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肽类神经递质,为十一肽。存在于脑和消化道,主要分布在神经组织的突触颗粒中,是一种引起肠道收缩的强促进剂和血管舒张剂。
1931年,英国生理学家戴尔正在研究神经递质的作用(他因此在193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当时已知的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戴尔让其研究生冯·欧拉做一个实验,证明亨利·哈利特·戴尔爵士小肠释放的乙酰胆碱能刺激小肠的收缩。冯·欧拉发现从兔子的小肠提取出来的溶液的确能引起小肠收缩。为了证明收缩是由乙酰胆碱引起的,冯·欧拉又加入药物阿托品。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如果收缩是乙酰胆碱引起的,就会被阿托品抑制住。然而小肠却还在收缩,这就说明在小肠提取液中另外还有一种能刺激小肠收缩的物质。冯·欧拉和实验室的另一名研究人员随后发现这种活性物质在脑组织里最多。他们把它从编号“P”的制剂中提取了出来,又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东西,就把它叫做P物质。这个临时乱叫名称后来就沿用了下来。
在神经传导过程中起信号转导作用
P物质是广泛分布于细神经纤维内的一种神经肽。当神经受刺激后,P物质可在中枢端和外周端末梢释放,与NK1受体结合发挥生理作用。在中枢端末梢释放的P物质与痛觉传递有关,其C-末端参与痛觉的传递,N-末端则有能被纳洛酮翻转的镇痛作用。P物质能直接或间接通过促进谷氨酸等的释放参与痛觉传递,其镇痛作 用是通过促进脑啡肽的释放引起。逆向电刺激感觉神经或经细传入纤维传出的轴突反射和背根反射冲动可使外周端末稍释放P物质,引起该神经支配区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等神经源性炎症反应。结合经络研究的新进展,P物质可能是经脉信息传递的重要物质。
属于速激肽家族
广泛分布于脑内,在负责调节情绪的脑区(杏仁核、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下丘脑等)比较丰富,同时在初级感觉神经元的胞体及神经纤维上有较高表达 。
速激肽(主要指P物质)的主要作用是传递痛觉信息——外周伤害性感觉经C型传入纤维传至脊髓背角或脑干,释放P物质及谷氨酸,激活二级伤害感受神经元,向脑内痛觉中枢传递痛觉信息 。
另外,脑内P物质参与感觉、运动、情绪等的调节,并与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