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以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为主线,以探究旅游活动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通过探讨旅游现象的历史演进,总结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阐述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旅游活动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介绍发展旅游的政策和法规,从而展示旅游学科基础理论框架。主要内容包括:旅游与旅游学概述、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市场、旅游的影响、旅游组织和旅游法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学概述
第一节旅游的本质
一、旅游的定义
二、旅游的本质
三、现代旅游的特点
四、旅游的类型
第二节旅游研究简史
一、国外的旅游研究
二、我国的旅游研究
第三节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旅游学的学科性质
二、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三、旅游学的学科体系
第四节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概述
二、旅游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人类迁徙与旅游的产生
一、旅游的产生
二、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
三、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第二节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二、欧亚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三、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文艺复兴与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二、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铁路时代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
第四节现代旅游迅速发展
一、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我国现代旅游的发展
第三章旅游者
第一节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一、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二、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第二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一、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二、足够的余暇时间
三、其他客观因素
第三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
一、旅游动机与个人需要
二、旅游动机的类型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第四节旅游者的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一、世界旅游组织对旅行者的分类
二、旅游者的类型及其特点
第四章旅游资源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四、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一、现实旅游资源和潜在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的调查
三、旅游资源的评价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旅游资源的保护
一、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
二、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
三、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原则和措施
第五章旅游业
第一节旅游业概述
一、旅游业的定义
二、旅游业的构成
三、旅游业在推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四、旅游业的性质
五、旅游业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旅行社
一、旅行社的定义
二、旅行社的分类
三、旅行社的地位和作用
四、旅行社开展业务的主要方式
第三节饭店与住宿业
一、饭店的概念及其发展沿革
二、饭店的类型
三、饭店的等级
四、饭店的地位和作用
五、饭店业集团化经营
第四节旅游交通
一、旅游交通的任务和作用
二、主要的旅游交通方式
三、我国旅游交通的发展与问题
四、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
第五节旅游区
一、旅游区的定义
二、旅游区的类型划分
三、我国旅游区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旅游产品和服务
第一节旅游产品概述
一、产品、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
二、旅游产品的性质和特点
三、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第二节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组合
一、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
二、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程序
三、旅游产品的组合
四、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旅游服务
一、旅游服务的概念
二、旅游服务的类型
三、旅游服务质量
四、旅游服务质量管理
第七章旅游市场
第一节旅游市场概述
一、旅游市场的概念及特点
二、旅游市场的作用
第二节旅游市场细分
一、旅游市场细分的概念和意义
二、旅游市场细分的原则和标准
三、旅游市场细分方法
第三节全球国际旅游客流市场
一、全球国际旅游的发展
二、国际旅游区域分布
三、国际旅游客流规律
第四节我国的旅游市场
一、我国国际客源的现状
二、我国主要海外客源市场
三、我国国内旅游市场
四、我国出境旅游市场
五、我国旅游业在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第八章旅游的影响
第一节旅游的经济影响
一、旅游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二、旅游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三、旅游促进目的地经济发展的理论根据
第二节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一、旅游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
二、旅游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三、正确对待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第三节旅游的环境影响
一、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二、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第九章旅游组织和旅游法规
第一节旅游组织概述
一、政府对旅游发展的主导作用
二、国家旅游组织
第二节我国的旅游组织
一、旅游行政组织
二、旅游行业组织
三、旅游教育与学术组织
第三节国际旅游组织
一、国际旅游组织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二、与我国有关的主要国际旅游组织
第四节旅游政策法规
一、旅游政策
二、旅游法规
三、国际条约与我国旅游业
第十章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
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内涵
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
五、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六、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
七、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框架
第三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一、加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二、积极发展生态旅游
三、以旅游产业政策为支撑
四、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动力
五、充分发挥民主、健全法制
六、争取公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七、采用适当的宏观调控
第四节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一、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况
二、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
《旅游学》体系完整,脉络清晰,阐述简洁、方法实用、案例多样,紧扣学科发展前沿,围绕旅游学研究的重点问题进行阐述,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不仅可用作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而且对从事旅游企业经营、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行业管理等方面的人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瑞,南阳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
2007年夏,安徽省教育厅组织编写“安徽省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经过申报、初审、复审等严格的程序,《旅游学》一书通过审批,入选“安徽省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名单。紧张而有序的编写工作自此拉开帷幕。
本书的命名。在申报之初,编写组曾在广泛学习国內外同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过“旅游概论”、“旅游学概论”、“旅游学”等不同的书名。书名的最终确定。基于了以下考虑: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旅游学研究逐步地兴起和繁荣起来。短短的三十个年头,旅游学研究从无到有,从借鉴西方理论到自成理论体系,取得了卓越的成果。由于最初的旅游学教材出现的时候,学术界尚未认可“旅游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因此大多用“旅游概论”来命名。随着旅游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学科建设的加强,一些学者将新编的旅游学教材称为“旅游学概论”。直到二十一世纪之初,直接以“旅游学”为名的旅游学教材才逐步增多起来,李天元主编的《旅游学》和谢彦君的著作《基础旅游学》是其中的代表。考虑到旅游学理论的积累已较为充分,旅游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已受到广泛认可,本书的书名最终省去了“概论”一词,直接命名为“旅游学”。
本书的编写遵循以下原则。一、基础性。作为基础理论型教材,《旅游学》首先应阐明与旅游学相关的基本概念、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和理论体系等基础性问题。二、包容性。《旅游学》包容的信息量大,凡是涉及旅游活动的主体、媒体、客体(旅游者、旅游业、旅游地)以及这三个关系的内容,均属于旅游学研究的范畴。三、深入浅出。作为引领学生入门的教材,《旅游学》既要体现基础性,又要简单易学,理论的阐述要简洁明了。
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国际交往曰益频繁,现代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日益成为文明社会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据联合国旅游组织预测,到2010年,全球旅游者人数将达到100亿人次,其中国际旅游者将达到10亿人次;到2020年,全球旅游者人数将达到160亿人次,其中国际旅游者将达到16亿人次,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产业规模最大和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世界各国、各地区都纷纷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重点产业。
我国旅游业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传统的政府接待型转变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由过去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发展为集观光、商务、会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性旅游产业。今天,我国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已居世界第五。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旅游出境国;国际旅游专家们预测:“21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主要的旅游中心”。
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的发展,既依托于旅游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也有力地推动了旅游教育的迅速发展。旅游教育在旅游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己形成以研究生、本科、高等职业专科、中等职业专科等多层面全方位旅游教育体系,旅游教育的发展也呼吁高层次高水平的旅游教材,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旅游人才培训学习的需要。
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益和水平,黄山学院旅游学院在积累自身丰富的教学科研和从业实践经验基础上,并充分吸取前人及当今业内人士优秀的探索成果,组织编写了这套面向世界旅游发展的旅游管理系列规划封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