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凯恩斯效应是宏观经济学中利率 传导机制的一种,它描写价格变化对整个
商品需求的影响,即价格水平P下降-实际货币供应(M/P)增加-利率r下降-支出(投资)I增加-产出Y增加。
在 IS-LM模型中价格不是整个经济商品需求的决定量,因此价格变化对于商品需求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价格变化对 金融市场有影响。出于金融市场平衡的条件{{}}(M/P是实际货币供应,L是整个经济对于货币的需求)价格提高会导致实际货币数量缩小。这导致在金融市场上对货币的需求提高。由此经济参加人愿意出售证券。在 证券交易所上产生供应多余,这导致证券价格下跌和利率提高。
利率对于整个经济中的货物需求有决定性作用,它导致私人
净投资的降低。这导致对于货物需求的降低,因为商品供应相对商品需求反应,整个经济中的平衡收入的降低。
由此可见价格变化与利率变化的作用一样。
2 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传导机制的一种,即价格水平P下降-实际货币供应(M/P)增加-利率r下降-支出(投资)I增加-产出Y增加。
凯恩斯理论效应主要在证券市场,进而从
宏观经济政策上影响消费等等。
凯恩斯理论政策的核心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借此刺激 有效需求,即刺激消费和投资。在 财政政策方面,在 总需求小于
总供给时,主张减税、增加 财政支出,以扩大投资和消费;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主张增税、减少财政支出,以减少投资和消费。在 货币政策方面,在萧条时期主 张增加
货币供应量,降低
利息率以刺激投资;在高涨时期主张减少货币供应量 ,提 高利息率以限制投资。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阻碍 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他从有效需求不足出发,提出了“ 赤字财政政策”就是指政府增加的支出只要能够促进 经济增长,并使 个人收入增加,即使经常出现 财政赤字也无关紧要。他主张通过变动 政府支出和收入,调节经济。
庇古效应是对凯恩斯效应的补充,与凯恩斯效应合称为 实际余额效应.并解决了凯恩斯效应在
流动性陷阱和投资缺乏
利率弹性的条件下都不起作用的难题。
特殊情况
假如私人投资完全与利率变化脱节的话凯恩斯效应无效。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金融市场的变化有效。
假如一个经济已经处于流动性陷阱时价格降低导致的 货币供给提高对 投资需求没有影响。由于市场参加者悲观地预计利率变化,他们主要持货币,而不持证券,因此整个金融市场的供给多余流入 投机市场
与庇古效应
庇古效应是对凯恩斯效应的补充, 并解决了凯恩斯效应在 流动性陷阱和投资缺乏利率弹性的条件下都不起作用的难题。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