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学院前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北京市团校创建。
党建工作
1985年5月10日,北京市政府决定在市团校基础上筹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1986年3月5日,国家教委(今教育部)批准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于1986年9月正式招生。
1986年7月9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亲笔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题写了院名。
1995年3月,学院与北京语言学院联合开办对外汉语教学班,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次年6月,获得单独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
1995年11月,学院被市高教局批准为市高等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开始积极探索高职教育。
参观学习1996年5月,学院新增教育系和法律系。
1997年11月,少儿教育专业被市教委批准为市高校重点建设学科。
1999年9月,根据市教委统一部署,学院从当年起,除青年思想教育、少儿思想教育两个专业外,其他专业均按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办学。
2006年,计算机系增设网络管理专业。
2007年,社工系增设心理咨询专业。
2007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中国条码推进工程条码实验室示范基地,是北京地区唯一的一所条码工程实验室示范基地。
2008年年底,学院成立传播系。
2009年1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新宿舍楼建成并投入使用。
2012年,学院顺利通过北京市高职示范校建设项目验收。
2013年,学院获批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
2014年,学院获得称号。
2017年5月,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第二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22年,学院学历教育与北京市团校分离,学院成为由北京市教委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校。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6)
截止2023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设六个二级学院、一个中心、个继续教育学院,即青年工作学院(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学前教育学院、信息传媒艺术学院、现代管理学院、国际学院(泰尔弗商务分院、留学生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分中心)、人文素质教育中心(语言文字工作处、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继续教育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培训中心)。
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
青少年教育与管理系 | 青少年工作与管理、学前教育 |
社会工作系 | 社会工作、心理咨询、老年服务与管理 |
管理系 | 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 |
财经系 | 会计电算化 |
文秘系 | 文秘专业 |
传播系 | 影视制作、网络编辑、媒体资产与管理 |
法律系 | 法律事务 |
英语系 | 旅游英语 |
计算机系 | 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管理、电子商务 |
艺术设计系 | 美术、电脑艺术设计 |
国际学院 | 国际商务、会计电算化 |
社科部 | — |
以上数据来源
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
青少年教育与管理系 | 青少年工作与管理、学前教育 |
社会工作系 | 社会工作、心理咨询、老年服务与管理 |
管理系 | 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 |
财经系 | 会计电算化 |
文秘系 | 文秘专业 |
传播系 | 影视制作、网络编辑、媒体资产与管理 |
法律系 | 法律事务 |
英语系 | 旅游英语 |
计算机系 | 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管理、电子商务 |
艺术设计系 | 美术、电脑艺术设计 |
国际学院 | 国际商务、会计电算化 |
社科部 | — |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在编教职工34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职工107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比例为86.2%,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1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38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2人,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培养对象3人,9人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多名教师荣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称号。
北京市创新教学团队 |
计算机系教学团队(负责人徐志立)、文秘与法律系教学团队(负责人刘金霞) |
北京市骨干教师 |
佟怡、冯跃、景晓娟、戴军、张瑞凯、杨文杰、张红琴、王丽静、刘金霞、于静、老青、刘卫红、谢金艳、彭洪明、秦勇、徐志立、杜世友、贺勇、师静、厉育纲、袁曦、郝颖 |
北京市教学创新人才 |
袁光亮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袁光亮、王燕、杨文杰、老青、江洁、厉育纲、韩凤荣 |
北京市教学先进个人 |
厉育纲 |
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培养对象 |
厉育纲 |
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
丁晓鹃、厉育纲 |
北京市学科带头人 |
袁光亮、老青、徐志立 |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
社会工作系教学团队(负责人袁光亮)、青少年教育与管理系教学团队(负责人厉育纲) |
北京市优秀科普工作者 |
高嵩 |
全国优秀教师 |
韩凤荣 |
参考资料[5]
北京市创新教学团队 |
计算机系教学团队(负责人徐志立)、文秘与法律系教学团队(负责人刘金霞) |
北京市骨干教师 |
佟怡、冯跃、景晓娟、戴军、张瑞凯、杨文杰、张红琴、王丽静、刘金霞、于静、老青、刘卫红、谢金艳、彭洪明、秦勇、徐志立、杜世友、贺勇、师静、厉育纲、袁曦、郝颖 |
北京市教学创新人才 |
袁光亮 |
北京市教学名师 |
袁光亮、王燕、杨文杰、老青、江洁、厉育纲、韩凤荣 |
北京市教学先进个人 |
厉育纲 |
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培养对象 |
厉育纲 |
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
丁晓鹃、厉育纲 |
北京市学科带头人 |
袁光亮、老青、徐志立 |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
社会工作系教学团队(负责人袁光亮)、青少年教育与管理系教学团队(负责人厉育纲) |
北京市优秀科普工作者 |
高嵩 |
全国优秀教师 |
韩凤荣 |
建设成果
老青成功申报2016年度中央财政支持的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素质提升与能力建设》;成功申报2016年度市级人才培养素质建设项目《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训资源建设》。
胡连奎成功申报2014年度市级教改立项《运用CBE理论和方法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
李素菊成功申报2014年度“首都精神文明办项目(市级)”《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调查》与《未成年人校外实践活动研究》。
刘绮菲成功申报2013年度市级教改立项《社会工作专业领域拓展研究——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
老青成功申报“十二五(2011年-2015年)”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项目《旅游职业英语》。
王莉萍成功申报2010年教育部全国教育规划办重点课题《青年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袁曦成功申报2010年度市级教改立项《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刘世保成功申报2009年教育部全国教育规划办重点课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厉育纲成功申报2008年度市级教改立项《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继续研究;成功申报2014年中央财政支持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
质量工程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1个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1个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3个市级高职示范性专业和2个市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市级职业院校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3个市级职业院校特色高水平实训基地。
国家精品课程(1门):《英语速记》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项目认定骨干专业:学前教育[8]
北京市精品教材(3本):《青少年事务管理》、《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指导与习题集》、《办公室实务》北京市精品课程(3门):《大学英语》、《英语速记》、《秘书综合实训》
北京市示范性专业(3个):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社会工作、秘书
北京市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青少年工作实训基地、秘书职业能力综合实训基地
根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韩国、新加坡、新西兰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学术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1994年,经北京市委教育委员会批准,学院获得接收留学生的资格,院先后招收了来自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法国、瑞典、俄罗斯、印尼、埃及、哈萨克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00多名学生[5]。
泰尔弗商务分院是经北京市教委批准的中外合作机构,与加拿大戴尔特商学院共同举办,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二级学院。泰尔弗商务分院于2001年秋开始招生,截至2007年,在校生近400人,开设大专(高职)学历教育课程,学制三年。
对外汉语教学部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自1993年开始面向海外华侨、华人及其他外国人士招收留学生。截至2011年,接受语言进修生2000多名,有留学生100余名。分别来自韩国、日本、印尼、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蒙古、利比亚及中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北京青年研究所、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北京职业教育与人文北京研究中心、电子政务研究所、社会工作研究所、财政金融研究所等八个已建或者在建的校级科研机构。
首届共青团系统SYB创业培训北京示范班1992年7月和1994年11月,学院先后与北京团市委、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联合成立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和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建立了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1885年以来,学院申报并获准立项的国家级、北京市级和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课题计9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北京市规划项目19项、北京市教育科学4项、北京市教委项目等65项。公开出版著作近60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约550篇。
2016年7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16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课题名单,学校共有4项年度一般项目获准立项。
2015年3月,北京市教委下达2015年度科技计划以及社科计划资助项目,学院共有7项获准立项,其中1项重点项目,6项面上项目。
2014年7月,北京市社科规划办下达2014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项目立项通知,学院共有4项获准立项。同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14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课题名单,学院共有4项年度一般项目获准立项。1月,学院获得2013年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和基地项目立项资助7项。
2012年,学院获得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企业集团网络组织特型及协作机制研究》、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一项:《我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市场研究》。
2011年11月,学院获得5项2011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
2010年,田宏杰教师成功申报2010年度市级社科面上项目。
根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馆藏图书45.7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9万余册。图书馆加入了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系统,开通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信息库的使用系统。
校徽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校徽由两个同心圆组成,中间用山的形象,抽象表示出“北青”二字。全校徽由绿色组成,象征爱护学生,认真教学。
校训
勤学善思,立德践行
校歌
《心念》
就像那搏击长空的高高雄鹰,
你我同在蓝天下自由飞翔;
就像那浩瀚无边的滔滔海洋,
你我心中充满着生命的希望。
挺起胸我们共同选择坚强,
为了贡献青春知难而上,
奋斗成长!
请相信我们的力量,
用双手实现美好的理想;
请相信阳光的力量,
用胜利创造生命的辉煌!
就是那为人造福的坚定信仰,
你我挺起坚实的精神脊梁;
就是那热情挥洒的太阳光芒,
你我身上闪烁着生命的光亮。
挽起手我们一起沐浴阳光,
为了报效祖国成为栋梁,
奋斗开创!
请相信我们的力量,
用双手实现美好的理想;
请相信阳光的力量,
用胜利创造生命的辉煌!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杨志成 |
党委副书记、院长、党委常委 | 乔东亮 |
党委副书记、党委常委 | 祝文燕 |
副院长、党委常委 | 周永源、叶向红 |
资料来源:2023年4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官网[3][2]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杨志成 |
党委副书记、院长、党委常委 | 乔东亮 |
党委副书记、党委常委 | 祝文燕 |
副院长、党委常委 | 周永源、叶向红 |
历届院务指导委员会主任
1986年,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专门发文(京办发[1986]33号),成立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务指导委员会,由北京市委副书记担任主任,教育工委主要领导担任副主任,相关委办局主要领导及部分在京高校的专家任委员。
历任党委书记
汪明浩(2006.9—2011.1任职)
楚国清(2011.1—2017.11任职)
程晓君(—2023)
历任院长
梁绿琦(2002.12—2015.11任职)
资料来源:2022年5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官网[9]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街9号[10]学校环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