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创建于1915年,为国内首批建立的 临床医学院。1991年设立妇儿医院,为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 WHO)审定的 三级甲等医院和 爱婴医院。全院职工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
全院共有51个病房,1368张病床,设有29个 临床科室和12个医疗技术科室,拥有代表当代医学水平的高、精、尖设备6678台(件)。日均门 急诊量4000人次,年收治病人23000余人,手术万余例。医院承担50万人的职工 基本医疗保险任务,62105人的公费医疗合同;承担医疗照顾合同8620人,及占 北京八分之一的干部保健任务。
医院还有多专业、多层次、高质量的50个特需 门诊和400多个专家门诊及103个专业门诊。医院学科齐全,综合诊疗水平高,尤其对肾脏内科、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及男科、外科、神经内科、妇产科、小儿科、皮肤性病科等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的救治均具有丰富的经验。其中介入疗法治疗冠心病、肾小球疾病的研治,肝、肾移植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盆脏器切除术、门脉分流断流术、胃癌扩大根治术、心脏搭桥术,腔镜及显微手术、关节置换术和青光眼、儿童弱视、斜视的治疗,小儿神经、小儿肾脏、小儿心血管、新生儿等疾病的防治与研究均居国内前列或为世界先进水平。
医学教育实行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三条教育轨道。研究生教育设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8个博士点,24个硕士点,1个临床 博士后流动站。
医学科学研究设有6个研究所,10个研究中心,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4个研究室、5个实验室、6个科研辅助科室,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12个专业。
医院还设有专门的预防保健机构,负责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定期体检、卫生宣教等工作。
北大医院誉名于海内外,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广泛。
(1)北大医院是我国政府自己最早建立的国立医院,并一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的教学医院之一(1915年)。
(2)医院在学校督导下,科研工作活跃,吴祥凤(内科学家)、刘兆霖(外科学家)、梁铎(放射学家)著书立说,最早发表论文分别为《临床便资》、《外科各论》、《外科史》、《胆囊X光检查》等(30年代初)。
(3) 诸福棠教授最早在我院创建 小儿科(1940年)。
(4)在综合医院中,该院最早设立 齿科(1942年2月正式开诊)。
(5) 钟惠澜教授和 翁心植教授首次发现我国第一例 亚热带家族性、Gaucher病,并精心治疗,首开我国热带病治疗与研究的先河(1946年)。
(6) 吴阶平、 谢元甫教授在我国首创泌尿外科专业并建立第一个 泌尿外科病房(1946年)。
(7) 王叔咸教授在我国最早建立肾脏疾病专业(1950年)。
(8) 谢荣教授最早对 静脉普鲁卡因麻醉做重大改进,使手术局麻也可起到全麻作用,在抗美援朝中救治了大批 伤病员,并在国内外普遍推广应用(1951年)。
(9) 吴阶平教授最早提出一侧 肾结核对侧肾积水新概念(1953年)。
(10)吴阶平教授领导我院泌尿外科最早应用经皮穿刺造影诊断,最早应用经皮穿刺造影术,并被国内普遍采用,比国外开展此项技术早20年(1953年)。
(11)王叔咸教授在我国最早提出肾炎分型说、酮体糖尿病简化治疗方法和三期治疗原则,并首先实践,在国内普遍采用(1954年)。
(12) 汪绍训教授同广州中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谢志光教授合作创制了中国人适用的计算'心表面积预计值表',填补了我国空白,被学术界称之为'汪-谢公式'(1956年)。
(13)吴阶平教授最早在我国设计利用回盲肠进行膀胱扩大术,将此项技术介绍给患者比国外早10-20年(1959年)。
(14) 林传骧教授在我国综合医院中最早建立心血管病房;最早建立心电图室和开展心导管检查(50年代中后期)。
(15)李家忠教授同柏椿年教授最早开展 二尖瓣分离术和心天性心脏病手术(50年代中后期)。
(16) 左启华教授在我国首创小儿神经专业,仍为国内牵头学科(50年代)。
(17)受卫生部委托汪绍训教授起草制订了我国第一部《关于矽肺X线诊断及其分期标准》(50年代末一60年代初)。
(18)柏椿年教授最早在我国开展第一例肠系膜上静脉与下腔静脉吻合术并获得成功(1963年)。
(19)经卫生部批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室,即临床代谢及肾炎研究室、泌尿外科研究室、抗菌素研究室建在我院(1964年)。
(20) 苏宝铭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在国内最早创制并应用小夹板治疗骨折,缩短疗程1/3,引起中外学术界的重视(60年代初)。
(21)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我院普外烧伤专业成功抢救的全身烧伤达98%,Ⅲ°烧伤面积达38%,并伴有呼吸道严重烧伤的北京礼花厂工人 王世芬至今仍然健在,其成功度可称国内之最(1968年)。
(22) 李家泰教授率先将呋苄青霉素应用于临床,并在国内推广(1980年)。
(23) 李美玉教授在国内最早引进国外新技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老年性白内障(1983年)。
(24) 王海燕教授及他的助手在国内最早建立肾炎模型系列(1985年)。
(25)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卫生部全国小儿斜视弱视防治中心建在我院(1986年)。
(26)朱国英教授等在我国最早开展冠心病介入性治疗,仍居领先地位(1986年)。
(27)我院妇儿医院是亚洲最大的,国内唯一,妇产儿相结合的现代化的妇儿医院(1991)。
(28)在全国论文排行榜中连续两年排在全国各大医疗机构第三名,地方医疗机构第一名(1997、1998)。
(29) 张明礼教授主持研制的第一台自体血液回收机诞生,填补了我国空白,目前国内已有千余家医院采用(1997年)。
(30)小儿科和心内科合作为出生仅为六个月的一位患先天性完全 房室传导阻滞的患儿安装了国内体积最小,重量仅为18.8克的心脏起搏器,也是我国接受此种治疗的最小患儿(1999年)。
(31)我院于1999年12月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迄今全国仅我院一家获此殊荣。
院 训:厚德尚道
办院理念:以人为本 员工至上
办院方针:继承 创新 和谐 竞争
发展方向:员工工作的乐园人才培养的沃土
科学研究的殿堂
医疗服务的圣地
国际交流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