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人

目录导航

简介

渤海国其民族主体是中国东北古老民族靺鞨人,再长达 200多年的历史里国内主要民族有靺鞨族、汉族、契丹人、高句丽人、女真族等。

起源与成立

渤海国建国时粟末靺鞨和高句丽遗民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于渤海的建国者大祚栄,《旧唐书》称他为高句丽别种,而渤海人的风俗习惯和高句丽、契丹相同;《新唐书》称渤海人出自高句丽支配下的粟末靺鞨,没有明确说明其高句丽之间的种族关系。

中国史学界更多采用《新唐书》的记载,认为渤海以靺鞨人为中心建国,属于中国东北的古代民族国家[4]。

韩国及北朝鲜史学界与中国形成鲜明对照,在认为高句丽是朝鲜史的一部分的前提下,认为渤海是以高句丽遗民为中心建立的;并一般认为高句丽人组成统治阶级,靺鞨人为被统治阶级。

在日本,更多是采取认为渤海人是渤海建国后两者的混血的说法。

这些民族问题在南北国时代中体现最为明显,特别是在中韩之间已发展为政治问题。

而中国古书文献的记载中,高句丽灭亡后,‘徙其人散处中国’。 (《新五代史》卷74)

后人

渤海亡国后,其民族的流向主要有四个方面:

1、迁入中原,融入汉族

2、入突厥,后迁于辽西,融入汉族

3、入靺鞨其他部落,最终融入女真族,在明代形成建州女真[1]

4.入高丽,进入今天的朝鲜族

由上可知,渤海人入新罗甚少,仅占渤海人数极少部分。根据今天韩国的姓氏中很少渤海姓氏,可看出融入者甚少。

渤海人是7世纪〜13世纪间居住于中国东北地区东部和朝鲜半岛东北部的民族,也是渤海国的主体民族。

民族历史

有关渤海国灭亡后渤海人动向的史料极为有限。根据《辽史》和《高丽史》的记载,渤海国灭亡前发生的政治斗争中失败的贵族流亡到高丽。渤海被契丹灭亡后,大光顕等遗民继续抵抗契丹,试图复国,失败后率数万民众亡命高丽。

另外《金史》中,记载与过去渤海为敌的黒水靺鞨发展为女真族,灭辽国建立金朝后,一部分被辽国囚禁的渤海人与金朝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上合作,金朝优待了这些渤海人。这可以从金国渤海贵族中出大臣和皇后辈出来推察。

金朝灭亡后,金朝的渤海贵族在蒙古帝国统治下与女真人、契丹人、高丽人一起被归为汉人(原金国统治地区的各民族的统称),渤海人之名渐渐从历史消失。留居东北的渤海人明代成为建州女真

建立的国家

渤海 (国)之后,渤海人又建立了以下几个国家。

称帝者

兴辽 1029年~1030年

大渤海(大元)1116年

称王者

后渤海

渤海(复兴)928年~976年

渤海(大光顕建立)930年~934年

渤海(再兴)989年~1018年

定安 938年~1003年

兀惹(乌舎城渤海)981年~996年以后

其他渤海遗民势力

大鸾河 979年〜984年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