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塔斯曼书友会

贝塔斯曼书友会

中文名 贝塔斯曼书友会
创建时间 1853年
目录导航

集团

贝塔斯曼书友会是世界四大传媒巨头之一贝塔斯曼集团旗下的书友会之一!

在中国

1995年,贝塔斯曼进入中国市场。13年的时间里,他们让中国的读书人硬生生地记住了贝塔斯曼这个拗口的名字;他们在中国有了150万的会员,创建了中国最大的图书俱乐部;他们的年营收达到1.5亿元人民币;他们几乎把旗下所有业务都见缝插针地搬到了中国。

  但成功还是没有如期而至。2008年6月13日,贝塔斯曼宣布关闭分布在全国的38家21世纪连锁书店。而旗下负责书友会和BOL业务的直接集团也于近期解散,全部高管已经离开中国。这个结果其实在2002年原CEO托马·斯米德尔霍夫下台的时候就初见端倪。

  贝塔斯曼在中国失败的原因:

  归结到一点,就是贝塔斯曼太自大,把自己在欧洲那套垄断企业作风搬到中国来了,殊不知中国藏龙卧虎,竞争比欧洲激烈多了,这个大前提判断错误,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有了这个自大,才会出现欺负怠慢读者和供货商,管理费用奇高,图书品种单调质量不高的现象。

  如果他重视这是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就会改善服务品质,不敢搞什么强买强卖的黑社会条款,就会招募真正内行的购书经理,满足专业书籍读者的需求,而不是格调越来越低下。

贝塔斯曼落败

公司现状

  2008年6月13日,贝塔斯曼宣布关闭分布在全国的38家21世纪连锁书店。而旗下负责书友会和BOL业务的直接集团也于近期解散,全部高管已经离开中国。

  这就是一个因为不符合中国国情而快速膨胀的外企的下场。

  2008年07月03日,北京

  今天,贝塔斯曼中国宣布终止其中国书友会的运营,即上海贝塔斯曼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在华的全部业务。

  这是贝塔斯曼集团在重新评估其在中国的各项业务后做出战略调整的一项决定。在调整的初始阶段,我们决定终止贝塔斯曼作为股东之一的二十一世纪图书连锁书店业务。现在进一步的调整结果使我们以及合作伙伴最终作出终止书友会即上海贝塔斯曼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全部业务的决定。两项业务均受到了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的影响,让我们看到这两项业务无法成为长期持续高速发展及规模化的业务。

  贝塔斯曼在此衷心感谢书友会的全体会员,感谢他们长期的信任、支持和惠顾;作为拥有近200年历史,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拥有众多精彩业务的国际性媒体公司,贝塔斯曼承诺公平公正地履行对所有书友会会员应尽的义务。从07月08日起书友会将停止接受新的订单,网上订购及目录订购。书友会上海的门店将于7月31日前陆续停止运营。2008年12月25日前,书友会会员可以上网或拨打呼叫中心查询账户余额,相应的帐户余额将通过邮政汇款返还给会员。

  我们还要衷心感谢书友会所有员工的辛勤工作和努力奉献,同时强调员工的利益是我们考虑的首要因素,我们承诺尊重所有员工,并保证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贝塔斯曼承诺在处理员工问题的各个方面将严格遵守政府法律和各项规定,依法向所有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补偿金额将在符合政府要求的前提下,同时考虑所有员工过往对业务发展做出的努力及贡献。

  我们同时承诺将公平、公正地履行对供应商及其他合作伙伴的所有义务。我们衷心地感谢大家在发展书友会业务过程中给予的长期支持。

  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书友会在贝塔斯曼中国的整个业务板块中只是一小部分,该决定决不影响贝塔斯曼对中国的长期承诺。战略调整后,我们把投资重点转向可以长期持续发展及高增长的业务,并将把原有对书友会业务发展的投资注入到贝塔斯曼在中国的其他业务和投资计划中去。中国是未来带动贝塔斯曼全球业务战略增长的三大重要市场之一。作为一个在中国的长期投资者,我们拥有很多值得期待的业务和投资计划,为今后业务持续增长和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环球网新闻[1]

继前不久宣布关闭中国18个城市的36家门店之后,日前贝塔斯曼又发出公告,将于7月8日起,停止贝塔斯曼中国书友会的全部运营,停止接受新的订单,网上订购及目录订购都将停止。这意味着,这家在中国苦心经营了13年图书销售业务的全球第四大传媒集团全面退出了其在中国的这块业务。从此,中国没有贝塔斯曼“书友”了,但它所代表的那个时代记忆,却不会被忘记。

凤凰网新闻[2]

自1995年以来,我们的记忆是这样的:在《读者》、《故事会》、《青年文摘》……上,贝塔斯曼书友会的打折图书广告和入会单像书签般夹在几乎所有的大众杂志里——2008年6月,贝塔斯曼官方宣布,全国范围内的贝塔斯曼连锁书店都将关闭。这意味着:贝塔斯曼书友会成为了历史,外资出版大鳄受挫于中国内情,中国传统书店受网络冲击的劣势暴露,书友会模式成疑,多年来百万计的贝塔斯曼书友从此“无枝可依”……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