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荣

林世荣

中文名 林世荣
再传弟子 赵志凌、刘湛
逝世日期 1942年
别名 猪肉荣
性别
师傅 林福成、吴全美等、黄飞鸿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1861年,林世荣出生于南海县平洲镇平北乡西河村。林家在村里不算富户,祖父林伯善是一位乡间拳师,据说参加过太平天国。林世荣从6岁起就随祖父练功。少年曾在屠猪店里当伙计,10岁时,林被洪拳名手胡金星收为入室弟子,打下扎实根基。未几,林来到广州,入钟雄山武馆学习佛家拳。此后,17岁的林世荣投奔刘永福的黑旗军,从统领吴全美学到一套秦家金装锏。

后师从黄飞鸿二十余载。

民国七年(1918年),林世荣回到广州,在李福林的“福军”中任教,任福字军军中武术总教练,在河南海幢寺重开武馆,于清末参加广州大型武术比赛,获第一名。

民国10年(1921年),广州孤儿院发起慈善筹款,林世荣到场表演武术,受到孙中山先生称赞,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向他颁发银质奖章。同年,他被广州人尊称为“虎鹤先生”。

20世纪三十年代,林世荣迁居香港,在香港洛克道开馆授徒,并开广东近代武术写作先河,著有《工字伏虎拳》、《铁线举》、《虎鹤双形拳》三书,在海内外武林中影响甚大[2]

个人水平

师傅黄飞鸿师傅黄飞鸿曾任福军军中 武术总教练,曾于清末参加广州大型武术比赛,获第一名。1921年,广州孤儿院发起慈善筹款,林到场表演武术,受到孙中山先生称赞,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向他颁发银质奖章,在广州开过三家武馆,上世纪二十年代迁居香港以传授武术为业,并在当时开广东拳师公开刊印拳谱、武术套路写作的先河,1930年左右,先后刊行《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铁线拳》等拳谱,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林世荣一生授徒万余人,是成就最大的黄飞鸿嫡传弟子。 1943年,在故乡平洲逝世,享年82岁。

主要成就

“虎鹤门”是林世荣开创的近代岭南一大武术流派。它融合了多种南派“国术”(禅、拳、医、武)的精华,其“代表作”则是林苦心孤诣独创的“虎鹤双形拳”。该拳从“龙虎出现”至“虎鹤齐鸣”共118式,结构新颖,动作轻捷,一扫以往“南拳”招式沉滞重复的积弊,甫一问世,便风靡省港,后更远播至南洋、北美等地。也正是“虎鹤门”,奠定了林世荣在广州武林的泰斗地位,并使广州的武术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黄金时代。

个人生活

林世荣一生授徒过万,广州武林各派名家,罕有其匹。而其弟子门人,尤以邓二、关坤、谭就、孔纪南四人最负盛名,号称“虎鹤四大金刚”。邓二擅铁扇、单双虎爪,独得“无影脚”秘传,有号“铁扇邓二”、“虎爪二”。关坤生得牛高马大,性豪爽,好酒喜肉,最爱舞弄—把铁尺,人称“铁尺关坤”。潭就长得清秀,却最爱打抱不平,以善使两条软鞭出名。孔纪南手拿一支虎尾棍,曾在西关黄沙鱼栏及河南码头方面任武术教头,后因支持农民协会,被罗岗当地劣绅所暗害。邓、关、谭、孔各有不少故事在坊间流传。

其再传弟子有赵志凌、刘湛等。

轶事典故

乐善戏院恶战

清末,广州的戏院多会雇一些武师看场。林世荣因与乐善戏院老板相熟,所以其门徒到该戏院看戏,一向出入无阻。一日,朱虾等一干人如常直入乐善戏院看戏。岂料业主已经更换,结果彼此发生冲突。林只得亲率徒众到戏院谋求和平解决。戏院勾结官府镇压。林世荣和邓、关、谭、孔数人赤子御敌。林世荣和众弟子杀开一条血路,突围而去。

对这场轰动全城的恶斗,第二天的报纸是这样报道的:“是役伤亡兵弁运往韬美医院疗治者,数在八十以上……。而林师徒之中,独林丝毫无恙。”乐善戏院一战后,林为逃避官府通缉而出走广西,西关武馆也随之被毁。

史籍记载

关于林世荣,民间流传不少,但见诸文字的档案资料却不多,只有在其门徒朱愚斋撰写的《林世荣正传》、黄文启的《先师林公世荣传》中可见零星记录。

源记肉店“ 猪肉荣”

1861年春,林世荣出生于南海平洲镇平北西河村,其祖父林伯善是武技人家。祖父疼爱世荣,将自己学到的“行月刀”、“流金铛”和“ 蝴蝶掌”悉数教给他,后又让世荣拜自己的好友、 洪拳高手 胡金星为师,学习“六点半棍”及“箭掌算盘拳”等诸法。世荣臂力锐进,能背数百余斤沙袋,以大力闻名于乡间。

林世荣虽然有气力,始终难找到一份满意工作,后偶经 广州源记屠场,屠场老板见他生得牛高马大,体力充沛,便将他纳入店中帮忙。

由于世荣干活很卖力,不满一年他就升为主屠,不用亲自杀猪,专门管理屠场工作,期间“ 猪肉荣”的绰号也从此被传开来。后来,林世荣又遇见 黄飞鸿,拜其门下。

海幢寺善服铁头僧

林世荣拜黄飞鸿为师后,武术日进,其间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 海幢寺善服铁头僧”就成为一段佳话。

清 光绪末年,广州海幢寺(今南华路)来了一恶僧自号铁头陀,以头撞人,无不披靡,铁头僧恃自己技艺高强,欲谋夺海幢寺住持财产,住持向 黄飞鸿求救,黄飞鸿便携林世荣同去。一见面,铁头僧吹嘘说,初练“铁头”时,把粗砂放在石臼中,双脚倒提,用头把臼里的粗砂舂粉碎;然后换上小麻石,再舂;再换上铁块,如此连换三次,“铁头” 功夫便告成功。

听后林世荣忍不住大笑起来,被激怒的铁头僧一定要与他较量,铁头僧腾身飞起,以铁头向林撞击,林以虎鹤双形拳的“月影脚”一式破之,当场将铁头僧踢出三尺之外,铁头僧落地时脑袋正好撞在石阶上,起了个鸡蛋般大的疙瘩。铁头僧顿知林世荣 功夫的厉害,后仓皇遁去。

东较场比武获第一

清代末年,广州府主事为了弘扬国粹,交流武艺,于广州东较场举办一次大型武术竞赛,林世荣也报名参加。在比武场上,林世荣一连胜了十数人,最后评判裁定为第一名,林世荣大名誉满五羊城,这时,前来跟他学武的人就更多了。据林世荣弟子书中记载,林在广州共开了三家武馆。

林世荣还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扶弱济困的武林中人。1921年,他以60多岁高龄率徒表演 武术,为广州孤儿院筹款,受到中山先生的称赞, 孙中山先生以大总统的名义向他颁发了一枚银质奖章。

宣统年间, 广州乐善戏院护卫 李世桂嫉妒林世荣的声名,伺机偷袭。一天,林携徒弟前往看戏,不料一进门对方就大打出手,后林世荣以石子击院内的大光灯,趁黑暗突围出去,戏院主事出花红悬赏捉拿林世荣,林只好远走他乡,后辗转来到香港。

首开先河印拳谱

林世荣到香港后,依然设馆授徒,晚年时和徒弟朱愚斋、李世辉等人立下决心,著书立说,写下《工字伏虎拳》、《铁线拳》和《虎鹤双形拳》等书籍,公开发行。此举开了拳术套路写作之先河,为广东武术界之创举。

之所以称为“创举”,是因为当时武术界大多固步自封,不以技示人:三更起练,五更收场,生怕人家偷看;教六留四,生怕人家全学去了。千百年来,广东武术套路书籍更是凤毛麟角,纵使有书,也视为秘本。

林世荣与此相反,他编写的套路全部公开,一点不漏,连其要点和对拆方法都写进去。另外,在编写《虎鹤双形》时,林并不墨守成规,他吸取了洪(拳)、佛(拳)的精华,自成一体,拳法因而结构新颖,路线宽广,动作轻快。《虎鹤双形》当时几乎风行全省,远传香港、 澳门、 南洋一带和美国、 加拿大等地,甚至流传至今,历久不衰,新中国成立后,还被列为全国高等体育学院 武术教材内容之一。

艺术形象

在1984年的电视剧《宝芝林》中,刘德华饰林世荣[3]林世荣林世荣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