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级战列舰

敦刻尔克级战列舰

目录导航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敦刻尔克级战列舰侧视剖面图敦刻尔克级战列舰侧视剖面图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海军舰船达69万吨,另有25.7万吨的战斗舰艇(包括战列舰在内)正在建造之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海军损失了40%的战斗力。而损失的舰艇无法补充,因为法国陆军被给予了优先地位。截止1918年,在建造5艘“诺曼底”级战列舰,只有4艘建成下水,但这4艘军舰的装配工作已停止。第5艘诺曼底级战列舰的建造已被取消,拟安装在这些战列舰上的340毫米和140毫米火炮则被法国陆军强行征用,并送往前线,而这些战列舰上的锅炉则被转用于驱逐舰或巡洋舰艇上。

1930年3月,法国舰艇性能委员会经过审议后确定了新的战列舰某些特点。甲板装甲能抵御从3千米空中投下的500千克炸弹的穿透,主炮则从305毫米增加到330毫米,为2座4联装。这些要求构成了1931年完成敦刻尔克级设计的基础。最大的困难是标准排水量问题。经过多次讨论,最后确定新舰的标准排水量应增加到26500吨。

法国国内潜艇和飞机的支持者批评建造这些新“战列舰”,因此新“战列舰”将具有旧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所不具有的特点。新“战列舰”应能抵御鱼雷和水雷的攻击以及德意志级舰上射击的火炮。从战争的发展来看,无疑飞机将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武器,因此,新“战列舰”将能经受住高空水平轰炸的攻击。为了完成这些目标,法国海军领导层要求新的主力舰应具备舰侧纵深保护系统、高平两用副炮以及相应的装甲系统,而且从一开始新的主力舰就具有携载飞机的功能[3][4]

建造历程

敦刻尔克号战列舰敦刻尔克号战列舰1932年4月27日,法国海军舰艇性能委员会召开会议,最后批准了新的主力舰的建造,并命名为“敦刻尔克”号。但是,法国议会后来却又强烈反对建造新的主力舰。1931年削减了建造资金,因此“敦刻尔克”号的建造不得不推迟。最后在1931年12月,经过多次争辩终于批准。1934年,当意大利宣布将建造2艘战列舰时,法国又批准了“敦刻尔克”号的姐妹舰“斯特拉斯堡”号的建造资金。“斯特拉斯堡”号在许多方面与“敦刻尔克”号是一样的,但“斯特拉斯堡”号却增厚了舷部防护装甲。1935年1月2日,法国宣布不承认华盛顿条约,并仿效日本。因此,华盛顿条约的有关限制条款从此不再限制法国战斗舰队的规模

“敦刻尔克”号和“斯特拉斯堡”号有着许多不同的名称。法国议会称它们为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装甲舰或装甲巡洋舰,但法国海军始终称它们为战列舰。

“敦刻尔克”级舰的标准排水量为26500吨。满载排水量35697吨。舰长(水线处)209米,舰宽31.08米,吃水9.63米;最高航速29.5节。编制人数1381人。

“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的突出重点是放在速度上,在同德国德意志级舰进行交战中是利用火力优势和速度。从“敦刻尔克”号开始设计时,就要求航速至少达到29.5节[1][3]

技术特点

推进装置

敦刻尔克号战列舰线图敦刻尔克号战列舰线图该级舰装有4部帕森斯型齿轮传动式涡轮机,分别安装在2个机舱内。由于舰体长度和排水量的限制,舰上机械安置是非常紧凑,并装有6台高压高温锅炉,分别安装在3个锅炉舱内。设计的工作压力为2.65兆帕,温度为摄氏350°,通常最大轴马力为82.38兆瓦。

设计的续航力是,15节巡航速度时为15000海里。“敦刻尔克”号通常的燃料装载量为5775吨,由于“斯特拉斯堡”号上的装甲比“敦刻尔克”号上的重,因此,有必要将燃料装载增至6045吨,以保持它与“敦刻尔克”号相同的续航力。

该级舰装有3套发电装置,其中2套8台发电机由4台汽轮机驱动,分别安装在2个机舱内,每台发动机为450千瓦。每个机舱的发电机可发电1800千瓦。第3套发电机装置是紧急备用的,它由3台柴油发电机组成,每台可发电400千瓦。这样,在涡轮发电机不能发电时,柴油发电机可发电1200千瓦(230伏或460伏)。此外,在首楼甲板上还装有2台较小型的100千瓦应急柴油发电机,但只能提供230伏电流。总之,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的总发电量为5000千瓦[3]

火炮系统

敦刻尔克战列舰前甲板主炮敦刻尔克战列舰前甲板主炮敦刻尔克级战列舰主炮是两座四联装330毫米口径火炮,全部两座主炮塔布置在舰桥之前,由两对主炮组成一座四联装主炮塔,四联装主炮塔全部布置在前甲板上层建筑前的布局减小了主炮塔总重量,减少了重装甲防护区域,舰首面对敌舰时可发挥全部主炮火力。但主炮全部前置不利于火力的发扬,向后方火力非常薄弱,火力损失概率较大。而且会导致船体重心前移,影响船型设计。舰体艉部布置了四联装副炮以及舰载飞机机库。首次在设计战舰时计划携带飞机以及存放飞机的机库[5]

敦刻尔克级防护装甲按照可以经受德国海军袖珍战列舰280毫米口径火炮攻击的标准设计,舰体舷侧装甲采用倾斜布置,重视舰体水线以下抵御鱼(水)雷的能力,强化水平装甲防御来自空中飞机投掷炸弹的攻击。 1934年在意大利宣布将建造新战列舰后,法国又批准建造第二艘敦刻尔克级战列舰。同级二号舰斯特拉斯堡号加强了舷部、主炮炮塔以及弹药舱上部防御装甲。

敦刻尔克级战列舰高航速、重防御的设计针对的假想敌就是德国的“德意志级装甲舰”以及当时列强海军正在研制建造的巡洋舰。[5]

性能数据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26500吨(斯特拉斯堡号为27300吨),满载排水量35500吨

尺寸:舰长214米,舰宽33米,吃水8.6-9.6米

主机功率112,500马力,航速:27节,续航力:5500海里/14节、2500海里/27节

武备:2座四联装330毫米/52倍口径主炮;3座4联装及2座双联装130毫米/45倍口径副炮;4座双联装37毫米高射炮,8四联装13.2毫米高射机枪。 舰载飞机:3架“卢瓦尔河-纽波特”130式水上飞机。

装甲:舷侧装甲带(最大)250毫米(斯特拉斯堡号为283毫米),主甲板125毫米,机舱上部为三层共200毫米装甲,弹药舱上部为三层共250毫米装甲(斯特拉斯堡号弹药舱上部装甲275毫米)。炮塔(正面)330毫米(斯特拉斯堡号为360毫米),(顶部)150毫米(斯特拉斯堡号为160毫米);司令塔270毫米.

舰员:1381-1430人[3][5][6]

服役动态

1926年法国海军在《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开始设计新一代主力舰,1932年法国海军最终批准敦刻尔克号战列舰的建造计划。敦刻尔克号是针对德国海军德意志级装甲舰的快速主力舰,也被称为轻型战列舰(light battleships)或战列巡洋舰。全部两座主炮塔布置在舰桥之前,由两对主炮组成一座四联装主炮塔,减少了重装甲防护区域,但主炮全部前置射击时存在死角,不利于火力的发扬,火力损失概率较大,为了减少主炮连带损伤由装甲隔板将主炮塔隔离成左右两个部分,并加大了两座主炮塔的间距。舰体中后部装备高平两用副炮。舰艉有存放舰载水上飞机的机库及航空设施。舷侧装甲采用倾斜布置,拥有较强的水下防护能力。二号舰斯特拉斯堡号加强了舰体舷侧以及主炮塔的防御装甲。同级舰:敦刻尔克号(Dunkerque)、斯特拉斯堡号(Strasbourg)

敦刻尔克号1931年12月开工,1937年4月完工。斯特拉斯堡号1934年11月开工,1938年12月完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战败后,英国为了防止法国舰队被轴心国利用,对法国舰队发动攻击。1940年7月在阿尔及利亚的米尔斯克比尔港,敦刻尔克号被英国海军重创并搁浅在港内,斯特拉斯堡号则躲过英国海军的攻击,逃抵法国土伦港。经过维修敦刻尔克号于1941年2月返回土伦港。1942年11月27日,敦刻尔克号与斯特拉斯堡号为避免被德国占领军俘获,全部在土伦港内自沉。后来意大利海军分别进行打捞,此后又遭到了盟军轰炸机的轮番轰炸,战争结束后被解体[5]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