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中文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语言 中文
属性 中文核心期刊、CA、JST、Pж(AJ)、CSCD
现任主编 孟刚
主管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编辑单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刊号 1001-7399
出版周期 月刊
目录导航

办刊历史

1985年,《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创刊,刊期为季刊。

1998年,该刊刊期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11年,该刊刊期由双月刊改为月刊[3]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5]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 栏目设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设有专家论坛、论著、讲座、综述、专题读片会、短篇论著、技术交流、病理质量控制、病例报道等栏目[6]

  • 刊登内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主要刊登人体病理学(尤其是临床病理学)的研究论文、新方法、新技术介绍及中国国内外学术动态[7]

人员编制

据2020年3月《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官网显示,《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第七届编委会有编委126人、海外编委22人、常务编委31人;专家指导组有成员25人[2]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第七届编委会名单
职务 名单
编委 丁伟、马捷、马韵、马恒辉、卞修武、孔令非、文继舫、水若鸿、王坚、王哲、王文勇、王立龙、王立峰、王丽萍、王劲松、王连唐、王国平、王建东、王恩华、王晓玫、王朝夫、王瑞琳、邓永键、卢朝晖、叶菁、甘梅富、石雪迎、石群立、刘勇、刘斌、刘卫平、刘红刚、刘淑霞、孙孟红、孙振柱、孙爱静、师永红、朱虹光、朱雄增、朴月善、汝昆、纪元、纪小龙、许三鹏、邢凌霄、余波、余英豪、吴强、吴正升、吴继锋、张声、张仁亚、张廷国、张红英、张丽华、张志勇、张建中、张炜明、张冠军、张祥宏、张智弘、李智、李锋、李小秋、李文才、李代强、李庆昌、李连宏、李晓明、李增山、杜祥、来茂德、杨文涛、杨举伦、步宏、邵牧民、陈东、陈杰、陈小岩、陈丽荣、周桥、周小鸽、周伟杰、周晓军、周晓燕、孟刚、孟云霄、官阳、林贞花、郑建明、郑唯强、金木兰、侯英勇、姜勇、祝峙、胡向阳、胡晓丽、赵仲生、郗彦凤、骆新兰、倪型灏、敖启林、秦蓉、聂秀、郭乔楠、郭凌川、陶仪声、高岩、高鹏、高洪文、戚基萍、曹立宇、梁英杰、梁智勇、阎晓初、黄文斌、曾亮、曾学思、焦宇飞、谢文杰、韩安家、路名芝、樊祥山、滕晓东、薛卫成、魏兵
海外编委 孔繁裔(美国)、王汉林(美国)、王艳华(美国)、司秋生(美国)、刘劲松(美国)、初培国(美国)、吴群立(美国)、张胜乐(美国)、李仕勇(美国)、李茂密(美国)、杜卫东(德国)、杨熙明(美国)、陈发郁(美国)、陈路根(美国)、郑文新(美国)、姜众(美国)、徐晓春(美国)、黄教悌(美国)、龚祖寅(美国)、惠培(美国)、程亮(美国)、程越(美国)
常务编委 卞修武、孔令非、文继舫、王立龙、王劲松、王连唐、王国平、王恩华、王瑞琳、卢朝晖、孙振柱、孙爱静、朱雄增、吴强、吴继锋、张建中、杜祥、来茂德、杨举伦、步宏、陈杰、陈小岩、周小鸽 周晓军、周晓燕、孟刚、陶仪声、梁智勇、阎晓初、谢文杰、韩安家
专家指导组成员 王元勋、王晋芬、王瑞安、丛文铭、刘德纯、朱延波、朱明华、张乃鑫、张庆慧、张建民、张洪福、李甘地、李珊珊、李涤臣、邹万忠、陈柯、陈嘉薇、周庚寅、宗永生、林汉良、范钦和、姜叙诚、黄高昇、蒋智铭、薛玲[2]

办刊成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第七届编委会名单
职务 名单
编委 丁伟、马捷、马韵、马恒辉、卞修武、孔令非、文继舫、水若鸿、王坚、王哲、王文勇、王立龙、王立峰、王丽萍、王劲松、王连唐、王国平、王建东、王恩华、王晓玫、王朝夫、王瑞琳、邓永键、卢朝晖、叶菁、甘梅富、石雪迎、石群立、刘勇、刘斌、刘卫平、刘红刚、刘淑霞、孙孟红、孙振柱、孙爱静、师永红、朱虹光、朱雄增、朴月善、汝昆、纪元、纪小龙、许三鹏、邢凌霄、余波、余英豪、吴强、吴正升、吴继锋、张声、张仁亚、张廷国、张红英、张丽华、张志勇、张建中、张炜明、张冠军、张祥宏、张智弘、李智、李锋、李小秋、李文才、李代强、李庆昌、李连宏、李晓明、李增山、杜祥、来茂德、杨文涛、杨举伦、步宏、邵牧民、陈东、陈杰、陈小岩、陈丽荣、周桥、周小鸽、周伟杰、周晓军、周晓燕、孟刚、孟云霄、官阳、林贞花、郑建明、郑唯强、金木兰、侯英勇、姜勇、祝峙、胡向阳、胡晓丽、赵仲生、郗彦凤、骆新兰、倪型灏、敖启林、秦蓉、聂秀、郭乔楠、郭凌川、陶仪声、高岩、高鹏、高洪文、戚基萍、曹立宇、梁英杰、梁智勇、阎晓初、黄文斌、曾亮、曾学思、焦宇飞、谢文杰、韩安家、路名芝、樊祥山、滕晓东、薛卫成、魏兵
海外编委 孔繁裔(美国)、王汉林(美国)、王艳华(美国)、司秋生(美国)、刘劲松(美国)、初培国(美国)、吴群立(美国)、张胜乐(美国)、李仕勇(美国)、李茂密(美国)、杜卫东(德国)、杨熙明(美国)、陈发郁(美国)、陈路根(美国)、郑文新(美国)、姜众(美国)、徐晓春(美国)、黄教悌(美国)、龚祖寅(美国)、惠培(美国)、程亮(美国)、程越(美国)
常务编委 卞修武、孔令非、文继舫、王立龙、王劲松、王连唐、王国平、王恩华、王瑞琳、卢朝晖、孙振柱、孙爱静、朱雄增、吴强、吴继锋、张建中、杜祥、来茂德、杨举伦、步宏、陈杰、陈小岩、周小鸽 周晓军、周晓燕、孟刚、陶仪声、梁智勇、阎晓初、谢文杰、韩安家
专家指导组成员 王元勋、王晋芬、王瑞安、丛文铭、刘德纯、朱延波、朱明华、张乃鑫、张庆慧、张建民、张洪福、李甘地、李珊珊、李涤臣、邹万忠、陈柯、陈嘉薇、周庚寅、宗永生、林汉良、范钦和、姜叙诚、黄高昇、蒋智铭、薛玲[2]

出版发行

收录情况

据2020年3月10日中国知网显示,《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共出版文献11201篇[3]

据2020年3月1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共载文7207篇、基金论文量为1855篇[1]

影响因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是CA化学文摘(美)(2014)来源期刊、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来源期刊、Pж(AJ) 文摘杂志(俄)(2014)来源期刊、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9-2020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波兰哥白尼文摘来源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医学文摘、中文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等中国国内外主要文摘和数据库收录[1][3][7]

荣誉表彰

据2020年3月10日中国知网显示,《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总被下载1009461次、总被引41242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795、(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737[3]

据2020年3月1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被引量为33518次、下载量为536358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0.85(临床诊断学刊均影响因子为1.13),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1885名[1]

文化传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1]

2016年、2018年,《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连续两次获得“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称号[8][9]

现任领导

  • 投稿指南

1、投稿应具科学性、先进性、逻辑性,并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经典个案并文献复习须附有效文献检索报告书,请勿一稿多投,勿寄私人收转,以免丢失。
2、文字应精练、准确,切忌冗长,文中资料应真实可靠,数据若具可比性,应行统计学处理,凡涉及实验动物的论文,请提供动物等级证明材料,论著、讲座、综述,每篇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包括中英文摘要、参考文献、图表);短篇论著、技术交流、专题读片会,每篇字数控制在3000字以内,病例报道字数控制在1500字以内;其中论著、短篇论著需附300字以内的中文结构式摘要,论著还需200个实词以内的英文摘要,综述附100字以内指示性摘要,所有论文均需选择2~7个关键词,并标注中图分类号。
3、图表应简洁明了,照片应清晰、对比度适宜,以有利于制版;线条图用白纸黑笔绘制,应标明坐标数值、计量单位等;每张图片不得小于500kb,图片说明文字附在正文末。统计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可以插人正文相应位置[7]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