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消防管理条例

中文名 成都市消防条例
类型 条例
目录导航

基本信息

成都市消防条例

2000年8月31日成都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2000年11月30日四川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根据2006年6月8日成都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06年9月28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的《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成都市消防条例〉的决定》修正,2010年6月18日成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2010年7月24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

第四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消防工作。

第五条 市和区(市)县公安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实施。

第二章火灾预防

第一节消防安全职责

第六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增强火灾预防、扑救和应急救援的能力;

(二)建立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并协调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三)对本级政府有关部门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消防工作业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资金投入;

(五)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检查、消防宣传教育;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督促本区域内的单位做好消防工作;指导、支持和帮助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消防工作;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消除火灾隐患;协调、配合火灾事故处理。

第七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开展消防监督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二)负责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备案抽查以及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

(三)确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四)负责消防产品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

(五)开展消防安全宣传,组织消防安全培训;

(六)承担火灾扑救工作,调查火灾原因,统计火灾损失;

(七)参加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八)管理、指导消防队伍建设和训练;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公安派出所应当进行日常消防监督检查,负责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保护火灾现场、配合火灾事故调查等消防安全工作,并确定专(兼)职消防民警。

第九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居(村)民制定防火安全公约,宣传防火、灭火和应急逃生知识,进行防火安全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第十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单位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第十一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当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标志在显著位置标识;

(二)每季度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本单位消防安全状况和履行消防安全义务的情况;

(三)确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并自确定或变更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第二节消防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消防规划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共同组织编制,区(市)县人民政府参与编制。

第十三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划中应当规划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用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划依法提供消防用地。

第十四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依照消防规划和技术标准,建设、配置和维护消防站、消防车通道、消防通信、消火栓等公共消防设施。

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公安机关应当书面报告本级人民政府。接到报告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核实,组织有关部门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

第十五条 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未经依法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负责审批该工程施工许可的部门不得给予施工许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不得施工。

除前款规定外,其他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新建、改建、扩建等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依法取得施工许可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法进行抽查。对被抽查到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报送抽查资料。经抽查不合格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停止施工,进行整改。

第十六条 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合格或者已经依法备案,需要变更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申请消防设计审核或者重新备案。

第十七条 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照下列规定申请消防验收或者备案:

(一)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的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对消防设施、电气以及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装修材料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禁止投入使用;

(二)其他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后七个工作日内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法进行抽查。对被抽查到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报送抽查资料。经抽查不合格的,应当停止使用,进行整改。

第十八条 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应当依照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合格或者备案的消防设计文件施工。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施工单位应当制定并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

第十九条 建设工程先期竣工部分需要投入使用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可以根据建设单位的申请,按照国家有关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的规定进行局部消防验收。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降低防火条件。

第二十一条 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安全评估、检测以及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资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提供消防技术服务,并对出具的结论负责。

第二十二条 建筑物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产权单位或管理单位应当与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签订维护保养合同,落实维护保养责任,保证自动消防设施正常运行。

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产权单位或管理单位,应当对自动消防设施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并将检测情况及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建筑物设有消防控制室的,产权单位或管理单位应当按照有关管理规定确保消防控制室二十四小时有专人值班。

第二十三条 户外广告、灯杆、架空管线、绿化景观等的设置不得影响消防车通行、火灾扑救和人员逃生,不得破坏建筑物防火条件。

第二十四条 建筑物的公共消防安全应当实施统一管理。

建筑物实行物业管理的,公共消防安全工作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

未实行物业管理的,产权人和使用人应当成立消防安全组织进行管理。

第二十五条 建筑物公共消防安全设施设备维修、更新或改造等所需经费,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专项维修资金列支。

未设立专项维修资金的,由产权人按照约定承担;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由产权人按照专有部分比例共同承担。

第二十六条 产权人提供的建筑物实行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管理的,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承包人、承租人或受委托人应当约定各方的消防安全职责,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在其使用、管理范围内履行相应的消防安全职责。

第二十七条 统一规划建设的农村住宅区,应当满足防火间距要求,设置必要的消防设施。

农村主要道路,应当满足消防车通行需要。

农村设有生产生活供水管网的,应当设置室外消火栓;利用河流、池塘等天然水源作为消防水源的,应当设置消防取水设施;没有生产生活供水管网和天然水源的,应当设置消防水池,满足火灾扑救需要。

第二十八条 幼儿园、中小学校、福利院、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医院等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年开展消防演练。

第二十九条 公共交通运营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为投入使用的公共交通车辆配置消防安全防护系统等消防设施、器材。

第三十条 建筑面积在三百平方米以上的餐饮场所,分散使用罐装液化气作燃料的,应当采用集中供气方式,有条件的,应当使用管道天然气,并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三十一条 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期间,严禁进行电焊、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和设备检修作业。

人员密集场所在营业、使用期间,严禁使用电焊、气焊等明火作业。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将施工区和使用区进行有效的防火分隔,清除动火区域的易燃、可燃物,配置消防器材,进行专人监护,保证施工和使用范围的消防安全。

人员密集场所的毗邻区域使用电焊、气焊等明火作业的,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公众聚集场所和生产、运输、储存、销售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

第三十三条 单位应当组织下列人员参加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组织的消防安全培训:

(一)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

(二)专、兼职消防人员;

(三)消防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人员;

(四)消防设施安装、维护、检测、操作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以及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执业人员;

(五)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作业、管理人员以及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

(六)公众聚集场所的管理人员;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人员。

第三章灭火救援

第三十四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针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火灾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统一领导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配置消防应急救援装备。

第三十五条 消防车、抢险救援车在赶赴火灾或抢险救援现场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速度、行驶路线、行驶方向和指挥信号的限制,其他车辆以及行人应当避让,不得穿插、超越、阻挠。对妨碍灭火救援的障碍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可以实施破拆。

交通管理指挥人员应当保证消防车和抢险救援车优先通行。

第三十六条 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接到出警命令后必须立即出动,赶赴火灾、应急救援现场。

火灾现场总指挥员由在场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人担任,统一组织和指挥火灾扑救,并根据火灾现场需要,有权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在扑救重大火灾和进行重大的抢险救援时,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立即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并由到场的政府负责人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人员,调集所需物资进行灭火、救援。

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参加火灾以外的其他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

第三十七条 发生火灾时,公安机关应当负责警戒火灾现场,维护交通、治安秩序。

医疗、防疫、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供气、气象、环保等单位应当配合灭火和抢险救援。

第三十八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未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进入、清理、撤除火灾现场。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供火灾现场情况、接受火灾事故调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火灾调查工作。

第三十九条 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扑救火灾、应急救援,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单位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参加外单位火灾扑救、应急救援所损耗的燃料、灭火剂和器材、装备等,由事故发生地的区(市)县人民政府给予补偿。

第四十条 对因参加扑救火灾、应急救援或者消防训练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抚恤。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十七条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或者未按照规定报送抽查材料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擅自变更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合格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的,责令停止施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擅自变更已经依法备案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的,责令停止施工,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消防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章附则

第五十四条 本条例自2010年11月9日起施行。

修改意见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了成都市人大常委会报请批准的《成都市消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委员们对修订条例的必要性予以充分肯定,对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提出的审查报告表示赞成。同时,有委员对条例提出两处修改建议:

一、有委员提出,将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中“七日内”修改为“七个工作日内”。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采纳委员意见,同时,对涉及时限表述的条例第十一条第(三)项、第十七条第(二)项均作相应修改,以与我国消防法的表述相一致。

二、有委员建议在条例第二十八条所列单位中增加“高等院校”。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审议认为,高等学校已作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在我国消防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中作了专门规定,特别是公安部《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对高等学校消防安全又作了全面、详细的规定。条例第二十八条主要是突出对社会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保护,因此该条可不修改。

在作相应修改后,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建议本次常委会批准《成都市消防条例》。[1]

修订说明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成都市消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由成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6月18日表决通过,现就条例修订的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修订原条例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于2008年进行了修订,并于2009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消防法的修订幅度很大,其条文数由修订前的54条增加为修订后的74条,修订的地方多达200余处。修订后的消防法不仅确定了新的消防工作原则,还重新确定了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工作职责、派出所消防管理职责和社会面上各单位的消防职责,并且还对消防行政许可制度和消防行政处罚规定进行了大幅度修改。

随着成都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消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目前(2010年)[2],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已经实施,原《成都市消防条例》部分条文不仅和上位法相抵触,还和成都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协调,条例的修改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市消防工作的迫切需要。

成都市的城乡建设和消防事业发展有其独有的特色,一些好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并且在全国推广,急需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长期坚持。

二、修订原条例的过程

2009年12月22日,成都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对《成都市消防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条例草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会后,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广泛征求意见,并于2010年4月8日召开第十三次委员会进行了审议,形成了《成都市消防条例(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

2010年4月15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成都市消防条例(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及列席会议代表对条例草案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意见和建议。会后,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委员、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研究讨论。2010年5月19日,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组织有市规划、建设、国土、消防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征求修改意见、建议。随后,到区(市)县就农村消防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征求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基层公安派出所对条例草案的修改意见、建议。2010年6月8日,法制委员会召开第二十三次全体会议,邀请市人大内司委、市公安局、市政府法制办、市公安消防支队的相关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二审意见和征求的修改建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统一审议,形成了《成都市消防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

2010年6月17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对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了第三次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代表给予了充分肯定,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当日,法制委员会再次召开全体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建议,对条例草案修改稿作了修改,形成了《成都市消防条例(修订草案表决稿)》。2010年6月18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条例修订草案表决稿,形成现提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成都市消防条例》。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消防责任主体的消防职责

为实施上位法关于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新机制的立法旨意,条例进一步明确消防责任主体的义务和责任。一是明确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以及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二是明确规定公安派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这样规定是采纳了基层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的修改建议,其理由是公安派出所面对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了解基层消防安全状况,同时在实践中已长期实行此种工作方式。三是明确规定单位责任制。长期的实践表明此种工作方式有利于建立单位的消防工作体系,便于消防工作的开展。

(二)关于火灾公众责任保险

通过保险机制分担风险,有利于解决火灾损失赔偿问题,关于地方性立法能否对公共聚集场所和重点企业强制参加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问题,是条例草案审议中争议较大的问题。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没有将火灾公众责任险作为国家强制保险,因为实践中有关强制投保的范围、保险费率、保险条款等具体问题难以确定,实行强制保险的条件还不成熟。条例关于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规定一方面不抵触上位法的规定,同时为该项保险预留了设定的空间。

(三)关于条例用语解释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对消防设施、公众聚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用语的含义进行了明确规定,条例对此没有进行重复规定。

以上说明连同条例一并报送,请予以审议。[2]

审查意见的报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我国立法法和我省立法程序的有关规定,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对成都市人大常委会提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成都市消防条例》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并征求了省级有关单位的意见。

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审查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已于2008年10月28日通过修订,修订后的消防法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责任以及消防执法监督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修改和完善。提请批准的《成都市消防条例》符合消防法的规定,特别是在“建设工程消防审核”、“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三项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方面都与消防法保持了一致。同时,《成都市消防条例》结合成都市的实际,对多产权建筑、公共交通工具、易燃易爆场所、户外广告等设施的消防安全管理以及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消防设计、超大型工程的局部验收、建设工程验收后的消防安全管理、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或者细化规定,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体现了地方特色,整个规定的内容与上位法不冲突。因此,建议提请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批准。

以上报告连同《成都市消防条例》,请一并审议。[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