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大平原

匈牙利大平原

目录导航

历史概述

       早在五、六千年之前,这里的大草原上就有人居住。在贝凯什乔保附近就可以有力地证明这一点。在维斯顿出土的石器时代的圣坛和坟墓,不同时期的考古层证明了公元前三千六百年到公元一千三百年之间的历史。一座十一世纪的圆形教堂和一块十二世纪末修道院的遗址可以把我们带入中世纪。大概是在古罗马人的鼓励下修筑起来的长达一千六百五十公里的“魔鬼渠”的壕沟,直通多瑙河,并起到了有效防范达克人的保护作用。
  大平原历来人口稀少,城市作为居民点起着很大的作用。这些城市,有的象高洛乔市,是由在这儿落户的大主教团建起来的,有的象德布勒森市、凯奇凯梅特市则是从十字路口的市场中发展起来的,象塞格德市是因为它位于重要的水路要道。
       当时的建筑材料只能就地取材,石料只用在重要的建筑物上,如盖教堂。在土耳其长期统治期间,城市由于有土耳其皇上的保护,居民大多数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他们为保护牲畜修建畜棚,后来又建成了相对固定的住房,逐渐发展成为由住房、畜棚和粮仓组成的孤家村。
  大平原上至今有许多地方水仍是那里的“老大”。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泛滥的蒂萨河淹没了霍尔托巴吉草原的大部分,后来有些水留在那里成了湖泊和沼泽地。蒂萨河在整治后形成了其特有的植物群和动物群,并建立了霍尔托巴吉草原、小昆区和克勒什――马洛什等国家公园。

地理特征

  匈牙利大平原(Great Alfold),匈牙利语作Nagy-Alfold、Nagy Magyar Alfold或Alfold;英语作Great Hungarian Plain。小昆沙国家公园小昆沙国家公园
  在匈牙利境内,北部山地以南,西起多瑙河,东抵国境。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是多瑙河中游大平原组成部分。地势平坦。可分为两部分:西为多瑙-蒂萨河间地,呈南北走向的宽广谷地和泛滥平原;中有沙质高原,平均海拔150米,黄土广布。东为蒂萨平原,开阔低平,海拔100米左右,河网密布,主要为蒂萨河及其支流流贯,多洼地、沼泽;东北部为尼尔谢格高地,海拔100-182米。属温和大陆性气候。农产富饶,有小麦、玉米、紫花苜蓿、大麻、亚麻,并饲养家畜。较高地区河流稀少,大片沙地已植树固土,多葡萄园及果树园。
  匈牙利东南部平坦而肥沃的低地。延伸到克罗埃西亚东部、塞尔维亚北部和罗马尼亚西部。面积100,000平方公里(40,000平方里),约有一半在匈牙利境内。按照其自然状况,匈牙利大平原乃俄罗斯干草原向西南突出部分,为由涝原树丛和沼泽分割开的干草原地面。由于匈牙利实施防洪、灌溉和沼泽排涝工程,可耕土地的面积已大有增加;种植谷物、饲料、蔬菜、果树和饲养牲畜很广泛。现在布达佩斯以东的霍尔托巴吉(Hortobagy)地区,仍有原始模样贫瘠的乾草原。大平原大致可画分为两个地区:多瑙河及其支流和提萨(Tisza)河之间的地区和提萨(Tisza)河以东的地区。前者大多是随风刮来的沙土,有些地方间或是黄土,此地区向西方延伸跨越现已被制服的多瑙河泛原,向东延伸跨越提萨河泛原。提萨河在其被治理以前曾在大平原的许多地方氾滥。后者——提萨河以东的地区——有冲积层、黄土和风成的沙土。

景区推荐

联合国文化遗产:霍尔多巴吉草原 Hortobágy霍尔托巴吉国家公园霍尔托巴吉国家公园

      霍尔托巴吉国家公园的任务是:保护动植物世界和特有的地貌,拯救古建筑、文物以及水文活动等资料。直到十九世纪中叶,由于蒂萨河的泛滥,霍尔托巴吉曾经是一片汪洋,当时小船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洪水撤退后,水仍然起着支配作用,低洼的地方仍然有水,形成的湖泊和沼泽地为特殊的动植物世界提供了生存条件。
  河流整治后,霍尔托巴吉开始干燥,上浮的盐碱使土地变成白色。水至今仍有重要作用,因为这里一半面积仍被水覆盖着。在田野和积水之间长着一些人和牲畜都可以乘凉的灌木和小片森林。
  国家公园里的动物种类繁多,主要是一些水生动物,鸟类就有一百五十余种。盐碱地里有希吉云雀, 在浮漂植物区有乌燕鸥,在水边草地上长着石行鸟,沼泽地里有沙鹬,芦苇地里有白鹭,受特别保护的白鹤五十年后又逐渐回到了这里。
  河流整治前,霍尔托巴吉草原非常适合放牧牛。这里有一种匈牙利特有的牛种――灰牛,生活能力非常强,即使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在露天生存。牛群由牧牛人和勇敢机灵又极易驯养的几种牧狗--普利、库沃斯、布米和科蒙多尔来共同保护。狗是牧牛人的唯一伙伴,放牧人为了御寒,几百年来都身穿用长毛羊皮做的斗篷。牧牛人常为自己搭一个简陋的避风安身处,即用芦苇绳把芦苇杆捆起来,这样可以遮挡大平原的疾风,还能在里面用吊锅做点简单但又美味的饭菜。除牛和羊外,文献证明,从一六七一年起,这里就开始饲养种马。中世纪时这里至少有三十个居民点,但后来都被毁了。
  十八世纪时,在人口稀少的荒野草地上出现了酒店,两个酒店之间的距离是在两次喂料和喂水之间,牲口正好能从一个酒店走到下一个。一个建于一七七零年在麦杰什镇的酒店,现在已开辟为博物馆,酒店的入口处是很典型的老式样子。
  霍尔托巴吉河上有一座著名的九孔石桥,长达七十六米,一八三三年受德布勒森市委托承建。一九九九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霍尔托巴吉也列入世界名胜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东部大城市:德布勒森德布勒森德布勒森

       德布勒森是蒂萨河以东匈牙利的最大城市,是人口最稠密的居民区之一。德布勒森也曾叫做农业城市,因为当时的市民们也从事农业生产;这城市也被称为卡尔文茨岗人城市,因为在十六世纪上半期市民们对新教相当感兴趣。
  卡尔文·亚诺什的学说被普遍接受,在一五六七年的宗教会议上匈牙利新教教会就在这里成立。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世纪,但构成今天市容的则主要是十九和二十世纪的主要建筑。中世纪时建的一座大教堂挡住了城市宽广的交通干线。一八零二年城市连遭大火,不但烧毁了民房,甚至烧毁了十八世纪时建的校舍。一八一六年,由贝奇·米哈依设计的新学校落成;一八二一年,建在学校前面古典式的大教堂竣工。十八世纪初兴建了巴洛克式的天主教堂,现在是天主教教堂。
  德布勒森在教学和收藏艺术品方面一直颇有名气。一九二零年,大收藏家德里·费里杰什将其考古和美术收藏品都捐献给了城市。一九二八年,为了展览极其丰富的考古和民俗方面的收藏品,德布勒森建成了匈牙利外地城市中最漂亮的博物馆,并在中央园顶展厅中展出了十九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画家蒙卡奇·米哈依的传世名作《基督三部曲》。

       此外,匈牙利大平原还有贝凯什乔堡·居拉、 埃格尔、塞格德 、 小昆城·凯什凯梅特、 小昆沙国家公园等著名景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