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乳酿造技艺

腐乳酿造技艺

中文名 腐乳酿造技艺
非遗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型 传统技艺
保护单位 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
目录导航

历史渊源

王致和腐乳历史照片王致和腐乳历史照片早在汉代,中国就发明了豆腐。为了便于贮存,人们加入酒糟进行腌制,由此形成腐乳。

清代,腐乳酿造技艺得到完善和提高,出现了名重一时的王致和腐乳,其传统生产技艺一直传承至今。

清代康熙八年(1669),安徽举人王致和进京赶考,住在北京安徽会馆。在备考期间,他依靠贩卖豆腐维持生计。王致和利用老家的腐乳酿造技艺保存卖剩的豆腐,不经意间发明了臭豆腐这一独特品种。其后臭豆腐生意日益红火,王致和于是弃学从商,于清代康熙十七年(1678)在前门外延寿寺街创办了“王致和南酱园”,前店后厂,生产臭豆腐。

“王致和”臭豆腐“誉满京城”以后,传到宫中,被慈禧太后赐名“青方”,从此身价倍增。

清代光绪年间,在宣武门外、延寿寺街等地相继开设了王政和、王芝和、致中和等酱园。

1958年公私合营后,王致和南酱园迁至北京市海淀区,生产规模逐年扩大。

工艺特征

王致和将祖传生产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时尚元素相结合,生产出了玫瑰腐乳、红辣腐乳、白菜腐乳等100多个品种,包括虾籽腐乳、沙棘果蜜腐乳、干红腐乳、茅台腐乳等中高端产品。

腐乳酿造技艺传承毛霉型发酵腐乳的制作工艺,主要生产红腐乳和青腐乳(臭豆腐),产品具有“细、软、鲜、香”的特点。

工艺流程

原料工序

腐乳以大豆为原料,红、白酒、白糖、食盐为辅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成,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从原料投入到成品产出需经大豆筛选、清洗、浸泡、磨浆、浆渣分离、豆浆加温、凝固、压榨、切块、接菌、前期发酵、腌制、灌装、后期发酵等几十道工序,为期约为三个多月。旧时王致和腐乳酿造所用的工具很多,主要有大缸、石磨、柴锅、石块、木板、笼屉、坛子等。

制作流程

1.原料,选用优质大豆为原料,并要求颗粒饱满、无虫蛀、无变质,水分≤13%,粗蛋白≥32%,杂质≤1%,黄油霉毒素B1≤5μ/千克。

2.选料,强磁去铁器、风选去杂、水洗料设备等来保证原料的洁净;采用比重选料设备,将原料中的石块等异物去除;风选去杂设备去除尘土、草棍等异物;强磁去铁器将原料中的铁磁物去除;通过水洗料设备及流槽过滤沉淀的方法,将原料中剩余异物去除。

3.浸泡,根据一年四季泡料时间的不同,确定清洗泡料时间冬季16至20小时;春秋季14至18小时;夏季12至16小时。

发酵发酵4.磨浆,采用针磨磨浆,针磨是两个针盘,分上盘和下盘,也叫动盘和静盘。上盘有12毫米粗的钢针34根,分两层圆形排列;下盘有32根钢针,两层圆形排列。下盘连接22千瓦的3500转/分钟的电机,上下盘针对针合在一起, 针与针之间的间隙在7毫米左右。原料从上盘中心注入,通过针磨的高速运转,运用撞击的原理将原料破碎。

气旋振动筛罗布为80目。豆浆感官标准:色泽乳白色,无异物、无杂质。

检验标准:豆浆含渣量≤15%;豆渣含粗蛋白≤28% (干基) ;豆渣的水分≤85%。

5.滤浆,利用离心机将豆浆与豆渣分离。为提高原料蛋白质的利用率,一般滤出的豆渣要反复地加水洗涤3次,要求滤出的豆渣标准如下:蛋白质为1.5%左右,脂肪为0.4%左右,粗纤维为5%左右,碳水化合物为6%左右,含水量为90%左右。豆腐渣的质量为大豆的110%左右。

6.煮浆,采用溢流煮浆系统进入连续加温。此工序需两个限值控制:

①溢流煮浆罐末端罐内豆浆温度≥95℃。

②出口豆浆温度≥90℃。

产品产品7.点浆压制,从点浆工序至压榨制坯由自动化设备完成:自动点浆机,储浆罐20个,每个容量38L,盐卤浓度13—14'BE,运行时间10至20分钟;自动圆盘压榨机工位8个,压制时间8至15分钟。

操作流程:

注浆→点浆→蹲脑→破脑→压脑→抽水→破脑包布→压制→切块

质量要求:

酱腐乳白坯:水分在66%—73%。臭腐乳白坯:水分在66%— 69%。

8.降温接菌,豆腐坯进行风冷降温40℃以下接菌,王致和食品厂采用蒸馏水混合菌液喷雾接菌法。

9.前期发酵,前期发酵时间为36至48小时,发酵室培养温度28—30℃,通过三次倒笼来调节温度。头遍笼为两屉倒,倒笼时间视毛霉菌丝生长情况而定,一般头遍笼在润发酵库22小时内完成。二遍笼根据菌丝的生长情况晾开或合笼。若菌经生长旺盛产生大量热量,则把屉适当错开散热;若菌丝生长稀流,则适当合笼保温。三遍笼根据菌丝的生长程度来决定倒笼时间和晾开程度。

成品成品10.搓毛腌制,毛坯块提开,放置腌制盒中进行腌制,腌制时一层毛还一层盐,撒盐均匀,码放整齐,松紧合适。脆制一天后开始出汤,检查腌制盒内沥量,若汤量不足,需补盐汤至满。

补汤用的盐水要求:酱盐坯补汤用的盐水盐度为22—24Be。臭盐坯补汤用的盐水盐度为16—18Be。一般腌制5至7天。

盐坯标准:酱盐坯盐度为13—18Be,臭盐坯盐度为10—14Be。腌制完成后,放毛花卤,将豆腐捞起、淋干、装瓶。

11.灌汤,“王致和”腐乳风味独特,与所加的各种辅料有一定的关系。按品种不同,汤料的配制方法各异。其主要的配料有面黄、红曲和酒类,辅之各种香辛料。汤料配制完毕后灌入已装好盐坯的瓶内。灌汤封口,入后期发酵室。

12.后期发酵(陈酿阶段),豆腐完成上述工序后,进入发酵室,直至产品成熟,后期陈酿需1至2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各种微生物及其酶进行着一 系列复杂的生化变化,也是色、香、味、体的形成阶段。此时,室内需要有一定的温度。如果温度低,微生物活动减弱,酶活力低,发酵期长;如果温度高,易出现焦化现象,也不利于后期的酵解。室内温度一般控制在25—38℃。春、夏、秋三个季节,室内一般为自然温度,在冬季,为了缩短生产周期,加速腐乳成熟,则以通入暖气来提高室温,室内温度一般控制在25℃左右。

13.清理,产品在陈酿期间,灰尘和部分霉菌依附在瓶体表面,这既影响卫生,又易污染产品,故需用清水清理瓶体表面的污物。而后,再经紫外线灭菌,以达到食品卫生标准。

14.成品,经过清洗、灭菌后,瓶体进入下道工序贴标、装箱、入库。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王致和腐乳属于发酵性豆制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富于药用价值,具有降低胆固醇含量、降血压等多种功能,是不可多得的理想保健食品。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腐乳满足了穷人对植物蛋白质的需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营养价值。 “王致和”于2006年年底被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其酿制技艺独特,蕴涵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保护措施

  • 对外展示

2002年,王致和腐乳建成文化展室。请健在的老职工,讲述王致和的历史和“四和”合并前后的情况,并将他们的亲身经历采用录音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在文化展室加以保存。

  • 扶持传承

王致和腐乳现有腐乳高级技师3名。为了确保“腐乳酿造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王致和腐乳一直十分注意对传承人的保护和扶持,如安排他们在腐乳制作的关键岗位上学习制作工艺,在掌握某个岗位的技能后又安排他们到其他关键岗位担任职务,鼓励他们专心研究,不断培养接班人。

王致和腐乳每年都要为掌握“腐乳酿造技艺”的传承人提供外出学习和考察的机会。组织传承人去法国巴黎、日本的参观考察,除了学习国外先进的生产工艺外,还与不同领域的企业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

  • 培养后备

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商标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商标(2)王致和腐乳始终注重对后备力量的培养,不断为王致和腐乳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一般都要选派高级技师对后备人才进行传帮带,有意识地选择培养技艺的传承人,以保证传统技艺的传承。同时,企业还积极为后备人才搭建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从中发现有较好资质的人才加以重点培养,鼓励他们报考腐乳行业技师和高级技师,不断为腐乳酿造技艺储备后备力量。

2009年,王致和集团专门制定了“年度车间实践计划”,从磨制、发酵、腌制、直装、后期清理等工序入手,定期安排企业青年员工和管理人员扎根生产车间,参与一线生产,全面系统地了解各道生产工艺,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腐乳的制作技艺。在不断熟悉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运用管理人员的所长就生产加工过程中发现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不仅使青年员工更加熟知传统的腐乳酿造技艺,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 研发创新

王致和腐乳一直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深入研究微生物发酵机理,发掘腐乳中营养价值成分,就腐乳的营养价值、腐乳中生理活性物质(大豆多肽、超氧化物歧化酶、大豆异黄铜、大豆低聚糖等)的保健功能进行分析研究与应用。

社会影响

荣誉表彰

“王致和”商标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驰名商标”,王致和南酱园被商务部确定为“中华老字号”。

内外畅销

王致和腐乳行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王致和腐乳产品广受海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和赞誉。

文化轶事

安徽举人王致和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进京赶考,落榜后无路费回家,暂时做起豆腐生意。一日,豆腐剩下许多。正值夏天,王致和想起老家制作酱豆腐的方法,就将豆腐切块放入坛中,加盐和花椒封存起来。数月后,王致和想起此事,马上打开盖子,一股臭气扑鼻,他试着尝了尝,口感却细腻香爽,赠与邻里品尝,无不称奇,由此诞生了“王致和臭豆腐”。

1859年,状元孙家鼐为延寿寺街上的店铺题写了四句藏头诗:“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酱配龙蹯调芍药,园开鸡跖钟芙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