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肯寺

巴肯寺

建筑风格 巴肯寺式
中文名称 巴肯寺
供奉主神 湿婆(梵文:शिव,Shiva)
目录导航

建筑风格

(Phnom Bakheng)庙山为陡峭的五级台基,正方形,高13米,底层长76米,逐层缩小到顶层长47米;陡峭的庙山象徵须弥山。庙山顶部的五座宝塔,象徵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台基四边中央,各有陡峭的五层石阶,每层十级,直通寺顶平台,每层石阶左右,守护着一对坐狮,有些石狮已破损,看不出狮子模样。

几何分布

巴肯寺的109座 宝塔,按严格的几何图案对称地布置:顶层的五座宝塔,一在正中,四角各一,如五点梅花;庙山的每一层正方形台基的四角,安置角塔,共20座角塔;四道五层阶梯的每一道每一层,各有一对宝塔伺立左右,共有阶梯宝塔40座;另有44座宝塔环立庙山四周。14世纪 初元代航海家 汪大渊访问 真腊时称巴肯寺为“百塔洲”,当时的百余座塔还是金塔。今日不少宝塔已经残缺不全。巴肯寺:建在巴肯山顶,体现了当时 高棉人对山的崇拜。这座象征着整个 宇宙的建筑,设计上充满了象征符号:

7层平台:代表七重天,最上层的高塔代表宇宙中心;

108塔:除中央高塔外,下面六层共有108座小塔,代表四个月相的108天;

33塔:从每一面的中轴线上看巴肯寺,都只能看到33座塔,代表须弥山上的33位神祇。

巴肯寺正对罗鲁斯建筑群,它建造在 吴哥古都附近的一座孤立的山上。位于吴哥城外南面,原为都城的中心,台基为金字塔式的五层,各层有塔,层层而上,极为壮观。在山顶可以俯瞰 吴哥窟全景、吴哥古都和周围的景点,是看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地点。

历史沿革

巴肯寺建造于9世纪,是一座历史十分悠久的寺庙。它由 吴哥王朝的的国王一世所建。寺庙建在巴肯山上,是供奉着 湿婆的印度教神庙。登上巴肯寺,可以把吴高窟的风景净收眼底。平坦的山顶上,巴肯寺为陡峭的五级台基。正正方方的造型中底部达76米之长。陡峭的庙山是有象征意义的,它象征着神圣的 须弥山。五座宝塔则象征着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在每层的石阶左右有一对对狮子,有些已经破损,还是丝毫不影响总体的视觉震撼感。五座宝塔一个在正中央,另外四个分布在四个角。

巴肯寺位于 吴哥窟的北边约1.3公里处。进入巴肯寺的时候要通过一段十分陡峭的台阶,但是小道周围有风景,经典而惬意。在吴哥看日出日落最好的地方就是 巴肯山,可以在这里远眺吴哥、 洞里萨湖,体会那沧海桑田,绝对是一个值得来的地方。建议大家尽量早点上山,然后选一个不错的位置来观看日出或者日落。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