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 太平洋是全球最大和最深的洋盆,。地质上是指小笠原 马里亚纳海沟以东的部分,其组成如图所示。不同地质时代的洋壳磁异常条带成环形分布,总的由东向西加大,残留下来的最老洋壳属 侏罗纪,位于 马里亚纳弧东侧。再往西的菲律宾海是新生代才出现的新生洋盆。太平洋的中脊现在偏居大洋东侧,所以以它为轴、向两侧对称变老的格局只在西翼被保存下来。沿东太平洋中脊分布的新生代洋壳磁异常条带在旧金山与加利福尼亚湾之间被北美大陆遮断,显示了后者向西仰冲。日本以东,洋底的时代从南向北持续变新。美洲大陆以西近南北向的洋中脊系向北几乎成直角被阿拉斯加半岛截切,提示太平洋正沿阿留申 阿拉斯加弧向北消减。现在的太平洋是在约180百万年前的侏罗纪早期在当时的澳大利亚北部生成。中生代的库拉板块和法拉隆板块已分别消减到亚洲和北美大陆下面。日本西南的四万十群、北海道的日高群等就是当时洋、陆汇聚的产物。太平洋在早中生代以前的历史还存在较多争议。与大西洋及印度洋相比,太平洋已越过其演化的壮年阶段。洋中脊偏于一侧,洋壳沿环太平洋边缘普遍向周围大陆下消减,表明洋盆正趋于缩减。在威尔逊旋回演化中,太平洋是衰退期阶段的代表。太平洋底地质图J、K1、K2、E、N、Q为地质时代代号。
现在世界上已经掀起了一股海底“淘金”热。最近在太平洋海床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稀土矿藏,这些金属矿对绿色能源和电子产品都是至关重要的。
之前一直认为全球稀土矿的供应会发生短缺: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估计全世界稀土储量只有1亿吨。但是现在,随着日本东京大学的加藤康宏(Yasuhiro Kato)小组在太平洋海床中发现了稀土富矿后,紧缺有望得到缓解。这些宝藏埋在距离海面约3500-6100米的海底,位于靠近夏威夷和大溪地岛的公海下方,加藤估计此地的稀土矿储量高达800-1000亿吨,每1平方公里的储量就相当于目前全世界每年使用量的1/5。加藤表示,“在海床上发现富含稀土元素的沉积物似乎是很正常的事”。
之前,虽然在俄罗斯、前苏联国家、美国发现过少量稀土矿,不过,中国一国即控制着全球供应量的97%。而此次在海床发现的稀土矿将拓宽该市场,吸引更多的国家和企业。但是,随着而来的还有对环境保护的疑问。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海洋学家乔·科普雷(Jon Copley)表示,环境破坏方面的问题要看矿藏埋藏何处,稀土元素都埋藏在深海平原中,相对较易开发,不会导致很大的危害。现在深海平原已经有采矿活动,但是仍旧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我们目前对深海生物圈的了解并不深入。因此,任何采掘活动都应有全面的环境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