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按照泸州市政府的工作安排,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委托设计单位启动了《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工作。同年,泸州市委托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泸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初稿完成。
2015年,泸州市规划局委托东南大学编制的《泸州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4—2030)》出炉,并且通过规委会审查。按照规划,这两条轨道交通分别呈南北和东西走向,一条从城北高铁枢纽站到纳溪方向,另一条沿长江以南从纳溪到酒业园区方向,规划里程共为40公里。
2016年9月7日,泸州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在官网上公布了“关于《泸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5-2030)》(征求意见稿)的公示”。
随《公示》一并发布的,还有轨道交通的初步规划图,一共5条线路及2条支线路,覆盖了泸州主城区、纳溪区部分片区、泸县及合江县。其中,都市区全长191.15公里; 其中,中心城区线路总长137.13公里。
初步《规划》中,全线路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为2025年,全长54.9公里;二期为2030年,全长67公里;3期为2050年,全长69.3公里。 其中,主城区线路主要在一二期,至合江和泸县线路主要部分为三期。
2016年11月3日下午,泸州市人民政府与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在成都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强,中铁十一局常务副总经理刘华军出席签约仪式。根据协议,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拟于协议签订后五年内在泸州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300亿元,并将泸州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作为2017年首个启动的重点投资项目。[2]
蒋辅义表示,泸州是四川除成都外三个百万人口城市之一,近年来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进入“十三五”,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和《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泸州定位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成渝城市群南部区域中心,明确到2020年建成“双两百”城市,为泸州发展提供重大机遇。在城市交通建设方面,泸州正规划建设城市轻轨,希望双方在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上通力协作、实现共赢。
刘华军表示,中铁十一局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铁建旗下的骨干企业,在泸州市基础设施快速建设发展的新阶段,中铁十一局愿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到泸州的建设发展大潮中,为泸州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16年11月18日,泸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技术审查会在成都召开。会议由四川省住建厅主持,专家组对规划进行了认真评审,肯定了规划的合理性,规划通过技术审查。规划经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市政府批准后将列入泸州城市总体规划。
2016年11月20日下午,泸州市人民政府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在南苑会议中心签署《轨道交通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和《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示范线及空港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配套设施PPP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2016年12月,《泸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5-2030)》通过泸州市规委会审定。
2016年12月2日下午,泸州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融资推介会在巨洋会议中心举行。推介会中,城投公司表示正在谋划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准备设立一支专项产业发展基金,募集总额200~300亿元)。[3]
2017年2月22日,泸州市现代有轨电车4号线(示范线)项目(泸州市主城区至泸县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勘察设计招标开始。
2017年2月27日,四川省2017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泸州分会场在泸州市举行。泸州市当天集中开工项目119个,其中包括泸州市主城区至泸县现代有轨电车项目,这标志着泸州轨道交通4号线前期工作正式启动。
2017年7月28日,泸州市主城区至泸县现代有轨电车PPP项目正式启动招标,招标文件中明确指出:项目全长44.17km,南端起于泸州市金融中心,北端止于川南城际铁路泸县站,全线设车站32座,共有桥梁16座,隧道2座,车辆基地3处,高架段14处计13.484km,地下段2处计0.71km。该线路分二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实施22.5公里,从空港园区云龙机场经机场路到城北高铁站跨沱江六桥至城西佳乐世纪城,总投资65.7亿元。招标完成后,泸州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将很快进入动工建设阶段。[4]
2017年8月11日,泸州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在官方网站发布了《泸州市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推荐方案(中心城区)》,对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规划进行了调整。
2017年9月28日,泸州航空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公告称,泸州市主城区至泸县现代有轨电车PPP项目因项目投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暂无法实施,并且宣布招投标活动终止。同时,有轨电车项目建设工作由泸州空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管转为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主管。
2017年11月1日,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泸州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8-2025年)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和《泸州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8-2025年)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公众参与公示》两份公示,公示中明确指出:泸州市拟新建1号线一期工程、2号线工程,线路总长47km,工程投资共计264.4亿元。其中:1号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9年开工,2023年年底建成,从白湾站至石包山站,全长21.6km,其中高架段长约7.96km,地下段长约13.16km,共设置车站23座,其中高架站8座,地下站15座,工程总投资为131.1亿元。2号线计划于2021年开工,2025年建成,从安富桥站至九狮山站,全长25.4km,其中地下线10.64km,高架线13.71km;共设23座车站,地下15座,高架8座,工程总投资为133.3亿元。[5]
2018年9月,泸州市住建局发布公告称,泸州市主城区至泸县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已暂停前期工作,将待条件成熟后再开展相关工作。[6]
2020年12月,泸州市住建局在泸州网络问政平台回复市民称,因国家政策变化及我市财政承受能力等原因,我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及2号线建设项目在完成建设规划编制后,暂未开展建设规划报批等后续工作,目前处于暂停状态。
云峰路南—三号路—云峰路—二号路—和丰路—城西客运站—康城大道西—沱江六桥(换乘3号线)—金融中心(换乘4号线)—龙翔路—瑞景路—江景路—龙透关公园(换乘2号线)—江阳西路—江阳南路—江阳中路—国窖大桥—迎晖路—茜草—茜草北路—茜草立交—(支线:长二桥—龙港路(换乘3号线)—新桥)—张坝景区—酒谷大道—沙茜南路(换乘5号线)
主线全长23.6公里,支线全长3.9公里
地下线:云峰路南—国窖大桥段
高架线:国窖大桥—沙茜南路段、支线全程(茜草—新桥)
一期(白湾站—石包山站)预计2019年开工,2023年年底建成(共21.6千米)
九狮山—安良路—窖府路—泸州站北—泸州站(换乘3号线)—金带路—帝都花园(换乘4号线)—龙南路—春晖路—龙透关公园(换乘1号线)—蓝田水厂—未来路(换乘5号线)—腾飞路—城南中心—兴业路—蓝安路南(换乘3号线)—九川广场—倒流河—护国公园(换乘5号线)—泸州南—利民路南
全长25.1公里
地下线:泸州站北—春晖路段、龙透关公园(龙透关大桥、蓝田长江大桥之间)段
高架线:龙透关大桥、蓝田长江大桥、蓝田水厂—利民路南段
预计2021年开工,2025年建成(共25.4公里)
瓦窑湾(换乘5号线)—进港路—龙港路南—龙港路(换乘1号线支线)—湖西村—龙港路北—振兴路—安宁大道(换乘4号线)—泸州站(换乘2号线)—客运中心—长桥路—江西路—沱江六桥(换乘1号线)—龙翔西路—长江六桥北—蓝田机场—蓝茜路—创业路西—蓝茜路南—蓝安路西—蓝安路南(换乘2号线)—利民路—机场路—机场东路(换乘5号线)—城南大道
全长36.9公里
地下线:安宁大道—江西路段高架线:瓦窑湾—安宁大道段、江西路—城南大道段
佳乐世纪城—康城路—沱江六桥—教科城—泸州客运中心站—泸州北站南广场站—安宁街道—石洞街道—空港大道—泸州云龙机场—港城大道—321国道—龙脑大道—玉蟾大道—福集镇规划道路—泸县站
全长44.8公里
地下线:共0.7千米 高架线:共44千米[7]
人民西路—友谊路—望城街—护国公园(换乘2号线)—规划站—蓝安路—紫阳大道东—机场东路南—机场东路(换乘3号线)—腾飞东路—未来东路—五星路—未来路(换乘2号线)—蓝田客运站—黄桷路—金顺路—沙茜南路(换乘1号线)—林海南路—泰安客运站—酒谷大道东—瓦窑湾(换乘3号线)—酒谷大道六段—酒业会展中心—聚源大道西—聚源大道—弥陀—姚村—肖沟水库—石渔溪—大水河村—桥凼村—符阳路—建设路—马街—明家坝村—土地岩
全长65.7公里,其中城区段长33.5公里
地下线:人民西路—护国公园段高架线:护国公园—土地岩段
泸州轨道交通敷设方式规划图
泸州轨道交通是中国四川省泸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泸州市委托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泸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初稿已于2013年完成。同时,项目得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的全力支持。[8]
泸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泸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2015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突破128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350亿元,全面跨入“千百亿时代”。城市发展“双百”目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达100万人)也已实现。而在近期出台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泸州以2020年实现城区人口达200万、城区面积达200平方公里的“双两百”目标,成为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的第三大区域中心城市。[9]
此外,结合泸州主城区城市交通出现的问题以及满足泸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公共交通的需要,更为泸州在全省“多点多极支撑”战略中率先突破、率先发展打下基础。
泸州市对主城区内发展轨道交通进行相应的前期规划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相关的前期工作及未来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打造城市立体交通及区域性交通枢纽也是有积极的作用。
发展轨道交通,一是可以分担城市交通压力。泸州主城区均面临交通堵塞的难题,仅靠汽车、出租车、人行道路地面交通将非常拥挤,轨道交通能缓解都市中心区的交通堵塞,而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重要的分流手段。与泸州情况相似的重庆,已拥有140公里轨道交通线路,能分担主城区地面交通30%客流,有效实现了交通畅通的目标。二是可带动城市发展。轨道交通线路及车站可更好的构建大城市的骨架,为城市居民集聚带来极大的便利,地区的商务、社会娱乐和教育、卫生、文化设施显得人气旺、发展势头好,线网和车站所到之处就是城市兴旺发展的热点。此外结合未来城市、县域间建设的城际铁路、通勤铁路,扩展的影响将更加明显。因此从交通和经济的角度上来说,带来的效益是非常的显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