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庙岗乡

西庙岗乡

目录导航

发展历史

1912年以来分别属内乡县乍岖区、丹水区及淅川县马蹬区。1949年后均属乍岖区。1956年属张岗中心乡。1958年属乍岖人民公社。1962年始建西庙岗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地处浅山丘陵区,山岭盘亘交错,河谷、沟溪纵横。主要山峰有孤山、 黑山、 洞山、黄龙寨山。海拔400至500米。较大河流有寺河、王庄河、东川河。皆源于该乡,经淅川县境汇人丹江支流老灌河。年降水量750毫米,与乍岖乡、瓦亭乡同为雨量偏少地区。经济以农业为主,林、牧、副业并举。产小麦、玉米、红薯。河谷、沟溪多产楸,桐、榆等优质木材。板栗树大量种植,年产量万余公斤。多产于黑山一带,以果大脆甜,不生虫,全省闻名。桃庄河鸭蛋皮青核红,油浓脆香,视为特产。其松香黄大理石矿色泽鲜美,光滑如玉,矿体分布面积大,储藏量l 600多万立方米,为国内少有品种。1985年由中央外贸部和西庙岗乡政府联营建厂,组织200多人进行半机械化开采。产品行销美国、日本、意大利、新加坡等国。

西庙岗乡明、清时期称 桃溪镇。有丁字形老街两条,设铁匠炉、茶馆、商号、饭店等,山西商人开设“发英”号盐店2座。1912年,土匪烧毁一条街道,集市随之而废,仅存街东头火星庙、戏楼,街西头盐店、商号。1949年初,每年只有腊月二十三至二十九日逢单日4个集,以销售缸货为主,群众又称缸货集。因居内乡县西岗丘之上且临古庙,得今名。1962年建西庙岗公社以来,社直单位相继设立,杏花山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两个盛大古庙会迁移于此,又新兴了十月十五日的物资交流大会。1970年后在原来狭窄的老街旁扩建新街,并在桃庄河上建起一座公路桥,把西庙岗村和坡下村联成一片,从而形成今日规模。西庙岗乡人民政府和村委会驻地。丁字形聚落,东西街沿公路穿西庙岗村,两旁设初中、文化站,贸易货栈(含乡办厂)、工商所、邮电所、税务所、兽医站、银行营业所、卫生院及村委会。南北街道在坡下村东桃庄河岸边,建有石棉纺线加工厂、粮管所、乡政府、食品店、服务楼(内设乡政府招待所)、变电所。小学设在旁边的后岗村。

更名仪式

2009年5月25日,西庙岗乡更名为桃溪镇仪式隆重举行,县委书记王万鹏等领导为桃溪镇党委和桃溪镇政府揭牌。   揭牌仪式在桃溪镇政府举行,县副处级以上领导王万鹏、胡景旭、薛建国、曹春晓、李英杰、丁甲珍、余泽厚、欧阳增林、李显庆、王金等、魏建廷、吕秀武、魏建国、於景银、孙小

波、杨松林参加了仪式。   桃溪镇镇长冯黎明主持了揭牌仪式,镇党委书记胡著伟介绍了桃溪镇的历史变迁、资源文化和经济发展情况。副县长吕秀武宣读了省、市关于批准西庙岗乡更名为桃溪镇的文件决定。县委副书记胡景旭代表县四大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词。胡景旭说,西庙岗乡更名为桃溪镇,充分体现了上级领导对桃溪的肯定、重视和关心,充分反映了桃溪的发展潜力和发展要求,为桃溪今后的快速发展打造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胡景旭希望桃溪镇人民按照“兴农稳镇,工业强镇,招商活镇,生态立镇”的工作思路共同建设灵秀桃溪、水韵桃溪、富裕桃溪,让桃溪的明天更美好!   桃溪镇籍的在外工作人士纷纷发来了贺电,因公外出的县长全新明也以个人名义发来了贺电,他祝愿桃溪镇人民更加富裕安康。   在喜庆的礼炮声中,王万鹏、胡景旭为桃溪镇党委揭牌,薛建国、曹春晓为桃溪镇政府揭牌。

桃溪镇的前身是西庙岗乡,位于内乡县城西南部26公里,总面积140平方公里,其中山坡面积17万亩,全乡呈七山一水二分田分布。辖九个行政村,绿地面积人均10.2平方米。据乡志记载,明清时期,原西庙岗乡政府所在地原为自然镇,称桃溪镇,因一条两岸桃树连绵成林的桃溪河穿镇而得名。据载,因军阀混战土匪猖獗,一把大火把此街烧成灰烬,加上自然灾害瘟疫流行,愚昧的群众认为魔鬼作怪,因而在此修建庙宇一座,祈求上天赐福。因其座落在县城西部土岗上,又以古庙会盛传四方,逐步演变改称为西庙岗,1962年成立西庙岗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西庙岗乡。2008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桃溪镇。

桃溪镇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大理石资源丰富,主要盛产米黄玉、松香玉、七彩玉、鸡血红、黑墨玉、杂毛石、五氧化二钒、青石、边缘石材等十多个品种,共有矿带32条,矿山面积约91平方公里,储量4000万立方米。主导石材米黄玉晶莹剔透,被人们称为“黄水晶”、“黄色玛瑙”。该镇素有“米黄玉”之乡之称。多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农民富裕、财政增收、社会稳定为目标,突出抓好工业、项目、新农村、畜牧养殖、集镇建设、综合治理和社会稳定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沿豫52线创建了桃溪石材城,占地面积300亩,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先后入驻企业近百家。以桃溪石材城为龙头的石材工业园区聚集带成为全国最大的米黄玉大理石加工基地和交易市场,形成了开采、加工、销售、运输一体化的产业结构。全镇开采矿口90多处,加工户达1500多户,大、中型设备1500余台(套),从业人员近4000人。生产的产品包括工程板材、精美餐桌、茶几、茶具及各种工艺品等达四十多个品种,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   主要企业有内乡县鑫岩石材有限公司、内乡县天宝石业有限公司、裕隆石材、内乡县三泰矿业开发公司五氧化二钒生产项目。去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63亿元,同比增长11.2%;财政收入突破500万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20元,同比增长500元;全乡工业固定总投资实现了超2亿元大关,刷新了历史。   畜牧产业有了新跨越。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山坡面积大的优势,按照“政府服务、市场运作、培育小区、扩大规模、促进产业上档升级”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养殖业。全镇已建养殖小区16个,大型养猪场3个,万只鸡场2个。 林业生产有了新发展。该镇按照“路在林中、山在树中、村在碧绿丛中”的指导思想,创新了管护机制,确保了造林成效。全年完成了大面积造林5000亩,栽树90000余株。特别是该镇的1万亩无虫油栗远近闻名,出口日本和韩国。   集镇建设特色明显。位于豫52线南的桃溪广场,垂柳依依、溪水潺潺、鲜花争艳、绿草芬芳,广场四周,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拔地而起,商铺兴旺环境和谐,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出去,成为灵秀桃溪、水韵桃溪的一张靓丽名片。   桃溪,潺潺的溪水旁盛开着鲜艳的桃花,荡漾着沁人的花香,多么浪漫的名字,多么美好的地方。今天,桃溪人民迎来了永载史册的好日子,桃溪镇如同凤凰涅槃进入了新的阶段!西庙岗变桃溪,越变越美丽!

旅游景点

区内狄青洞,相传是狄青西征屯兵之地,洞体狭长,崎岖蜿行,洞内幻若迷宫,上可登支 霄梯,空居蚁行至山顶而豁然开朗,重见天日,下可入娘娘宫,达地府而无尽头。当时朝政腐败,狄青为人正直,英勇善战,屡立战功,遭奸臣排挤,出判陈州。带职下放期间,其岳父范仲淹也被降职于邓州,时任知州。宋史记载,狄青带其夫人与部分随从被奸臣追杀,在洞中避难居住而得名。后传说狄青大将的火龙驹由通天洞飞出,向邓州范公报信才得获救。在今天的狄青洞有一两室一厅的洞穴结构,非常奇特,是传说中狄青夫妇的居所。居所洞顶有一神马图,是火龙驹化身飞出的遗痕,狄青洞总长4.3公里,内有聚仙大厅、通天洞、大将军洞、仙人洞、尼姑洞、蝙蝠洞、转运洞、龙宫、迷宫、云霄洞等大小54个溶洞组成,被誉为“中原第一大洞”。其中聚仙大厅面积2万平方米,可容1500多人,石壁直立,高峻雄伟,观之令人叫绝。狄青洞非常神奇独特,是因为它所在的特殊地理位置,兼容了南北溶洞之精华。下可入地府白龙深潭,潭水清澈见底,映衬着石壁上如霜如雪的钟乳石,使游客如临仙境;上可攀通天梯由通天洞向后山云霄洞出洞,构成了“进出两重天,来去不同路”的绝妙境界,被游客赞叹为“洞中仙境海底天,一览洞中景大千,要问此洞谁造出,鬼斧神工大自然”。 狄青洞景区与著名清代第一寨-黄龙寨紧临,黄龙寨顶插剑崖石壁之上有诗人李衮亲题诗句,字迹依稀可辨。景区内山势雄伟,林木葱郁,天然林依然保持着过渡带山地生态系统的原始状态,区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回归自然的绿色天堂”。 共为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黄金旅游线上的著名景区,景区南临豫52省道庙岗段6km,北距312国道赵店段15km,与内乡县衙——淅川渠首——丹江明珠形成三点一线的精品旅游。

特色产业—农副业

西庙岗乡地处浅山丘陵区,山岭盘亘交错,河谷沟溪纵横,主要山峰有孤山、黑山、洞山、黄龙寨山等,海拔皆在400米以上,河流有桃庄河、寺河、王庄河等均于淅川县注入丹江支流灌河。年平均降雨量750毫米,易遭干旱,属雨量偏少地区。主要粮食作用有小麦、玉米、豆类、红薯等,经济作物有小辣椒、花生、芝麻等。全乡地貌特征为“八山一水一分田”,荒山宜林面积大,农副产品较多。现有林地12.74万亩,林木覆盖率达46%。果林4万亩,其中板栗1.5万亩,澳李6000亩,油桃1000亩,樱桃500亩,茶园500亩,甜柿10000多棵,龙须草1.5万亩,年产果品200余万公斤,龙须草3000吨,尤以桃庄河花果山万亩板栗基地所产板栗果大脆甜,不生虫而全省闻名。有效草场面积达10.5万亩,以大白山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发展迅猛,2001年占农业总产值40%以上,大白山羊已成为庙岗色产业。另有桃庄河鸭蛋皮青黄红、油浓味香,被视为庙岗特产。现有小型水库10座,堰塘7个,有效灌溉面积达6000亩。

特色产业—矿业

西庙岗乡矿产资源丰富,有米黄玉、七彩玉大理石及石棉等资源,尤以米黄玉大理 石储量大,产品晶莹剔透,典雅名贵品质好,品种稀缺,为国内外市场所珍爱青睐,矿体面积达20多平方公里,17个矿带,储量达2000万立方米。用米黄玉做出的工艺品、家俱、装饰材料等产品畅销东南亚、日本、韩国、新加坡和美国、意大利等各国,07年以来在其下属的庙岗村即S332省道26公里处建成了西庙岗石材城,有大批石材加工厂设立,生产各种石材产品及石材工艺品,如大理石脸盆,佛像,花盆,马赛克等。改建后的豫52线(即S332省道)二级油路自东向西贯穿全乡,为全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