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为明星运动员呐喊与喝彩是尊重,给普通运动员以鼓励和掌声同样是尊重。在生活中,对各级领导的崇敬是尊重,对同事对下级对普通的平民百姓以诚相待、友好合作,倾听他们的声音,同样是尊重。当他人功成名就时给以赞扬而不是贬低是尊重,对情趣相投的人真诚相待是尊重,对性格不合的人心存宽容同样也是尊重……。尊重他人是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修养好的表现,是一种文明的社交方式,是顺利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的基石。对上级、同事、下级、平民百姓尊重,有利于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一致性,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有利于团结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对家人的尊重,有利于和睦相处,形成融洽的家庭氛围,对朋友的尊重,有利于广交益友,促使友谊长存。总之,尊重他人,生活就会多一份和谐,多一份快乐。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常常有意无意做出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比如说,认为朋友关系密切,就不给对方留下足够的心理活动时间,与人交谈时,只顾自己侃侃而谈,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在听别人倾吐心事时,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对诚恳批评自己的人耿耿于怀,做出不文明不符合身份的举动,让对方感到难堪,等等。这些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人的内心里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常言道:送花的人周围满是鲜花,种刺的人身边都是荆棘。天底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但人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决定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要容纳个性,允许差异。尊重他人要避免把职位高低、权力大小或拥有财富的多少与尊重程度划等号。凡是爱祖国、爱人民的人,在自己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与劳动的人都值得我们尊重。我国奥运会、残奥会圆满成功,展示了时代风貌,也使世界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我们国家和人民尊重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们,我们的国家也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
尊重他人
尊重什么
老师总结:老师第一次进班时对大家讲过“三知”,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知惧怕,就是对法规的尊重,就是信服法规的威严;知羞耻,就是对道义的尊重,就是坚守道德的底线;知艰辛,就是对劳动、对师长的尊重,就是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勤奋的理由。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真正学会尊重的人,或者一个真正致力于学会尊重的人,他的人生一定是成功的人生!
心理咨询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心理咨询师需要在咨询态度中做到:1.尊重、2.热情、3.真诚、4.共情、5.积极关注
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求助者平等,把求助者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对待。应当体现为对求助者现状、价值观、人格和权益的接纳、关注和爱护。
罗杰斯非常强调尊重对咨询的意义,为此提出了著名的“无条件尊重”的观点尊重的意义:
第一种咨询师:深信求助者有内在的潜力去面对挑战和成长,因而他会很尊重求助者个人的决定和意向,对求助者的言行不加半点评论和干涉。
第二种咨询师:虽相信求助者有能力改变,但认为能力有限,需要包括咨询师在内的外界帮助,因而,他虽尊重求助者的意见和选择,但同时也认为有必要加以指导和提醒。
第三种咨询师:相信求助者有能力应付日常生活的琐事,但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则有赖于专业人员的指导与帮助。
第四种咨询师:不那么相信人有内在潜力,有的则认为人的自然倾向是消极堕落的,人身上有许多原始、野蛮、罪恶的倾向,有某种劣根性,有原罪,趋向于自我毁灭,等等。
咨询师积极、乐观的人性观和人生观,应当成为咨询氛围的基调。
A:尊重是一朵花,一朵开在心间的花;尊重是一条路,一条通往美好的路;尊重是一团火,一团温暖你我的火。
B:当你跋涉在崎岖的山路,朋友鼓励的目光推动着你,那是尊重;当你遭遇到人生的挫折,老师温暖的双手紧握着你,那是尊重; 当你拾起马路上的垃圾,路人赞许的微笑感染着你,那是尊重; 当你懊悔曾经的过失,父母的宽厚与理解包容着你,那是尊重!
C: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针。它常常与真诚、谦逊、宽容、赞赏、善良、友爱相得益彰,与虚伪、狂妄、苛刻、嘲讽、凶恶、势利水火不容。给成功的人以尊重,表明自己对别人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给失败的人以尊重,表明自己对别人失败后的东山再起充满信心。
D: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人不卑不亢、不俯不仰的平等相待,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任何人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审视别人,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嘲笑他人。假如别人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不要用傲慢和不敬的话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假如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我们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应有的尊重。一个真心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一定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E:学会尊重父母,是对父母的孝敬;学会尊重知识,是对智慧的向往;学会尊重生命,是对生活的热爱。
F:与人交谈一定要顾及对方和周围人的感受,不炫富不显贵不扬权,学会低调平等交流。玩笑一定不能伤人。
只有在人的超越性的尊严受到尊重时,社会正义才能实现。人代表着社会的最终目标,社会是为了人而组成的:维护和促进人格的尊严,是造物主交给我们的责任。对此,历史的环境不论如何,男男女女都有重大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天主教教理》第1929条)
尊重人,包括尊重他身为受造物的尊严及由此所衍生的权利。这些权利是先於社会的、是社会应该承认的。它们是所有权威伦理合法性的基础:如果一个社会在其积极立法时,加以轻视,或拒绝承认这些权利, 无异是损害自身的伦理合法性。 缺少了对人的尊重,掌权者唯有诉诸武力或暴力,以使属下服从。教会有责任提醒善意的人士,请他们谨记这些权利,并对不当的与错误的要求,加以分辨。(《天主教教理》第1930条)
尊重人须透过以下的原则:「人人应将其近人视作『另一个自己』,一无例外。首先应顾及近人的生命,以及为度尊严的生活所需要的资源」。没有一种立法,凭其本身的力量,足以消除恐惧、偏见、骄傲和自私的心态,这些都阻碍建立真正具有兄弟情谊的社会。唯有在以每一个人为「近人」、为兄弟的爱德能消除这些阻碍。(《天主教教理》第1931条)
对那些最感无助的人,不论在那一方面,作为他们的近人、积极为他们服务的责任尤其迫切。「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天主教思高圣经第二十五章四十节)。(《天主教教理》第1932条)
这责任也推广到那些思想和行为方式跟我们不同的人。基督的教导更要求宽恕他人的冒犯。基督把爱的诫命,也就是新的法律,推及所有仇人。福音精神的解放跟憎恨仇人,是水火不相容的;这里,不容许憎恨的,是作恶的人,而非仇人作的恶。(《天主教教理》第1933条)
尊重在美国,一个颇有名望的富商在散步时,遇到一个瘦弱的摆地摊卖旧书的年轻人,他缩着身子在寒风中啃着发霉的面包。富商怜悯地将8美元塞到年轻人手中,头也不回地走了。没走多远,富商忽又返回,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说:“对不起,我忘了取书。其实,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 两年后,富商应邀参加一个慈善募捐会时,一位年轻书商紧握着他的手,感激地说:“我一直以为我这一生只有摆摊乞讨的命运,直到你亲口对我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这才使我树立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创造了今天的业绩……”不难想像,没有那一句尊重鼓励的话,这位富商当初即使给年轻人再多钱,年轻人也断不会出现人生的巨变,这就是尊重的力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