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前身
广西林业学校
80年代的校门1935年7月,在柳州市沙塘成立广西农事试验场,为全省农业试验中心,场长为著名教育家、科学家马保之博士。
1940年4月10日,在马保之博士的倡议下,创立了广西省立柳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马保之博士兼任校长,开设农林、畜牧兽医两科。
1955年9月,广西省委农村工作部函复林业厅,同意成立柳州林校。
1958年,广西林业学校与广西农学院林学系合并成立广西林学院。
1962年,广西林学院停办,学校恢复为广西林业学校。
1965年10月,学校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林业工读学校”。
199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文,确定该校为省部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同年8月,国家教委发文,学校被确认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广西林业干部学校
1956年2月,广西林业干部学校成立。
合并组建
文化艺术中心200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同意将广西林业学校、广西林业成人中专、广西林业干部学校合并(联合办学)为新的广西林业学校。
升格成立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3)2002年8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专)。
2008年,学院被确定为“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2009年,学院被确定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2011年,学院因高技能人才培养贡献突出,被确认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单位)”
2013年,学院被确定为“广西特色高校建设单位”
2015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了2015-2016年中国专科院校排行榜,学院跻身全国百强大专院校,排名第90位。
2021年,学校获广西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8]。
截至2023年2月,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开设53个专科招生专业[1]。
院系 |
专业 |
学制 |
|---|---|---|
林业工程学院 |
林业技术 |
3 |
林业技术专业(生态工程项目管理方向) |
3 |
|
林业技术专业(林政资源管理专业方向) |
3 |
|
林业信息技术与管理 |
3 |
|
中草药栽培技术 |
3 |
|
环境工程技术(原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
3 |
|
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 |
3 |
|
食品生物技术 |
3 |
|
食品营养与检测 |
3 |
|
园林与城乡规划学院 |
园林工程技术 |
3 |
园林工程技术(园林花卉方向) |
3 |
|
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建筑方向) |
3 |
|
风景园林设计 |
3 |
|
城乡规划 |
3 |
|
园艺技术 |
3 |
|
园林技术 |
3 |
|
工业与艺术设计学院 |
建筑室内设计 |
3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3 |
|
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 |
3 |
|
家具设计与制造 |
3 |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3 |
|
广告设计与制作(电商美工方向) |
3 |
|
工业机器人与技术 |
3 |
|
应用电子技术 |
3 |
|
建筑与道桥工程学院 |
建筑工程技术 |
3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3 |
|
工程造价 |
3 |
|
建筑工程管理 |
3 |
|
市政工程技术 |
3 |
|
房地产检测与估价 |
3 |
|
汽车与信息工程学院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
3 |
计算机系统与维护 |
3 |
|
软件技术 |
3 |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
3 |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3 |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
3 |
|
汽车营销与服务 |
3 |
|
经济贸易学院 |
会计 |
3 |
财务管理 |
3 |
|
统计与会计核算 |
3 |
|
网络营销 |
3 |
|
市场营销 |
3 |
|
电子商务 |
3 |
|
物流管理 |
3 |
|
旅游与交通管理学院 |
旅游管理 |
3 |
旅游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方向) |
3 |
|
酒店管理 |
3 |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3 |
|
烹调工艺与营养 |
3 |
|
烹调工艺与营养(西餐方向) |
3 |
|
生态环境保护学院 |
环境工程技术 |
3 |
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
3 |
|
环境监测技术 |
3 |
|
环境管理与评价 |
3 |
|
智能环保装备技术 |
3 |
院系 |
专业 |
学制 |
|---|---|---|
林业工程学院 |
林业技术 |
3 |
林业技术专业(生态工程项目管理方向) |
3 |
|
林业技术专业(林政资源管理专业方向) |
3 |
|
林业信息技术与管理 |
3 |
|
中草药栽培技术 |
3 |
|
环境工程技术(原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
3 |
|
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 |
3 |
|
食品生物技术 |
3 |
|
食品营养与检测 |
3 |
|
园林与城乡规划学院 |
园林工程技术 |
3 |
园林工程技术(园林花卉方向) |
3 |
|
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建筑方向) |
3 |
|
风景园林设计 |
3 |
|
城乡规划 |
3 |
|
园艺技术 |
3 |
|
园林技术 |
3 |
|
工业与艺术设计学院 |
建筑室内设计 |
3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3 |
|
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 |
3 |
|
家具设计与制造 |
3 |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3 |
|
广告设计与制作(电商美工方向) |
3 |
|
工业机器人与技术 |
3 |
|
应用电子技术 |
3 |
|
建筑与道桥工程学院 |
建筑工程技术 |
3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3 |
|
工程造价 |
3 |
|
建筑工程管理 |
3 |
|
市政工程技术 |
3 |
|
房地产检测与估价 |
3 |
|
汽车与信息工程学院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
3 |
计算机系统与维护 |
3 |
|
软件技术 |
3 |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
3 |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3 |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
3 |
|
汽车营销与服务 |
3 |
|
经济贸易学院 |
会计 |
3 |
财务管理 |
3 |
|
统计与会计核算 |
3 |
|
网络营销 |
3 |
|
市场营销 |
3 |
|
电子商务 |
3 |
|
物流管理 |
3 |
|
旅游与交通管理学院 |
旅游管理 |
3 |
旅游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方向) |
3 |
|
酒店管理 |
3 |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3 |
|
烹调工艺与营养 |
3 |
|
烹调工艺与营养(西餐方向) |
3 |
|
生态环境保护学院 |
环境工程技术 |
3 |
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
3 |
|
环境监测技术 |
3 |
|
环境管理与评价 |
3 |
|
智能环保装备技术 |
3 |
教学楼夜景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教职工1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741人、外聘教师586人。教师队伍中有博士12人、硕士400多人,高级职称150多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120多人,双师型教师371人;另外还聘请160多名行业专家、企业高管担任兼职教师;拥有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2支、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1支、广西高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林业教学名师2人、广西优秀教师1人、广西高校思政教育卓越人才1人、广西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1]。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数399人,占比61.57%;副高以上职称133人,占比20.52%[8]。
教授风采:陈科东、陈翠玉、冯昌信、黄志平、赖群、李振秋、李荣珍、刘有莲、黎森、黎良财、吕宁、李海玲、隆卫革、蒋冬生、马英玲、潘梅勇、阮书云、苏杰南、苏付保、王娜、王永富、韦春义、韦仲烈、巫国富、杨毅、曾锐、周天福[9]
博士风采:韦文榜、巫国富、买凯乐、蒋桂娟、周泽建[9]
高技能人才:卜乔生[9]
广西高校年度辅导员人物:江鸿丰、唐小媚、廖艳平[9]
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苏杰南[10]
全国林业教学名师:苏付保[10]
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冯昌信[10]
学校第一届教学名师:庞正轰、冯昌信、苏杰南、周业生、韦春义、陈科东[10]
学校第二届教学名师:安家成、苏付保、吕宁[10]
学校第三届教学名师:王娜、罗炳华、黎良财、林凤琼、王永富[10]
学校第四届教学名师:孔丽云、隆卫革、龙大军、买凯乐、巩鑫[10]
质量工程
鲲鹏广场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专业3个、自治区优质试点专业和特色专业11个;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教育部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5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自治区高职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5个,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自治区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建设项目4个,国家教学资源库课程4门、国家林草局精品课程2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门[1]。
国家级骨干专业:林业技术、园林技术
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群):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家具设计与制造
全国职业院校林草类重点专业:园林技术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专业:林业技术、室内设计技术
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林业技术实训基地、园林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室内设计技术实训基地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示范性实训基地:园林花卉实训基地
教育部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现代林业育苗实训基地、园林实训基地
自治区优质专业:旅游管理
学生公寓自治区特色专业:林业技术、室内设计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木材加工技术、旅游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家具设计与制造
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自治区高水平专业群专业:林业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
自治区骨干专业:林业技术、环境工程技术[11]
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现代林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自治区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建设项目:林业调查与信息处理、园林工程技术、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园林工程技术
自治区示范性产业学院:现代林业产业学院[12]
类别 |
课程名称 |
|---|---|
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
中式菜肴制作技术 |
省部级精品课程 |
园林植物与应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家具设计 |
自治区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 |
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建筑施工技术、中式菜肴制作技术 |
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
森林营造技术、环境工程基础、中小企业创立与经营管理实务[13] |
类别 |
课程名称 |
|---|---|
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
中式菜肴制作技术 |
省部级精品课程 |
园林植物与应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家具设计 |
自治区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 |
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建筑施工技术、中式菜肴制作技术 |
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
森林营造技术、环境工程基础、中小企业创立与经营管理实务[13] |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获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2部,公开出版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十三五”规划教材2部,公开出版校本教材7部,立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22部,其中主编20部。学校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林草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获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中国(南方)林业职教集团第二届技能大赛二等奖3项;获广西高校无人机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奖1项、省部级奖12项、校级奖8项[8]。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
林业链式实训基地构建与多维度生态育人研究及实践 |
2021年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基于“三教”改革提升“两山”建设服务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
2021年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4] |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林业教育集团化协同育人与创新实践 |
2019年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5] |
林业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运行方式创新 |
2019年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6] |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
林业链式实训基地构建与多维度生态育人研究及实践 |
2021年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基于“三教”改革提升“两山”建设服务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
2021年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4] |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林业教育集团化协同育人与创新实践 |
2019年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5] |
林业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运行方式创新 |
2019年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6] |
学院大门截至2023年2月,学校与芬兰斯道拉恩索公司、印尼金光集团、中国建设五局、上汽通用五菱、广西高峰林场等30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办学。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澳大利亚科工组织、澳大利亚农业中心、印尼特立沙帝大学、越南林业大学、越南东北农林高等专科学校等教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合作开展林业碳汇研究,与澳大利亚科工组织合作开展桉树材性改良等研究项目[1]。
鲲鹏湖截至2023年2月,学校是广西珍贵乡土树种良种培育中心,广西林业产业科技服务平台,有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治区区级科学创新团队1个,柳州市重点实验室1个[1]。
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自治区区级科学创新团队: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人才创新发展团队
柳州市重点实验室:柳州市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17]
图书馆2021年,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立项项目97项,较去年增长31%,其中,市厅级项目53项,广西社科联项目2项,校级42项。科研经费共174.3万元,较去年增长11.6%。项目结题46项,较去年增长4.5%,其中,教育厅中青年项目14项,教育厅教改项目1项,教育厅思政项目2项,行业指导委员会项目2项,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校级项目26项。发表论文96篇,其中CSSCI核心期刊2篇,CSCD扩展期刊2篇,北大中文核心5篇,核心期刊占比9.3%。获得专利授权共23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使用新型专利21项),专利成果转化3项[8]。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科研项目180多项,取得较大科研成[18]果30项,获得省部级奖励近20项,培育林木良种1个,制定林业行业标准1项;获得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发表科研论文1500多篇[1]。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底,图书新馆收藏纸质图书100.225万册。
校徽
校徽1.以形象的树木剪影为造型元素,厚植挺拔。
2.“人”字和树型,体现“树木树人,知行合一”的校训。
3.“山”“地球”的形状,寓意绿化秀美山川,人类命运共同体。
4.绿色象征生态、活力、希望,蕴含绿色发展理念。
5.树根树干紧密连接、人人牵手,彰显团结向上的力量[3]。
校训:树木树人,知行合一
学校景观1、“树木树人”是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凝练而成。语出《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段话说明培养人材是带根本性的长远之计。“树木树人”集中体现了学校作为高等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树木”二字代表了学校要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树人”二字则代表了学校的中心工作。同时,“树木树人”对广大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积极投身祖国经济社会建设,“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二是要充分利用在校的美好时光,把自己造就成能担负起国家重任的栋梁之才。
2、“知行合一”出自明朝思想家王阳明。“知行合一”是对师生求学求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知”就是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并善于拓宽知识领域,不断探求新知识,更新和修正已有知识。同时,也要求学生要有孜孜不倦探求知识的求学精神,要有破万卷书、行千里路的求知勇气,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求知欲望,学会学习。“行”就是要求教师要具有高超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学生会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得到,做得好,要身体力行做学生的表率。同时,也要求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在做中学,在行中练,养成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处事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3]。
校歌:《林钟》
校歌歌词来自1951年3月,梁希先生在《新中国的林业》一文中,为祖国山河描绘了一幅动人的远景:“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新中国的林人,同时是新中国的艺人。”
校歌取名《林钟》,取意于:1946年,梁希为中央大学森林刊物《林钟》题写复刊词,向林人们提出了著名的敲击“林钟”号召:“林人们,提起精神来,鼓起勇气来,挺起胸膛来,举起手,拿起锤子来,打钟,打林钟!”“一击不效再击,再击不效三击,三击不效,十百千万击。少年打钟打到壮,壮年打钟打到老,老年打钟打到死,死了,还要徒子徒孙打下去。林人们!要打得准,打得猛,打得紧!一直打到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
校庆日:10月10日
1956年2月15日,学校正式成立。2002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广西林业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10月10日,举行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仪式[3]。
校花:桂花
桂花释义:素雅高贵,清新脱俗,馨香馥郁
1、桂花喜温暖,抗逆性强,既耐高温,也较耐寒,在南方其枝叶生长茂盛,开花繁密,适宜用于园林绿化;桂花对氯气、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害气体都有一定的抗性,还有较强的吸滞粉尘的能力,对净化校园空气会发挥一定的作用;其清雅高洁,香飘四溢,被称为“仙友”、“仙树”、“花中月老”。
2、桂花零星可爱,品种多,花期一年之中均有分布。仿佛星星之火,默默奉献火光,到收获时节,汇成燎原之火,照亮学校;颜色素雅高贵,清爽利落,清新脱俗,所以桂花的花语象征着崇高、吉祥、美好与忠贞;我国古代以桂花的枝条寓意仕途平顺,拔萃翰林,而欧美国家则将桂花枝视为光荣,荣誉的代表。
3、学校校园内有桂花广泛种植,且命名一条路称“桂花路”,毕业生赠母校桂花树已成俗例,极具学校特色[3]。
吉祥物:鹏鹏
吉祥物大鹏鸟是中国民间故事传说中,由鲲变化而成的神鸟,也是学校独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象征高志远向以及豪放阔达的气概,体现展翅鹏飞的文化内涵。
目标定位:到2020年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世界水准的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定位:以全日制高职学历教育为主,同时举办成人高等教育和各类技能培训。
层次定位:以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同时,通过合作办学举办本科层次的成人高等教育。
专业定位:立足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以农林、土建、财经、旅游、电子信息等一级专业类为主体,生化与药品、交通运输、资源开发与测绘、环保气象与安全等一级专业类协调发展。
办学模式定位:依托林业行业,校行企合作,产学研结合。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林业,面向基层,服务生产。
发展方向:立足林业,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走向东盟。
发展道路:校行企合作,产学研结合。
发展战略:品牌办学,合作办学,开放办学;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
| 职位 | 姓名 |
|---|---|
| 党委书记 | 李振秋 |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冯昌信 |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蒋雪刚 |
| 党委副书记 | 王汉奇 |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杨毅、潘梅勇 |
| 党委委员、副校长、工会主席 | 杨燕红[2] |
| 职位 | 姓名 |
|---|---|
| 党委书记 | 李振秋 |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冯昌信 |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蒋雪刚 |
| 党委副书记 | 王汉奇 |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杨毅、潘梅勇 |
| 党委委员、副校长、工会主席 | 杨燕红[2] |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