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交恶

中文名 中苏交恶
发生地点 中国、苏联
目录导航

事件背景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经过权力斗争后上台。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无情地揭露了斯大林时代的惨无人道的恐怖政策。此举使社会主义阵营的其他国家感到一片愕然。当年就发生了波匈事件。中共在波兰和匈牙利事件上的态度不尽一致,甚至相反。这已经表明此时的中共与苏联在某些方向产生了分歧。1958年赫鲁晓夫提出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并与中国成立联合舰队。此举被毛泽东视为苏联意欲控制中国的举动。

事件经过

1959年8月,中印第一次边境冲突,苏联发表偏袒印度的声明,把中苏分歧公之于众。9月底,赫鲁晓夫访美后赴北京参加中国国庆10周年庆典。为了使中国向美国让步,以利于苏美改善关系,他在同中方领导人会谈时,要求中国在台湾问题上承担不使用武力的义务。中国当然不能接受,会谈不欢而散。这年12月,毛泽东在思考国际形势和对策时提出了“修正主义是否已经成了系统”的问题。 1960年,中苏展开了尖锐的理论文化层面的对抗,中苏论战拉开大幕。 此后中苏关系基本破裂。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苏形成了三角关系。80年代之后,中苏关系逐渐缓和。

事件结果

中苏关系极度恶化。尤其影响中国的国际关系发展战略。

事件影响

冷战史上的重要转折,严重削弱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团结,也促使两极对垒的冷战格局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

(本词条内容由搜狗四史百科编委会编写)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