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理工学院数理学院

湖北理工学院数理学院

目录导航

教学状况

数理学院现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物理教研室和公共数学教研室等三个教学单位,开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两个本科专业和数学教育一个专科专业,教学院除完成自身的教学工作外,还承担黄石理工学院各教学院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和大学物理等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经过几年的发展与建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被列为我院重点课程,《高等数学》为院级精品课程,高等代数教学团队为校级教学团队,信息与计算学科为校级扶持学科。

数理学院位于K7办公楼,建筑面积约2900平方米,教学资源分配合理,教学设施日趋完善。拥有计算科学实验室、信息处理实验室和物理实验中心,其中物理实验中心涵盖有力、热实验室,光学实验室、电磁学实验室和近代实验室等,各类教学实验仪器设备280多万。教学院还与黄石市气象局、黄石金舰电脑公司等七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定,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优良的教学和实践平台。

机构设置

行政机构

院办公室

教学办公室

教研室: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

物理教研室

公共数学教研室

实验中心(含数学建模竞赛部)

党务工作机构

教工第一党支部

教工第二党支部

学生党支部

数理学院团总支(学生办公室)

3、分工会

领导介绍

唐 刚 李少珍 刘修生 夏 宇 戴燕青唐 刚 李少珍 刘修生 夏 宇 戴燕青刘修生:院长,主管行政、评建、综合治理、计划生育,联系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

夏 宇:党总支书记,主管党务、宣传、招生、毕业生就业、工会,联系物理教研室。

唐 刚:副院长,分管教学,联系公共数学教研室。

李少珍:副院长,分管科研、设备,联系物理教研室。

戴燕青: 副书记,分管学生、团总支、奖助贷及学费管理,协管毕业生就业、综合治理。联系公共数学教研室。

师资队伍

数理学院这几年的师资队伍建设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有专任教师42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8人,博士及在读博士6人,硕士18人。数理学院也十分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两人在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担任过访问学者,12人在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进行过专业进修,黄石市师德标兵和黄石市优秀个人共3人次)。

教学团队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数理学院2004年才开始招生的一个新的本科专业,其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等。《高等代数》在2005年度被评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建设期2年,2007年通过评审,成为学校重点课程,2008年7月被被学校评为重点扶持团队。

《高等代数》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矩阵、向量与向量空间、线性变换、欧几里德空间、多项式等内容。除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每年近100名学生开设这们课程外,我校每年还有近1200名各工科专业学生开设同类课程《线性代数》。

课程组现有教师11人,从学历结构看,硕士3人,在读硕士4人,硕士课程班2人,学士2人,硕士(包括课程班及在读)以上占82%,从职称结构看,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助教2人;高级以上职称占37%,从年龄结构看,45以上4人,45岁以下7人,年龄结构合理,形成合理的梯队;该课程中教师中有院级学科带头人1人。

教学管理

课程有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大纲,并严格执行;课程教材选用高教出版社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编的《高等代数》(第三版)教材,教材自60年代开始在高校数学与计算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使用,并进行了三次修订,教材具有权威性,是国家规划教材;由于该课程是传统内容,教学及学习参考书很多,对于工科专业,编写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线性代数》等教材。

课程全体教师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履行教师职责,从严执教,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无违法乱纪行为;能严格执行、实施上级教育部门、院内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制订的各种教学管理文件,无教学事故和管理事故,教学日历、电子教案、教学总结等资料齐全;全体教师能认真进行答疑、辅导、批改作业等教学辅助环节;能认真组织考试,考纪严明,有考试分析报告,有四年的试卷分析报告。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

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善于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高等代数》课程一门传统课程,重视教材内容的修改、补充与更新,及时反映代数学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线性代数》的教学中,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了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在教学中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重点是采用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研究能力。具体做法是:

①问题提出:在《高等代数》的部分章节首先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应用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案中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少讲精讲,力求多提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

②问题解决:通过师生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现状,激发学生的潜能,与教师一起解决有关的问题,从而学习有关的代数知识,进而掌握代数知识。

③问题发展:在问题解决后又根据数学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力求有新的发展,如学习了矩阵的乘法后,引导学习思考:有没有矩阵除法?这样产生了新的问题,又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思考。

④问题展示:提供相应的阅读材料,根据具体实例,展示代数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手段改革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将制作的课件用于多媒体教学,构成集多媒体、网络环境和教师讲授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条件。

考试方法

第一,在考试内容中,减少死记硬背试题的比重,增加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性试题的比例。

第二,把平时作业、实践环节成绩与期末考试结合起来。平时作业分为思考性习题和练习性习题两种;实践能力主要指运用学过的《高等代数》理论和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指导学生看有关运用代数知识解决实际的文章,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建模能力。第三,加强试题库建设,使之系统化、科学化。

研究成果

课程组教师近三年公开发表教学改革和研究文章共27编发表在有关的杂志上,有的是核心期刊,人平2.5编。2009年上半年完成了《高等代数》练习册(上)的编写工作。

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评估达到优秀良好的教师比例高于80%;学生对任课教师评价的满意率在83%以上;课程的测试试卷科学,学生成绩成正态分布,教师试卷认真仔细,给分正常。

特色明显

作为数学基础课,《高等代数》(包括《线性代数》)知识在数学建模中有许多应用,而数学建模是数理学院的重要特色之一,数学建模队为湖北理工学院争得了荣誉。问题驱动数学教学模式的运用,为高等代数这门传统学科的学习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同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专业介绍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 四年 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构建和求解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以及较高英语水平和熟练的计算机编程能力,能从事信息处理、科学计算及计算机应用的高级专门常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适合从事的工作:毕业生可在研究所、大中专院校、大中型企业集团以及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政府部门、 IT 行业等从事研究、教学、行业信息处理和应用开发以及科学与工程计算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结构与算法、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值分析、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字信号与图象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科学计算引论、数学模型、最优化方法、运筹学、数学应用软件、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形学、金融与证券投资等。

应用物理学(本科 四年 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较系统的掌握数学、电子技术、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受到良好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训练,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能适应光电技术、材料物理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需要,善于综合运用物理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将物理学的最新成果应用到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既适用于与本专业相关的科研院所、工程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从事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又可以从事与应用物理有关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等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光学、电磁学、理论物理、电动力学、固体物理学、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技术与应用。

数学教育(专科 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与研究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也可从事企、事业单位的统计和相关的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初等数论、常微分方程、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数学方法论、竞赛数学、心理学、教育学、英语、计算机等课程。

教研成果

数理学院在理工学院的相关文件精神上,出台了相应的教科研奖励办法,积极鼓励教师们参与科学创新,增强科技实力,提高教科研水平。近几年来,我教学院承担省级教科研项目6项,市级和院级教科研项目30余项,编写和参编教材、专著22部,公开发表论文38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86篇,SCI检索26篇,ISTP和中国数学文摘检索38余篇),在各级各类教科研评比中,获奖人次22人次。我教学院也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的交流,几年来共选派68人次外出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并且积极邀请国内外的知名教授、博士来我教学院进行学术交流,这对我教学院的教科研工作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科研工作

黄石理工学院数理学院现有26名教师,其中正教授、研究员和正高级工程师各1人,副教授9人,讲师4人。

数理学院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编教材4部,教师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1篇。同时完成市级科学研究项目1项,校级科学研究项目2项,教学研究项目2项。主编教材《高等数学》获校级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获院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此外由数理学院教师组织指导的数学建模队自2002年参赛以来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获省级一等奖一项,省级二等奖两项及2004年度湖北赛区优秀组织奖。

人才培养

数理学院一直坚持面向市场、面向地方的办学理念,以 “注重基础、强调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作为新兴的理科院部,我教学院十分重视学生考研工作,毕业生每年平均考研率15%一20%,专业方向涵盖基础数学、应用数学、通讯技术以及区域经济学等等。为了学生更好就业,课程教学拓宽专业方向,突出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的学习;实践教学强调算法分析、图像与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能力的培养。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