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甘小二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毕业后进入华南师范大学工作[2]。2002年,甘小二执导电影处女作《山清水秀》,该片获第22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并入围第8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竞赛单元、第33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主打故事片”单元等多个国际影展。
甘小二电影海报(5)
2006年,执导记录短片《若即若离》,该片在平遥摄影节展映。2007年,甘小二执导由胡淑丽、张献民主演的剧情片《举自尘土》,该片入围第36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狂飙突进”单元[4],获得第4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特别奖[2]。
2009年,执导纪录片《教堂电影院》,该片记录了《举自尘土》的放映实况。同年,完成实验短片《恐惧与颤栗》。
2012年,执导剧情片《在期待之中》,该片由邵宁、蒋中伟主演,获第3届法兰克福电影节观众奖[2]。2013年,执导系列纪录片《文房四宝》[5]。
2015年,筹备古建筑题材电影《榫卯》,该片获得第1届塞班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提名,并于2017年上映[6]。2016年,甘小二当选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7]。2019年9月,甘小二在河南平顶山市筹备电影《镖》[3]。
年份 | 名称 | 类型 |
---|---|---|
2002年 | 《山清水秀》 | 剧情片 |
2006年 | 《若即若离》 | 记录短片 |
2007年 | 《举自尘土》 | 剧情片 |
2009年 | 《教堂电影院》 | 纪录片 |
2009年 | 《恐惧与颤栗》 | 剧情片 |
2012年 | 《在期待之中》 | 剧情片 |
2013年 | 《文房四宝》 | 系列纪录片 |
2017年 | 《榫卯》 | 剧情片 |
年份 | 名称 | 类型 |
---|---|---|
2002年 | 《山清水秀》 | 剧情片 |
2006年 | 《若即若离》 | 记录短片 |
2007年 | 《举自尘土》 | 剧情片 |
2009年 | 《教堂电影院》 | 纪录片 |
2009年 | 《恐惧与颤栗》 | 剧情片 |
2012年 | 《在期待之中》 | 剧情片 |
2013年 | 《文房四宝》 | 系列纪录片 |
2017年 | 《榫卯》 | 剧情片 |
年份 | 名称 | 类型 |
---|---|---|
2002年 | 《山清水秀》 | 剧情片 |
2006年 | 《若即若离》 | 记录短片 |
2007年 | 《举自尘土》 | 剧情片 |
2009年 | 《教堂电影院》 | 纪录片 |
2009年 | 《恐惧与颤栗》 | 剧情片 |
2012年 | 《在期待之中》 | 剧情片 |
2013年 | 《文房四宝》 | 系列纪录片 |
2017年 | 《榫卯》 | 剧情片 |
年份 | 名称 | 类型 |
---|---|---|
2002年 | 《山清水秀》 | 剧情片 |
2006年 | 《若即若离》 | 记录短片 |
2007年 | 《举自尘土》 | 剧情片 |
2009年 | 《教堂电影院》 | 纪录片 |
2009年 | 《恐惧与颤栗》 | 剧情片 |
2012年 | 《在期待之中》 | 剧情片 |
2013年 | 《文房四宝》 | 系列纪录片 |
2017年 | 《榫卯》 | 剧情片 |
年份 | 名称 | 担任职务 |
---|---|---|
2002年 | 《中外影视大辞典》 | “中外电影美学”分科主编 |
2002年 | 《电影学》 | 电影哲学”章节分科主编 |
2002年 | 《电影美学》 | “对电影语言诗意的考察”章节分科主编 |
2006年 | 《音乐与戏剧表演》 | 主编 |
2008年 | 《中外电影鉴赏语言》 | “信仰不朽与自我救赎”章节分科主编[2] |
年份 | 名称 | 担任职务 |
---|---|---|
2002年 | 《中外影视大辞典》 | “中外电影美学”分科主编 |
2002年 | 《电影学》 | 电影哲学”章节分科主编 |
2002年 | 《电影美学》 | “对电影语言诗意的考察”章节分科主编 |
2006年 | 《音乐与戏剧表演》 | 主编 |
2008年 | 《中外电影鉴赏语言》 | “信仰不朽与自我救赎”章节分科主编[2] |
名称 | 期刊 | 备注 |
---|---|---|
《诗意地栖居于电影语言——李安【推手】分析》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1995年第2期 |
《语言的辗转——【红玫瑰与白玫瑰】:从张爱玲到关锦鹏》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1997年第1期 |
《语言的织体——【暗恋桃花源】分析》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2000年第3期 |
《伯格曼的启示录——【第七封印】分析》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2002年 |
《稀薄的呐喊》 | 《艺术世界》 | 2003年 |
《伯格曼给我们的精神创伤》 | 《南风窗》 | 2007年 |
《举自尘土》导演阐述 | 《影像》 | 2008年 |
《景转人不转》 | 《转景》 | 2009年[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