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通义

风俗通义

注解者 吴树平、王利器
作者 应劭
书名 风俗通义
又名 风俗通
类别 子部杂家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东汉汝南郡南顿县(今项城)人应劭著。简称《风俗通》。原书二十三卷,现存黄霸、正失、衍礼、过誉、坂、声音、穷通、祀典、怪神、山泽十卷,附录一卷。该书考论典礼类《白虎通》,纠正流俗类《论衡》,记录了大量的神话异闻,但作者加上了自己的评议,从而成为研究古代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后人卢文弨《群书拾补》中辑有《风俗通逸文》多条,系十一卷补之所逸,中有“女娲造人”、“李冰斗”等神话,皆为首见于记录者。

  古人认为五月是个"恶月","阴阳争,血气散",《风俗通义》中甚至有"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记载。因此自古便有端午避恶去毒的礼俗。

作者简介

风俗通的作者应劭(约153—196年),东汉学者,字仲远,汝南郡南顿县(今项城)人。父名奉,桓帝时(147—167年)名臣,官至司隶校尉。劭少年时专心好学,博览多闻。灵帝时(168—188年)被推举为孝。灵帝时,举孝廉。中平六年(189)至兴平元年(194)任泰山郡太守,后依袁绍,卒于邺。应劭博学多识,平生著作11种、136卷,现存《汉官仪》、《风俗通义》等。《风俗通义》存有大量泰山史料,如《封泰山禅梁父》篇记述泰山封禅轶事,《五岳》篇详载了岱庙,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辑入《后汉书·祭祀志》,为应劭所引用的马第伯《封禅仪记》,是中国最早的游记文学作品之一。

内容

东汉·应劭

●卷一

○皇霸

盖天地剖分,万笠萌毓,非有典艺之文,坚基可据,推当今以览太古,自昭

昭而本冥冥,乃欲审其事而建其论,董其是非而综其详矣,言也实为难哉!故易

记三皇,书叙唐、虞,惟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自

是以来,栽籍昭皙。然而立谈者人异,缀文者家舛,斯乃杨朱哭於歧路,墨翟悲

於练素者也。是以上述三皇,下记六国,备其终始,曰皇霸。

○三皇

春秋运斗枢说:“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皇者,天,天不言,四时行

焉,百物生焉。三皇垂拱无为,设言而民不违,道德玄泊,有似皇天,故称曰皇。

皇者,中也,光也,弘也。含弘履中,开阴布纲,上含皇极,其施光明,指天画

地,神化潜通,煌煌盛美,不可胜量。”

礼号谥记说:“伏羲、祝融、神农。”

含文嘉纪:“伏戏、燧人、神农。伏者,别也、变也。戏者,献也,法也。

伏羲始别八卦,以变化天下,天下法则,咸伏贡献,故曰伏羲也。燧人始钻木取

火,炮生为熟,令人无复腹疾,有异於禽兽,遂天之意,故曰遂人也。神农,神

者,信也。农者,浓也。始作耒耜,教民耕种,美其衣食,德浓厚若神,故为神

农也。”

尚书大传说:“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遂人以火纪,火,

太阳也。阳尊,故托遂皇於天。伏羲以人事纪,故托戏皇於人。盖天非人不因,

人非天不成也。神农悉地力,种谷疏,故托农皇於地。天地人道备,而三五之运

兴矣。”

谨按易称:“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始作

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结绳为网罟,以田以渔。伏羲氏没,神农

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通

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唯独叙二皇,不及遂人。遂人功重於

祝融、女娲,文明大见。大传之义斯近之矣。

○五帝

《易传》、《礼记》、《春秋》、《国语》、《太史公记》:黄帝、颛顼、

帝喾、帝尧、帝舜是五帝也。

谨按《易》、《尚书大传》:“天立五帝以为相,四时施生,法度明察,舂

夏庆赏,秋冬刑罚,帝者任德设刑以则象之。言其能行天道,举错审谛。黄帝始

制冠冕,垂衣裳,上楝下宇,以避风雨,礼文法度,兴事创业。黄者,光也,厚

也。中和之色,德施四季,与地同功,故先黄以别之也。颛者,专也。顼者,信

也,悫也。言其承文易之以质,使天下蒙化,皆贵贞悫也。喾者,考也,成也。

言其考明法度,醇美喾然,若酒之芬香也。尧者,高也,饶也。言其隆兴焕炳,

最高明也。舜者,推也,循也。言其推行道德,循尧绪也。”

○三王

《礼号谥记》说:“夏禹、殷汤、周武王是三王也。”《尚书》说:“文王

作罚,刑兹无赦。”《诗》说:“有命自天,命此文王。文王受命,有此武功。

仪刑文王,万国作孚。”《春秋》说:“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谨按《易》称:“汤、武革命。”《尚书》:“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八百

人,擒纣於牧之野。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诗》云:“亮彼武王,袭伐

大商。胜殷遏刘,耆定武功。”由是言之,武王审矣。《论语》:“文王率殷之

叛国以服事殷。”时尚臣属,何缘便得列三王哉!经美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王

业始兆於此耳。俗儒新生不能采综多共辨论,至於讼阋。大王、王季皆见追号,

岂可复谓已王乎?禹者,辅也,辅续舜後,庶绩洪茂,自尧以上王者也。子孙据

国而起,功德浸盛,故造美论。舜、禹本以白衣砥行显名,升为天子。虽复更制,

不如名著,故因名焉。经曰:“有鳏在下,曰虞舜。佥曰伯禹,禹平水土”是也。

汤者,攘也,昌也。言其攘除不轨,改亳为商,成就王道,天下炽盛,文武皆以

其所长。夫擅国之谓王,能制割之谓王,制杀生之威之谓王。王者,往也,为天

下所归往也。

○五伯

《春秋》说:齐桓、晋文、秦缪、宋襄、楚庄是五伯也。

谨按《春秋左氏传》:夏後太康,娱於耽乐,不修民事,诸侯僭差。於是昆

吾氏乃为盟主,诛不从命,以尊王室。及殷之衰也,大彭氏、豕韦氏复续其绪,

所谓王道废而霸业兴者也。齐桓九合一匡,率成王室,责强楚之罪,复青茅之贡。

晋文为践土之会,修朝聘之礼,纳襄克带,翼戴天子。孔子称“民到于今受其赐”。

又曰:“齐桓正而不谲,晋文谲而不正。”至于三国,既无叹誉一言。而缪公受

郑甘言,置戍而去,违黄发之计,而遇崤之败,杀贤臣百里奚,以子车氏为殉,

诗黄鸟之所为作,故谥曰“缪”。襄公不度德量力,慕名而不综实,六五石先

著其异,覆军残身,终为戮笑。庄王僭号,自下摩上,观兵京师,问鼎轻重,恃

强肆忿,几亡宋国,易子析骸,厥祸亦巨。皆无兴微继绝,尊事王室之功。世之

纪事者不详察其本末,至书於竹帛,同之伯功,或误後生,岂不暗乎!

伯者,长也,白也。言其咸建五长,功实明白。或曰:霸者,把也,也。

言把持天子政令,纠率同盟也。桓公问管仲:“吾何君也?”对曰:“狄困於卫,

复兵不救,须灭乃往存之。仁不纯,为霸君也。”盖三统者,天地人之始,道之

大纲也。五行者,品物之宗也。道以三兴,德以五成,故三皇、五帝,三王、五

伯,至道不远,三五复反,譬若循连环,顺鼎耳,穷则反本,终则复始也。

○六国

楚之先出自帝颛顼,其裔孙曰陆终,娶于鬼方氏,是谓女溃。盖孕而三年不

育,启其左胁,三人出焉,启其右胁,三人又出焉。其六曰季连,是为芈。其後

有鬻熊子为文王师,成王举文武勤劳,而封熊绎於楚,食子男之采,其十世称王。

怀王佞臣上官、子兰,斥远忠臣,屈原作离骚之赋,自投汨罗水。因为张仪所欺,

客死于秦。到王负刍,遂为秦所灭。百姓哀之,为之语曰:“楚虽三户,亡秦必

楚。”自颛顼至负刍六十四世,凡千六百一十六载。

燕召公与周同姓,武王灭纣,封召公於燕。成王时入据三公,出为二伯,

自陕以西,召公主之。当农桑之时,重为所烦劳,不舍乡亭,止于棠树之下,听

讼决狱,百姓各得其所。寿百九十余乃卒。後人思其德美,爱其树而不敢伐,诗

甘棠之所作也。九世称侯,八世称公,十世称王,到王喜为秦所灭。燕外迫蛮、

貊,内笮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

载,於姬姓独後亡,非盛德之遗烈,岂其然乎?

韩之先与周同姓,武子事晋献公,封於韩原,因以为姓。韩厥因卜者之繇,

陈成季之功,绍赵氏之孤,建程婴之义,为晋名卿,实天所相。其四代始舆赵、

魏俱得列为诸侯矣。五世称王,到王安为秦所灭。

魏之先,毕公高之後也。毕公舆周同姓,武王灭纣,封高於毕,因以为姓。

其裔孙曰毕万,事晋献公。献公伐魏,灭之,以封万。卜偃曰:“毕万之後必大。

万,盈数;魏,大名也。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名之大,以从盈数,以是

有众,不亦宜乎?”其六世称侯,侯之孙称王,到王假为秦所灭。

赵之先与秦同祖,其裔孙曰造父,於周穆王为御骅骝,耳之乘,西谒西王

母,东灭徐偃王,日驰千里,帝念其功,赐以赵城,因以为姓。子叔带始去周事

晋。其後简子地过于诸侯,权重于晋侯。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呼■

扁鹊视之。出,董安于问。扁鹊曰:“血脉治也,勿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

而寤。寤之日,告公孙支与子舆曰:‘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适有学也。

帝告我:“晋国且大乱,五世不安。其後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国男女

无别。”’公孙支书而藏之,秦策於是出。夫献公之乱,文公之霸,而襄公之败

秦师於崤而归纵淫,此子所闻。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病必间,间必有

言也。”居二日半,简子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乐,与百神游於钧天,广

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心。有一熊欲援我,射之,中熊死。有罴来,

我又射之,中罴死。帝甚嘉之,赐我二笥,皆有副。吾见儿在帝侧,帝属我翟犬

曰:‘及汝子之壮也,以赐之。’帝告我:‘晋国且衰,十世而亡,嬴姓将大败

周人於范魁之西,亦不能有也。’”董安于受言而藏之。以扁鹊之言告简子,赐

扁鹊田四万亩。

他日,简子出,有人当道,辟之不去,从者将刃。当道者曰:“吾欲有谒於

主君。”从者以闻。简子召之,曰:“嘻,吾有所见子晰也。”。当道者曰:

“屏左右,愿有以谒。”简子屏人。当道者曰:“子君之病,臣在帝侧。”简子

曰:“然。子之见我何为?”当道者曰:“帝令主君射熊罴,皆死。”简子曰:

“是且何也?”当道者曰:“晋国且大难,主君首之。帝令主君灭二卿,夫熊罴

皆其祖也。”简子曰:“帝赐我二笥皆有副。何也?”当道者曰:“主君之子将

克二国於翟,皆子姓也。”简子曰:“吾见儿在帝侧,属我一翟犬,曰‘及汝子

之长以赐之’。夫儿何说以赐翟犬?”当道者曰:“儿,主君之子也。翟犬,代

之先也。主君之子其必有代。及主君之後嗣,且有革政而胡服,并二国於翟。”

简子问其姓而延之以官。当道者曰:“臣野人,致帝命耳。”遂不见。无几,范、

中行作乱,简子灭之,此熊罴之效应也。

简子卒,无恤立,是为襄子。智伯攻襄子,襄子奔之,保晋阳。原过从,後,

至王泽,见三人,自带以上可见,自带以下不可见,与原过竹二节,莫通。曰:

“为我以是遣赵无恤。”原过既至,以告襄子。斋三日,亲自剖竹,有朱书曰:

“无恤,余霍太山阳侯大吏。三月丙戌,余将使汝反灭智氏。亦立我于百邑,余

将使赐若林胡之地。至于後世,且有伉王,赤黑,龙面鸟喙,须眉髭髯,大膺大

匈,修下而冯上,左任介乘,奄有河宗,至于休溷诸貉,南伐晋别,北灭黑姑。”

襄子再拜,受三神之令。三国攻晋阳,岁余,乃以汾水灌其城,城不没者三板。

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张孟谈乃夜出见韩、魏,韩、魏反与合谋而灭智氏,

共分其地。放是赵北有代,南并智氏。遂祀三神於百邑,使原过主霍太山。至武

灵王,竟胡服骑射,辟地千里。到王迁,信秦反间之言,杀其良将李牧而任赵括,

遂为所灭。此童谣曰:“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上生毛。”

陈完字敬仲,陈厉公之子也。初,懿氏卜妻之,其繇曰:“是谓凤凰于飞,

和呜锵锵。有妫之後,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後,莫之与京。”

周史有以周易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

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厉公

为蔡所灭杀,国内乱,完奔于齐。齐侯以为卿,辞曰:“羁旅之臣,幸若获宥,

及於宽政,赦其不闲教训而免诸罪戾,弛於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敢辱高

位,以速官谤。诗云:‘翘翘车乘,绍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使为

工正。饮桓公酒,乐,公曰:“以火。”辞曰:“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

君子曰:‘酒以成礼,弗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於淫,仁也。’”桓公

嘉之,爱敬日新,位比高、国,始食田采,姓田氏焉。六世田成杀简公。其三世

曰和,迁康公於海上,食一城,以祀太公以下。後魏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诸侯,

列於周室。其孙曰威王。到王建,用后胜之计,又宾客多受秦金,劝王朝秦,不

修战备,秦兵平步入临,民无敢格者。迁王建於共,国人歌之曰:“松耶柏耶?

亡建共者客耶?”疾建用客之不祥也。

谨按《战国策》、太史公记: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戮力,

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囊括八荒之意。当是之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

织,修守战之备,外恃猛将锐卒,因间伺隙,略定西河之城,南并汉中,西定巴、

蜀,东割膏腴之壤,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不爱尊爵重宝,以致天

下之士。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夫四豪者,皆

明智而忠信,宽厚爱人,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其後复有宁越、

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陈轸、召滑、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廉颇之属

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军攻秦。秦人开关延敌,六国之师遁逃而不敢进。

秦无一矢遗镞之费,而关东已困。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

其弊。

及至始皇,承六世之遗烈,抗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叱诸侯,履至尊而制

六合,兼帝皇而威四海。于时议者恨楚之疏远屈原,魏不用公子无忌,故国削以

至于亡。秦因愚弱之极,运震电之萧条,混壹海内,为汉驱除。盖乘天之所坏,

谁能枝之?虽阿衡宰政,贲、育驭戎,何益於事。且有强兵良谋,杂袭继踵,每

辄挫衄,亦足以祛蔽启蒙矣。始皇自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也。遂恣雎旧习,矫任其私知,坑儒燔书,以愚其黔首,穷奢肆欲。力役无餍,

毒流诸夏,乱延蛮貊。由是二世绝祀,以成大漠之资。高祖践祚,四海安。世

宗攘夷境,崇演礼学,制度文章,冠於百王矣。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