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袍断义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
中文名 割袍断义
别称 管宁割席
反义词 藕断丝连、形影不离
语法结构 联合式
拼音 gēpáoduànyì
目录导航

成语释义

指将袍子割掉,将情义断了。指与结义兄弟断绝来往,恩断义绝。也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

成语出处

来源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割袍断义”。

典故故事

管宁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名士,春秋时期名相管仲的后人。十六岁那年,管宁的父亲去世了,许多亲朋见他很可怜,便常常捐钱送粮来周济他。管宁是一个很有气节的人,他立志要凭借自己的才学和能力来成就一番事业。因此,他谢绝了大家的帮助,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发奋读书之上。

管宁有一个很要好的同学名叫华歆,他们两人情同手足,经常在一起劳动、学习。有一天,管宁和华歆在后园里锄地,准备种菜。锄着锄着,他们突然挖出来一块金子,管宁看见金子就像没看见一样,继续埋头锄地,而华歆见到金子不禁惊喜万分,他连忙拾起金子,正想把金子装进口袋,这时他偷偷瞥见了管宁的神色,华歆怕管宁笑话自己,只好把金子又扔掉了。

又有一天,管宁和华歆两人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管宁读得很专心,而华歆却心不在焉。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一阵锣鼓喧闹的声音,原来是一个大官从这里经过。尽管锣鼓的声音很大,但管宁依旧没有分心,继续认真读书。可是华歆却坐不住了,连忙丢下书本跑到大街上去观望了。

华歆的表现令管宁不满。管宁站起身来,拿了一把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割断,对华歆说:“从今以后,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以后不要和我坐在一起了!”

两人后来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华歆入朝为官,平步青云,做上了魏文帝曹丕的司徒(相当于宰相),还被封为侯爵。根据史书记载,他见识过人,清正廉洁,在政治上颇有建树,甚至还举荐过跟自己绝交的管宁。而管宁却拒绝了各种官职,专心讲学和著书,受人尊敬。后人则根据管宁割席的典故引申出成语割袍断义,用于朋友间断绝交往。

成语应用

成文用法

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定语、谓语。

示例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三折:“你两次三番则管里扯住我,罢!我拔出剑来,你见么?我割袍断义,你若再赶将来,我一剑挥之两段。”

清·鸳湖渔叟《说唐全传》五一回:“雄信……叫一声:‘徐勣!俺今日若不念昔日在贾柳店结拜之情,就一剑把你砍为两段。也罢!今日与你割袍断义了罢!”

刘绍棠《村妇》卷一:“刘二皇叔跟申二毛子已经割袍断义,划地绝交,不随份子。”

成语辨析

近义词

管宁割席、一刀两断

反义词

藕断丝连、形影不离

相关语句

茂公飞奔向前,一把扯住雄信的战袍,大叫道:“单二哥,看小弟薄面,饶了我主公吧!”雄信道:“茂公兄,你说那里话来?他父杀俺亲兄,大仇未报,日夜在念。今日狭路相逢,怎教俺饶了他?决难从命。”茂公死命把雄信的战袍扯住,叫声:“单二哥,可念贾柳店结义之忧,饶俺主公吧!”雄信听了,叫声:“徐绩,俺今日若不念旧情,就把你砍为两段。也罢,今日与你割袍断义了吧。”遂拔出佩剑,将袍袂割断,纵马去追秦王[2]

成语寓意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即使一个有良好品行的人,在一个坏的社会氛围中,也会慢慢被侵蚀。一个人一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后天的教育就是在这样一张白纸上绘画,而如果周围的环境一片肮脏,不经意间,这张纯洁的白纸就会被外界的污浊所侵染。孔子也曾说过:“道不同不相为谋”,对于观点、理想不同的人,没有必要在一起筹谋、合作。成语告诉人们,对于不正确的人和事,必须有彻底放弃、不留隐患的毅力、决心和行动,割袍断义,断绝来往。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