山、东安地及双牌的一部分)、祁阳(今祁阳县地)、永昌(今祁东县地)、零陵(今广西全州县地)、洮阳(今广西全州、资源县地)、观阳(今广西灌阳县地)。营阳郡辖营浦、营道、舂陵、泠道等4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废营阳郡入零陵郡。永嘉元年(307)置湘州,零陵郡属湘州。东晋永和年间(345~356),析零陵郡复置营阳郡。义熙十二年(417),零陵、营阳二郡属荆州。
南北朝时期,梁天监十四年(515),改营阳郡为永阳郡;陈改永阳郡为营州永阳郡。
隋开皇九年(589),撤零陵、营阳二郡,设永州总管府,区域较零陵、营阳2郡有所扩大,谢沐、冯乘2县从临贺郡划入。大业五年(607),改永州总管府为零陵郡。辖5县:零陵(今冷水滩、芝山、祁阳、祁东、东安地及双牌部分地)、湘源(今广西全州、资源、灌阳地)、永阳(今道县、江永县地)、营道(今宁远、新田地及祁阳部分地)、冯乘(今江华、广西富川县地)。隋末,萧铣改营道县为梁兴县。
唐武德四年(621)废零陵郡,分置永州、营州。武德五年,改营州为南营州。贞观八年(634),改营州为道州。贞观十七年,撤道州并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复置道州。开宝元年(742),改永州为永州零陵郡,改道州为道州江华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永州、道州。大历二年(767),永州辖4县:零陵、祁阳、湘源、观阳(析湘源县置,今广西灌阳县地);道州辖5县:宏道(原营浦县地,今道县地)、延唐(原营道县地,今宁远县地)、江华(今江华县地)、永明(原永阳县地,今江永县地)、大历(析延唐县置,今宁远、新田及祁阳部分地)。
五代时期,后唐天成二年(927)马殷建立楚国,永、道二州属马氏楚国势力范围。楚王马希范置全州,以潭州之湘川县为清湘县,又割灌阳县为属而治清湘。后周广顺元年(951),南唐灭楚,永、道二州地入南唐。后周世宗时,授周仁逢为武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尽领湖南之地”,永州、道州属周仁逢领地。
宋全州领县二:清湘,灌阳,隶荆湖南路。元至元十四年,改全州路总管府,属全州路,明洪武元年为全州府。九年四月降为州,省州治清湘县入,属湖广永州府。二十七年八月属桂林府。领县一:灌阳。清因之不变。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改全县,先隶漓江道、桂林道,后属广西省第1区、第8区。1935年将西延分出建资源县[13]。
1949年11月17日解放。1952年资源又与全县合并,1953年又分出资源县。1959年改称全州县。1971年起属桂林地区,1998年改隶属桂林市。
1950年,将全县所辖西南边界的新田、百里、下界首3村(街)划归兴安县,1951年,把南部边境的大龙、国豪、罗塘3村划给灌阳县管辖。同年,湖南省道县所属的白岭乡,零陵县所属的豹子岭、辽冲、黄腊洞、上庄,湾夫乡的皎盐岩、早禾冲、下次桥,以及何家洞乡所辖的林排山、耗草坪、长垒、长冲、老堂等地划归全县。灌阳县的古木、斜水、雷公岩划归全县,属东山瑶族自治区管辖。
1952年7月,资源县撤销,将延东、中峰、梅瓜3个区并入全县。
1954年6月,恢复资源县建置,延东、中峰、梅瓜3个区又划归资源县。
1959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全县为全州县,仍隶属桂林专区。
1970年,桂林专区改称桂林地区,全州县隶属不变。
199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地区与桂林市合并。同年11月,正式挂牌合署办公,全州县隶属桂林市。
2015年11月,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6年全州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1957年秋,凤凰区宅福小乡的神乎其神地、仰田、紫福田、屯川村;畔毗小乡的龙井塘、铁炉塘、水岗头、月亮山、枫木山李家划归兴安县。还有畔毗小乡的畔毗村、松山里、老金塘、新金塘、刘家、秦家鸭婆殿、枫木山秦家、沙里塘、老房子、炭盆岭、学里、湾里、石子桥、塘边亦划归兴安县,但这些村的群众不愿归属兴安县,不久又划归凤凰乡。
1996年,全州县面积4003平方千米,下辖9个镇、11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全州镇、石塘镇、绍水镇、庙头镇、才湾镇、黄沙河镇、文桥镇、大西江镇、龙水镇、城郊乡、枧塘乡、永岁乡、咸水乡、凤凰乡、安和乡、朝南乡、两河乡、白宝乡、东山瑶族乡、蕉江瑶族乡。县政府驻全州镇。
2003年,全县辖9个镇、10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全州镇、黄沙河镇、庙头镇、文桥镇、大西江镇、龙水镇、才湾镇、绍水镇、石塘镇、永岁乡、枧塘乡、咸水乡、凤凰乡、蕉江瑶族乡、安和乡、朝南乡、两河乡、白宝乡、东山瑶族乡。
2005年7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2005]190号)同意撤销朝南乡,整建制并入石塘镇,石塘镇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全州县辖9个镇、9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全州镇、黄沙河镇、庙头镇、文桥镇、大西江镇、龙水镇、才湾镇、绍水镇、石塘镇、永岁乡、枧塘乡、咸水乡、凤凰乡、蕉江瑶族乡、安和乡、两河乡、白宝乡、东山瑶族乡。
2014年,凤凰乡、安和乡、两河乡撤乡改镇;同年6月,咸水乡撤乡改镇;同年12月,枧塘乡撤乡改镇[14][15][16]。
2017年6月14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办公厅正式批复撤乡改镇,由永岁乡改为永岁镇[17]。
2018年末,全州县辖全州镇、黄沙河镇、庙头镇、文桥镇、大西江镇、龙水镇、才湾镇、绍水镇、石塘镇、枧塘镇、咸水镇、凤凰镇、安和镇、两河镇、永岁镇15个镇和白宝1个乡及东山、蕉江2个瑶族乡。
2019年末,全州县下辖15镇3乡:全州镇、黄沙河镇、庙头镇、文桥镇、大西江镇、龙水镇、才湾镇、绍水镇、石塘镇、枧塘镇、咸水镇、凤凰镇、安和镇、两河镇、永岁镇、白宝乡、东山瑶族乡、蕉江瑶族乡,272个行政村,14个社区居委会,共3448个自然村。
2020年末,全州县辖全州镇、黄沙河镇、庙头镇、文桥镇、大西江镇、龙水镇、才湾镇、绍水镇、石塘镇、枧塘镇、咸水镇、凤凰镇、安和镇、两河镇、永岁镇等15个镇,和白宝乡及东山、蕉江2个瑶族乡,286个村(居)委,共3448个自然村。
2021年末,全州县辖全州镇、黄沙河镇、庙头镇、文桥镇、大西江镇、龙水镇、才湾镇、绍水镇、石塘镇、枧塘镇、咸水镇、凤凰镇、安和镇、两河镇、永岁镇等15个镇,和白宝乡及东山、蕉江2个瑶族乡,286个村(居)委,共3448个自然村。
全州县下辖15镇3乡:全州镇、黄沙河镇、庙头镇、文桥镇、大西江镇、龙水镇、才湾镇、绍水镇、石塘镇、枧塘镇、咸水镇、凤凰镇、安和镇、两河镇、永岁镇、白宝乡、东山瑶族乡、蕉江瑶族乡。 辖14个社区,272个建制村,3431个自然村,4416个村(居)民小组。县政府驻全州新区桂北大道创业大厦。
各乡镇所辖社区、建制村一览表
全州镇 |
民主、建设、和平、光明、北门、集才6个社区;前进、七一、龙岩、大新、竹溪田、福坪、柘桥、水南、绕山、邓家埠、大贵、青龙、田伟13个建制村 |
---|---|
才湾镇 |
天湖街社区、才湾、小塘、金堂、南一、邓吉、田心、岩泉、秦家塘、白石、七星、驿马、紫岭、永佳洞、五福、新村、南洞16个建制村 |
绍水镇 |
绍水市场社区、绍兰、霖源、秀石、沿河、下柳、洛口、柳甲、二美、福壁、塘口、高田、松川、三友、庙山、大惠、桐油、大渭洞17个建制村 |
咸水镇 |
白竹塘、蕉川、洛江、古留、鲁塘、龙田、西岭、铁源、人和、南宅、黄沙、车田12个建制村枧塘镇安德、江东、高峰、视头、珠塘、土桥、金山、芳塘、昌郑、棠荫、金屏、塘福12个建制村 |
石塘镇 |
石塘街社区、铁炉、乐中、广竹、乐南、料塘、扒子岭、川溪、下乐、茅坪、仁金、兴坪、寿福、青山、塘背、贤宅、青田、儒辉、蒋家岭、朝南、贤山、西头、沛田、沙田、白竹田、祥大、白露、双坪、东板田、枫木、水澄、马安岭31个建制村两河镇两河、上刘、下刘、新福、上宅、白水、鲁水、桂家、五桂岭、源东、黄泥冲、百板洞、厚桂、田乾、美田、大田16个建制村 |
凤凰镇 |
和平、七里、湾里、畔毗、水西、望高、大毕头、山头、三里、棕树、大坪、石沙、麻市、三塘、塘底、萃东、萃西、萃英、立岗、新民20个建制村 |
安和镇 |
安和、青龙山、六合、太平、大塘、大广塘、江明、聚贤、白岩、文塘、四所、平岗、水架、广塘14个建制村 |
龙水镇 |
安陂、百福、桥渡、同安、辛田、光田、长井、山陂、龙水、塘前、金田、芳杰、亭子江、大联、大仙、朝阳、坦口、全佳、全福19个建制村 |
大西江镇 |
炎井、五星、月塘、锦塘、满稼、香花、东江、西美、大西江、峡口、良田、文家、沙子坪、鲁屏、广福15个建制村 |
黄沙河镇 |
黄沙河街社区、黄岗、秀峰、右江、石城、竹下、竹塘、新甫里、麻川、大路底9个建制村 |
庙头镇 |
庙头街社区、李家、建新、深福、兆村、白果、黄土井、仁街、宜湘河、歌陂、石洞、湾山11个建制村 |
文桥镇 |
文桥、新塘、定美、百仁、紫岗、江头、圳头、蛟潭、干六、锦福、易福、邓家、杨福、洋田、长坪、栗水、白毛、仁溪18个建制村 |
永岁镇 |
滕家湾、沙子湾、永岁、湘山、石岗、梅潭、慕霞、左江、双桥、大岗、港底、大源屋、罗家湾、南阳、鲁塘底、绕龙水、长春塘17个建制村 |
白宝乡 |
桐福、梅莲、茅兰、霞头、白宝、磨头、文甲庄、北山、水晶坪9个建制村 |
蕉江瑶族乡 |
大拱桥、太白地、吐紫塘、蕉江、万板桥、绕湾、界顶、大源8个建制村 |
东山瑶族乡 |
清水、竹坞、上塘、小禾坪、黄腊洞、石枧坪、白岭、六字界、三江、黄龙、古木、斜水、雷公岩、白竹、锦荣、大坪16个建制村 |
全州镇 |
民主、建设、和平、光明、北门、集才6个社区;前进、七一、龙岩、大新、竹溪田、福坪、柘桥、水南、绕山、邓家埠、大贵、青龙、田伟13个建制村 |
---|---|
才湾镇 |
天湖街社区、才湾、小塘、金堂、南一、邓吉、田心、岩泉、秦家塘、白石、七星、驿马、紫岭、永佳洞、五福、新村、南洞16个建制村 |
绍水镇 |
绍水市场社区、绍兰、霖源、秀石、沿河、下柳、洛口、柳甲、二美、福壁、塘口、高田、松川、三友、庙山、大惠、桐油、大渭洞17个建制村 |
咸水镇 |
白竹塘、蕉川、洛江、古留、鲁塘、龙田、西岭、铁源、人和、南宅、黄沙、车田12个建制村枧塘镇安德、江东、高峰、视头、珠塘、土桥、金山、芳塘、昌郑、棠荫、金屏、塘福12个建制村 |
石塘镇 |
石塘街社区、铁炉、乐中、广竹、乐南、料塘、扒子岭、川溪、下乐、茅坪、仁金、兴坪、寿福、青山、塘背、贤宅、青田、儒辉、蒋家岭、朝南、贤山、西头、沛田、沙田、白竹田、祥大、白露、双坪、东板田、枫木、水澄、马安岭31个建制村两河镇两河、上刘、下刘、新福、上宅、白水、鲁水、桂家、五桂岭、源东、黄泥冲、百板洞、厚桂、田乾、美田、大田16个建制村 |
凤凰镇 |
和平、七里、湾里、畔毗、水西、望高、大毕头、山头、三里、棕树、大坪、石沙、麻市、三塘、塘底、萃东、萃西、萃英、立岗、新民20个建制村 |
安和镇 |
安和、青龙山、六合、太平、大塘、大广塘、江明、聚贤、白岩、文塘、四所、平岗、水架、广塘14个建制村 |
龙水镇 |
安陂、百福、桥渡、同安、辛田、光田、长井、山陂、龙水、塘前、金田、芳杰、亭子江、大联、大仙、朝阳、坦口、全佳、全福19个建制村 |
大西江镇 |
炎井、五星、月塘、锦塘、满稼、香花、东江、西美、大西江、峡口、良田、文家、沙子坪、鲁屏、广福15个建制村 |
黄沙河镇 |
黄沙河街社区、黄岗、秀峰、右江、石城、竹下、竹塘、新甫里、麻川、大路底9个建制村 |
庙头镇 |
庙头街社区、李家、建新、深福、兆村、白果、黄土井、仁街、宜湘河、歌陂、石洞、湾山11个建制村 |
文桥镇 |
文桥、新塘、定美、百仁、紫岗、江头、圳头、蛟潭、干六、锦福、易福、邓家、杨福、洋田、长坪、栗水、白毛、仁溪18个建制村 |
永岁镇 |
滕家湾、沙子湾、永岁、湘山、石岗、梅潭、慕霞、左江、双桥、大岗、港底、大源屋、罗家湾、南阳、鲁塘底、绕龙水、长春塘17个建制村 |
白宝乡 |
桐福、梅莲、茅兰、霞头、白宝、磨头、文甲庄、北山、水晶坪9个建制村 |
蕉江瑶族乡 |
大拱桥、太白地、吐紫塘、蕉江、万板桥、绕湾、界顶、大源8个建制村 |
东山瑶族乡 |
清水、竹坞、上塘、小禾坪、黄腊洞、石枧坪、白岭、六字界、三江、黄龙、古木、斜水、雷公岩、白竹、锦荣、大坪16个建制村 |
全州县(3)全州县东南西北面均为山地,中部是丘陵,中间有小块平原,其丘陵地形随着湘江及其支流的流向,向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在县内形成鹿头状地形,约90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全州县县境地表岩石受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使地表产生各种形态。地貌受各种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的影响显著,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丘。县境西北的越城岭即在背斜轴部,由花岗岩等组成。抗风化力强,不易被剥蚀和溶蚀,呈中山分布。全州镇、石塘镇等地在向斜轴附近,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这类岩石抗风化力弱,易受风化和地表水的溶解,呈盆地和丘陵出现。丘陵和盆地交接地带,汇水条件好,岩溶地貌特别发育。
全州县属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298天,年平均气候17.7°C,其主要特点是太阳辐射强,大部分月份阳光充足,雨量充沛,但季节分布不均匀,一年四季气候状况为:春寒时间长,阴雨多,气温回升迟;夏季暴雨繁多,盛吹西南风;秋季多晴少雨干旱明显;冬季干燥,多东北风,寒潮入侵频繁。
全州县湘山寺(6)全州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大且具有开采价值的有煤、锰、铁、锡、钨、铝、锌、黄金、石煤、大理石、花岗岩、白云石、硫铁矿、重晶石、钾长石等20多种,其中,石煤储量1.3亿元锰矿储量约500万吨,优质花岗岩、大理石总藏量达26亿立方米。
全州县地处都庞岭与越城岭之间,属长江流域湘江水系。县内流域面积4003.46平方公里,流程110.1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01秒立米,平均年径流量63.41亿立米。其水能理论蕴藏量25万千瓦,现已开发利用水能约20万千瓦,现已开发利用18.3万千瓦。
全州县全州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共有耕地4.6768万公顷,年产水稻37万吨;畜牧水产业发达,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清朝贡品禾花乌鲤鱼质好味鲜,经提纯复壮已成为名牌产品。经济作物以食用菌、东山云雾茶、桂北金槐、柑桔、南方优质梨、槟榔芋、葡萄等为主;生姜鲜嫩、大蒜特香、辣椒爽口、小籽花生味道特别,极具特色。全州有林地28.1242万公顷,年产商品材12万立方,毛竹700万根,是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
全州县有建于唐代,当时全国四大名刹之一的楚南第一禅林湘山寺;有因“高山平湖”和“热带草原”而闻名遐迩的亚洲第一高水头电站——天湖水电站的天湖景区;有玫瑰岩、十里峡谷一线天的炎井温泉、三江汇聚而独具一格的三江口景区、天然氧吧——龙岩洞景区、虹饮桥等人文、自然景观。
全州县是全国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示范县,建有广西规模最大的县级劳动力市场交易中心,年输出劳动力15万余人,每年大约有4500名考生考取各类专科以上大专院校,有2500名左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回县就业。
1997年,全州县面积4003平方千米,人口75.8万。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5296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全州镇92556、黄沙河镇21383、庙头镇22398、文桥镇41561、大西江镇29388、龙水镇42684、才湾镇44936、绍水镇44729、石塘镇37617、永岁乡32563、枧塘镇24767、咸水镇31402、凤凰乡45688、蕉江瑶族乡14180、安和乡32841、朝南乡22703、两河乡29045、白宝乡15043、东山瑶族乡27479。
2017年,全县户籍总人口84.15万人,其中,男性45.36万人,女性38.79万人。全县常住人口66.5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23万人,城镇化率31.89%。
2018年末,全州县户籍总人口84.53万人,其中,男性45.55万人,女性38.98万人。全县常住人口66.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63万人,城镇化率33.93%,少数民族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分布[18]。
2019年,全州县人口以汉族为主,有80.68万人,占比95.48%;少数民族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散居在全县各地,有3.82万人,其中瑶族居多,有3.79万人,占比99.21%。
截至2019年末,全州县户籍总人口84.50万人,其中,男性45.56万人,女性38.94万人。全县常住人口66.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64万人[19]。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州县常住人口为565696人[20]。
2020年年末,全州县户籍总人口84.29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11.32‰,死亡率7.71‰,自然增长率3.61‰;人口机械增长率-5.81%。常住人口56.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5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8%。
2020年,全州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满族、瑶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等,散居在全县各地。少数民族中瑶族居多,有3.80万人,占全县户籍总人口的4.5%。
2021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83.90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7.77‰,死亡率7.10‰,自然增长率0.67‰,人口机械增长率-5.36%。常住人口56.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9.31%[21]。
202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83.46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6.81‰,死亡率7.21‰,自然增长率-0.40‰,人口机械增长率-5.06%。常住人口56.9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4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9.53%[4]。
政府工作部门
县政府办 | 县发展和改革局 | 县教育局 | 县科学技术局 | 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
县公安局 | 县民政局 | 县司法局 | 县财政局 |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县交通运输局 | 县水利局 | 县农业农村局 | 县自然资源局 |
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 县应急管理局 | 县审计局 |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县统计局 | 县林业局 | 县乡村振兴局 | 县医疗保障局 |
县城市管理监督局 | 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 县机关后勤服务中心 | 县投资促进局 |
垂直管理部门
县生态环境局 | 全州公路管理局 |
县气象局 |
乡镇人民政府
全州镇 | 枧塘镇 | 石塘镇 | 两河镇 | 凤凰镇 |
安和镇 | 蕉江瑶族乡 | 永岁镇 | 黄沙河镇 | 庙头镇 |
文桥镇 | 才湾镇 | 绍水镇 | 咸水镇 | 龙水镇 |
大西江镇 | 白宝乡 | 东山瑶族乡 |
政府领导
县长:邓世文
副县长:唐基恒、伍吉东、彭桂川、邹祎芹、秦涛
主任:蒋延文[22]
县政府办 | 县发展和改革局 | 县教育局 | 县科学技术局 | 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
县公安局 | 县民政局 | 县司法局 | 县财政局 |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县交通运输局 | 县水利局 | 县农业农村局 | 县自然资源局 |
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 县卫生健康局 |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 县应急管理局 | 县审计局 |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县统计局 | 县林业局 | 县乡村振兴局 | 县医疗保障局 |
县城市管理监督局 | 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 县机关后勤服务中心 | 县投资促进局 |
县生态环境局 | 全州公路管理局 |
县气象局 |
全州镇 | 枧塘镇 | 石塘镇 | 两河镇 | 凤凰镇 |
安和镇 | 蕉江瑶族乡 | 永岁镇 | 黄沙河镇 | 庙头镇 |
文桥镇 | 才湾镇 | 绍水镇 | 咸水镇 | 龙水镇 |
大西江镇 | 白宝乡 | 东山瑶族乡 |
2021年,全年全县生产总值(GDP)193.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9.4%、12.5%和48.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6%、11.8%和47.6%[21]。
第一产业
202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3%。其中,农业产值90.12亿元,增长3.42%;林业产值4.58亿元,增长0.49%;牧业产值21.62亿元,增长28.17%%;渔业产值3.11亿元,增长2.89%;农林牧渔服务业2.27亿元,增长1.84%。
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6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31%。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6.39万千瓦,增长2.03%。农用化肥使用量(按实物量计)11.42万吨,增长0.84%;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438.01吨,下降0.72%;农药使用量(按实物量计)791.69吨,增长8.63%。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1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7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39万公顷,增长2.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5.77万公顷,增长2.9%。全年粮食总产量38.76万吨,增长1.9%。水果总产量86.36万吨,增长20.4%;蔬菜产量78.39万吨,增长7.0%。
全年肉类总产量7.72万吨,比上年增长21.4%;生猪出栏74.47万头,增长31.6%;家禽出栏1004.67万羽,下降6.3%;水产品产量2.24吨,增长3.7%[21]。
第二产业
全县全部工业总产值57.77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99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全部工业增加值12.89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2亿元,比上年增长4.1%。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增加值0.23亿元,比上年增长56.1%;制造业增加值5.21亿元,比上年增长8.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3.48亿元,比上年下降3.1%。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5.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9.6%,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56.1%,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27.3%,食品制造业增长3.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2.1%,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下降119.2%,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14.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9%,医药制造业下降0.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7.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7.0%,汽车制造业增长1.1%,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5.7%,本年新增行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8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下降10%,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下降23.1%,非公企业与上年持平,民营企业与上年持平。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5.4%;规模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4.46%。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0.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7.2亿元,增长30.1%。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28亿元,增长59.4 %;第二产业投资23.6亿元,增长1.9%,其中工业投资23.6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投资51.54亿元,增长37.0%。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11.4亿元,下降1.95%,房地产开发投资17.8亿元,下降33.1%。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9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30.56亿元,增长3.2%;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亿元,增长9.1%。
全县批发业销售额16.61亿元,增长16.6%;零售业销售额39.27亿元,增长9.9%;住宿业营业额0.54亿元,增长23.1%;餐饮业营业额3.91亿元,增长22.4%。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3.71 亿元,增长21.1%;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1.82亿元,增长6.6%;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0.49亿元,增长34.3%;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0.26亿元,增长23.8%。
财政金融
202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73.62亿元,增长9.3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31.36亿元,增长13.1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2.22亿元,增长10.92%[21]。
全县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22.62万册。文化馆及艺术馆1个。
全县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694所。其中,医院26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乡镇卫生院19所,村卫生室577所。卫生机构床位2550张,其中,医院1654张。全县医疗卫生技术人员3633人,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1251人,注册护士(师)1760人。
全县体育场馆3个[21]。
2021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5%。年末公路总里程3008.953公里(不含高速公路)[21]。
2021年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13000辆,其中私人89000辆。
教育事业
全县有普通中学27所,专任教师2726人,当年招生14884人,在校生42349人,毕业生13947人;其中,普通高中6所,专任教师1228人,当年招生5767人,在校生14574人,毕业生4270人。有普通小学46所,专任教师2929人,当年招生7087人,在校生49769人,毕业生9282人。全县小学入学率100%,全县小学毕业升初中比例100%,初中毕业升高中比例93.27%。有幼儿园136所,专任教师911人,当年入园10303人,在园幼儿24989人。有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212人,毕业生17人,专任教师32人。全年登记科技成果2项,增长100%;获科技进步奖1项。年内签订技术登记合同16件,合同成交额1091.15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585.89万元。受理专利申请72项,专利授权72项,其中发明2项;2021年年末有效发明37项[21]。
卫生事业
全县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694所。其中,医院26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乡镇卫生院19所,村卫生室577所。卫生机构床位2550张,其中,医院16全州县54张。全县医疗卫生技术人员3633人,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1251人,注册护士(师)1760人。
风景名胜
全州县全州县境内的马路江、卢家桥、渡星园、黄毛岭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风景点有:湘山寺、天湖水库群、三江口、炎井温泉、龙岩洞、燕窝楼、语录山等50多处。
全州县枧塘乡珠塘村有一个小石山,人称“语录山”,山上刻有毛主席语录和名人浮雕。作者是一个农民叫蒋济渭。
虹饮桥位于龙水镇龙水村西,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长70米,宽4.2米,高7米,"虹桥秋柳"为龙水"八景"之一。
燕窝楼,已经发现的最古老的木质牌楼燕窝楼,在距全州县城以北约16公里远的永岁乡石头岗村,又称燕子门楼,系蒋氏祠堂之门楼,原是永岁乡石岗村的蒋氏宗祠。
天湖位于全州县华南第二高峰真宝鼎东侧,有大片原始森林,众多奇花异草和野生动物。
地方特产
清凉禾花鱼全州“三辣”:红辣椒、大蒜、生姜,是全州三种著名的土特产品,虽然形状各异,食法不一,但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香辣开胃、食疗皆美。全州有句民谚:姜辣口来蒜辣心,朝天海椒辣全身。
清凉禾花鱼:据传,全州禾花鱼养殖始于东汉末年,已有1700余年,而作为贡品是在南宋初年,至今已有80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