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学

曲式学

中文名 曲式学
适用领域 音乐
目录导航

简介

  曲式学(Formenlehre):

   关于曲式对作曲的指导作用,当时的作曲家和理论家有不同的理解。《实用作曲法教程》的作者C.车尔尼认为曲式是作曲的规范,作曲者按照已经存在的体裁和形式作曲,不需要有什么独创性。《作曲法教程》的作者A.B.马克斯则认为曲式体现了作品的完整性,每个作品都要有头有尾,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必须要有曲式。但每个作品都是由不同类型、不同数目的段落,用不同的方式组合成的。因此,所用的曲式也就各不相同。

   有多少种作品,就有多少种曲式。他承认不同的作品在形式上会有相似之处,曲式就是从过去的创作实践中归纳出来的模式,但不应千篇一律、削足适履地套用。

   19世纪德国音乐理论家里曼发展了科赫的乐句构成的理论,认为一切音乐结构的基础是“抑扬格”(自弱至强)的动机,包含1个弱拍和1个强拍,弱拍是从发动到高涨,强拍是从高涨到消退。每个动机,是一次小小的起伏。两个动机构成1个乐节,它的力度关系正像动机一样,即第1个动机是从发动到高涨,第2个动机是从高涨到消退。因此,1个乐节,是一次高一级的起伏。两个乐节构成1个乐句,是更高一级的起伏。随着结构的扩大。

   照此层层递进,构成整个乐曲。英国音乐理论家E.普劳特十分赞赏里曼的学说,认为里曼是充分认识动机的真正性质,认识非重音不是同前面的重音发生关系,而是同后面的重音发生关系的第一人。普劳特写了《曲体学》和《应用曲体学》,在《曲体学》第3章中,详细阐述了里曼的动机学说。

   18~19世纪的音乐理论家把各种体裁的作品常用的形式结构,归纳成各种模式。基本的模式有两种,即二段式和三段式,常被称为“歌曲形式”。在这两种基本模式所构成的小型曲式基础上,运用重复(再现)、变奏、展开、对比等发展主题的方法,可以构成各种中型和大型曲式。例如复三段式是两个相互对比的二段式或三段式和第1个二段式或三段式的再现构成的;变奏曲式是以二段式(偶尔也用三段式)为主题,进行一系列变奏构成的;回旋曲式是三段式加上新的对比部分和开头部分的再一次再现构成的;奏鸣曲式是三段式的内部扩充,第1段从一个乐段发展为包含两个出现在不同调性上的对比主题或主题群的呈示部,第2段发展为一个展开主题的部分,最后以调性取得统一的再现部结束;奏鸣回旋曲则是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的结合。

  在里曼和普劳特的著作中,曲式学已不是单纯地作为一种作曲技法,而成为分析音乐作品的手段。里曼强调形式的概念服从于“多态统一”的美学原则,德国音乐学家H.莱希滕特里特对此进一步作了系统的阐述,他的《曲式学》包含“作为音乐体裁和形式基础的美学观点”、“音乐中的逻辑和连贯性”等章节。

区别

  区别各种曲式的标志,是各部分的内部结构、主题处理法、发展主题的方法、调性布局以及各部分的长度比例和相互关系。由于各理论家区分曲式的着眼点不同,对结构原则的理解也不一样,往往同一种曲式名称,在各种理论著作中是不同的或不尽相同的概念;而同一个乐曲往往会被分析成不同的曲式。各种曲式理论,对二段式、三段式、复三段式和回旋曲式的理解,尤有很大分歧。普劳特认为单主题性的AB和ABA型结构(B是A的变化发展)都是二段式,只有中段主题和前后有鲜明对比时才是三段式;而在P.该丘斯、R.施特尔等的著作中,单主题性的ABA型结构被称为三段式,而对比主题,则是复三段式的特征。普劳特把回旋曲式分为新、旧两种,基本主题都必须出现3次或3次以上;而该丘斯、施特尔等则按基本主题出现次数的多寡,把回旋曲式分成4、5种,其中第1种的基本主题只出现2次;和三段式或复三段式的区别在于中段(插部)的末尾有连接部通向再现段。因此同一作品往往普劳特分析为三段式,而该丘斯和施特尔分析为回旋曲式第1种。

地位

  曲式学是现代音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已从单纯的结构分析扩大到从音乐语言的各方面(旋律、节奏、和声、复调、调性布局、配器、体裁、结构等)来进行综合分析,并试图对音乐的风格、内容和形象作出解释。20世纪的曲式学,有逐渐发展为“音乐分析”或“音乐作品分析”的趋势。

  

相关教程

  书    名 :曲式学基础教程

  出 版 社 :人民音乐图书

  上架日期 :2007年9月21日

  作    者 :谢功成

  页    数 :358 页

  语    言 :中文

  出版说明

  为了满足没有机会和条件就读音乐学院,但又有意学习有关音乐基础知识的读者的要求,我编辑社出版了《音乐自学丛书》(包括《作曲卷》和《音乐学卷》两个分卷)。这套丛书的作者,均系在音乐学院任教多年并且有着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的教授、将士及有关专家。

  《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共10册,系一套供读者自学作曲技术理论的基础教程,内容包括基本乐理、中国传统乐理基础教程、和声学、曲式学、复调音乐、管弦乐法、歌曲协作等音乐院校开设的主要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通俗易读。除作为音乐函授大学以及卫星电视大学音乐专业理论作曲学科的教材外,亦可作为音乐院校和音乐师范院校师生的辅导教材和必备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关于"曲式”的概念

  1-2      关于内容与形式

  1-3      关于曲式与风格

  1-4      西方传统曲式与现代音乐及我国传统音乐

  1-5      关于曲式与体裁

  1-6      关于曲式学与其他作曲技术理论的关系

  1-7      关于学习方法

  第二章    乐段(一)

  2-1    "乐段”的概念

  2-2      乐段的细部结构

  2-3      重复、变奏、模进、再现

  2-4      乐汇与动机

  2-5      乐汇的构成

  2-6      动机的运用

  2-7      乐节与乐句

  第三章    乐段(二)

  3-1      两句方正型乐段——重复型

  3-2      两句方正型乐段——延伸型与对比型

  3-3      两句乐段的和声结构与终止式

  3-4      音乐的句式结构——扩充、缩短、补充

  3-5      音乐的句式结构——进行的周期性、综合与分解

  3-6      高潮

  3-7      两句不等长乐段

  第四章    乐段(三)

  4-1      三句乐段

  4-2      四句乐段

  4-3      不分句乐段

  4-4      复乐段

  第五章    一段曲式

  5-1      乐段结构与一段曲式

  5-2      实例分析一

  5-3      实例分析二

  5-4      实例分析三

  5-5      实例分析四

  第六章    二段曲式

  6-1  二段曲式的结构原理

  6-2  带再现的二段式

  6-3  声乐曲与器乐曲曲式结构的异同

  6-4  二段式的歌曲——由分节歌和叠歌组成的二段式歌曲

  6-5  二段式艺术歌曲

  第七章    三段曲式

  7-1  三段曲式的结构原理

  7-2  三段曲式的基本类型

  7-3  三段式的第一段和中段

  7-4  三段式的再现段

  7-5  三段式的附加结构

  7-6  实例分析一

  7-7  实例分析二

  7-8  实例分析三

  7-9  实例分析四

  7-10  实例分析五

  第八章    多段结构

  8-1  关于"多段结构”的概念

  8-2  实例分析一

  8-3  实例分析二

  第九章    三部曲式

  9-1  曲式结构的层次划分

  9-2  三部曲式的概念与基本结构

  9-3  三部曲式中部对比的性质

  9-4  三部曲式各部简述

  9-5  "三声中部”

  9-6  以插部为中部

  9-7  实例分析

  9-8  二部曲式

  第十章    回旋曲式

  10-1  回旋曲式的构成

  10-2  古回旋曲

  10-3  维也纳古典时期的回旋曲

  10-4  浪漫时期以后回旋曲式的发展

  第十一章    变奏曲(一)

  11-1  关于主题与变奏

  11-2  固定低音——帕萨卡利亚

  11-3  实例分析

  11-4  实例分析二

  11-5  夏空(chaconne)

  第十二章    变奏曲(二)

  12-1  装饰变奏及其主题

  12-2  装饰变奏的常用手法

  12-3  实例分析

  12-4  自由变奏

  12-5  实例分析

  第十三章    奏鸣曲式(一)

  13-1  奏鸣曲与奏鸣曲式

  13-2  奏鸣曲式的构成

  13-3  呈示部中的正主题

  13-4  连接

  13-5  副主题

  13-6  结束

  第十四章    奏鸣曲式(二)

  14-1  展示部

  14-2  主题材料的展开

  14-3  展开部的调性布局

  14-4  展示部的结构

  14-5  展示部范例分析

  14-6  再现部

  14-7  再现中的正主题

  14-8  再现中的副主题

  14-9  奏鸣曲式的引子与尾声

  14-10  再现部范例分析

  第十五章    奏鸣曲式(三)

  15-1  奏鸣曲式的变体

  15-2  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15-3  带插部的奏鸣曲式

  15-4  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的双呈式部

  第十六章    奏鸣回旋曲式

  16-1  奏鸣回旋曲式的构成

  16-2  奏鸣回旋曲式的呈示部

  16-3  中间插部与再现部

  16-4  实例分析

  第十七章    套曲——组曲

  17-1  套曲的定义及种类

  17-2  古组曲

  17-3  古二段(部)曲式

  17-4  古组曲实例简析

  17-5  新型组曲

  17-6  新型组曲实例分析

  第十八章    奏鸣(交响)套曲

  18-1  奏鸣(交响)套曲的运用范围

  18-2  奏鸣(交响)套曲的构成

  18-3  交响套曲实例分析

  第十九章    声乐套曲与大合唱

  19-1  声乐套曲

  19-2  舒柏特的《美丽的磨坊女》

  19-3  大合唱与清唱剧

  19-4  大合唱中的主导主题

  19-5  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