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0日,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开幕。大会选举老挝卫生部长本贡·西哈冯为大会主席,并选举确定了5位副主席和各主要委员会主席,聘请了利比里亚前总统瑟利夫等4人为世卫组织亲善大使。[2]
本届世卫大会将从2019年月20日持续到28日,围绕初级卫生保健、卫生人力资源、患者安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等重点议题展开讨论。中国派出以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为团长的代表团参加本届大会,代表团成员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外交部、海关总署、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将参加大会和技术性边会各相关议题讨论,介绍中国经验并讨论制订国际标准和规则。[2][3]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报告》指出,《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包括一个题为“传统医学病证——模块1”的补充章节,将起源于古代中国且当前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普遍使用的传统医学病证进行了分类。将有关传统医学的补充章节纳入《国际疾病分类》使人们首次能够统计传统医学服务和就医情况,评估其形式、频率、有效性、安全性等,并可与主流医学和研究进行对比。
《国际疾病分类》是世卫组织制定颁布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标准,是各国政府在医疗、管理、教学、科研以及政策制定方面,关于疾病分类的规范性标准,是全球卫生健康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基础和通用标准之一。
《国际疾病分类》历经百年已经过10次修订,并于2007年启动第11次修订工作。在世卫组织牵头组织和技术指导下,在中国与相关国家的通力合作下,《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最终建立了以中医药为基础,兼顾日韩传统医学内容的病证分类体系,推动了传统医学150条疾病和196条证候条目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传统医学章节。[1]
纳入《国际疾病分类》后,中医药具体对哪些人群、哪些疾病有效,相关数据不仅可以从中国收集,还能在国际上更广泛地收集,因此可为中医药临床研究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依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