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语:ちゅうもうぐん)为旧日本陆军之一军。1937年8月,日军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进攻张家口,至10月相继占领大同、集宁、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同年底,基本控制内蒙全境。9月,组成日军第二十六师团。10月13日,派遣兵团司令部撤销。为统一驻内蒙日军的指挥,1938年设立驻内蒙军司令部,以第二十六师团师团长宫淳中将任司令官,下辖:第二十六师团,第二独立混成旅团等部。1939年9月该军编入华北方面军战斗序列,以甘粕重太郎中将任司令官,司令部驻张家口,下辖:第二十六师团(驻大同,以矢野音三郎中将任师团长)、第二独立混成旅团(驻张家口,以直野五郎少将任旅团长)、骑兵集团(驻包头,以小岛中将任集团长)等部。主要任务是经略内蒙古地区,监视苏军动向。1945年日本投降时,驻内蒙军以根本博中将任司令官,仍驻张家口,下辖:第一一八师团,第二独立混成旅团等部。10月10日,根本博代表日军华北方面军、驻内蒙军等部向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投降。1946年7月27日全体复员。
驻蒙军的创立可溯源于1937年日本对华的全面侵略战争。日军侵占平津后,在大举南侵的同时,以强大的兵力沿平绥铁路两侧分两路向察哈尔、山西、绥远西犯,由东条英机中将为司令官的日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指挥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混成第2旅团、第15旅团等部经张家口、张北、天镇、兴和、大同、集宁、归绥向包头进攻。
8月27日,日军步兵独立混成第2旅团侵占张家口。日军占领张家口后,和混成第1旅团继续西犯,在连陷天镇、阳高、大同后,除以独立混成第1旅团主力继续西犯外,兵团主力转向山西,会攻太原。独立混成第1旅团原隶属于关东军,是事变前关东军2个独立混成旅团之一,该旅团于8月16日编入察哈尔派遣兵团序列,旅团长酒井镐次少将,下辖第1步兵联队及野炮兵大队、战车大队、工兵中队等。该部及配属指挥的平绥支队于9月13日侵占大同,9月17日侵占丰镇,9月24日侵占集宁,10月14日侵占归绥,10月17日侵占包头。日军在侵占上述地区后,即相继扶植起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及蒙古联盟自治政府等三个傀儡政权,后又将其组合成“蒙疆联合委员会”,再而演变为“蒙疆联合自
治政府”、“蒙古自治邦政府”。为维持这一政权的反动统治,加强东北的关东军和华北方面军之间的中间地带,并便于对外蒙古、绥远、宁夏进行监视起见,1937年12月27日,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决定设立驻蒙兵团司令部,直属日本大本营。
1938年1月4日,日本陆军部下达了驻蒙兵团编制与任务的命令。1月8日,该兵团司令部编组完成。驻蒙兵团司令部驻张家口,担负内蒙及察南、晋北等所谓的蒙疆地区的治安及作战任务,下辖陆军步兵第26师团及5个步兵后备大队,司令部驻大同,各部队集结配置在平绥铁路沿线及其它要地。1938年3月12日,又将新编成的独立混成第2旅团编入战斗序列,司令部驻张家口。
1938年7月4日,日本大本营下令将驻蒙兵团改编为驻蒙军,并将其划归日军华北方面军指挥。1939年1月31日,将原辖华北方面军第12军的骑兵集团划归驻蒙军战斗序列,该部司令部驻包头。
1942年12月19日,将骑兵集团改编为战车第3师团,仍驻包头地区。1943年3月1日将其调归华北方面军第12军战斗序列。
1944年,因太平洋战争中的接连失败和为打通大陆交通线,日本大本营从关东军和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中抽调大批精锐部队增援,而以新组建的8个野战补充队、混成旅团接替其守备任务。7月4日将驻蒙军之主力步兵第26师团调归大本营。7月17日,将新改编而成的步兵第118师团编入驻蒙军战斗序列,以接替第26师团之任务,司令部仍驻大同;将2月份新组建的第12野战补充队编入驻蒙军战斗序列,司令部驻归绥。
1945年2月10日,将第12野战补充队改编为独立混成第92旅团,并调归华北方面军第12军战斗序列。3月9日在大同组编成第4独立警备队,以接替第12野战补充队的任务。
驻蒙军从1938年1月8日正式成立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先后辖有步兵第26师团、独立步兵混成第2旅团、骑兵集团、战车第3师团、步兵第118师团、步兵第12野战补充队、步兵第4独立警备队等7个建制的部队及直属的通信第11联队、汽车第23联队。经过多次调整,到投降前夕,仍辖有步兵第118师团、独立步兵混成第2旅团、步兵第4独立警备队等3个师、旅团及直属汽车第23联队。驻蒙军兵员最多时达3万余众,兵员最少时也保持14个步兵大队(营)约15600余人。这在百万侵华日军中所占比例很小,但日本大本营
长期以一个乙种师团(第26师团)及中国战区唯一的骑兵集团、战车师团配属其序列,也足见对驻蒙军的重视程度。
驻蒙军拥有大量的野战武器装备和战备物质储存。1945年9月张家口解放后,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军政工作人员仅从查获的日军仓库中,就清查出步枪1万余支,机枪3千余挺,炮21门,子弹500万发,炮弹8万余发及汽油3万余桶。驻蒙军所辖各师团、旅团都是具备相当野战能力的作战单位,拥有当时中国战区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只是随着长期战争的消耗和日军在各个战场的失利,驻蒙军中的精锐部队被相继调出,后虽以新组建的部队补充,但除独立步兵混成第2旅团外,其实力、装备已远非昔比了。
驻蒙军从成立到投降存在近8年之久,基本上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相始终。在驻防“蒙疆”地区的过程中,全面推行其侵略政策,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并严密控制,以达到豢养其为侵略帮凶的目的;经济上通过组设各种会社、银行,疯狂掠夺,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文化上大搞奴化教育,妄图消磨中国人民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军事上进行血腥镇压,多次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大青山游击抗日根据地及绥西抗日前线进行大规模的扫荡。
驻蒙军历任司令官为莲沼蕃中将、杉山元大将、冈部直三郎中将、山胁正隆中将、七田一郎中将、甘粕重太郎中将、上月良夫中将和根本博中将。日本投降后,这些法西斯军人被中国政府宣布为战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1月11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兼驻蒙军司令根本博中将率部分官兵在北平向中国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投降,该军集结在绥远包头、山西大同、河北天津的部队分别向中国第十二战区、第二战区、第十一战区缴械投降。至此,驻蒙军寿终正寝。
驻蒙军在司令官下编有参谋部,辖第一课(负责作战、教育)、第二课(即情报课,隶有调查班、苏蒙班、中国班、报道班、暗号班)、第三课(即后方课,隶动员班、运输班、政治经济班),参谋部并直辖有德化特务机关、厚和特务机关、包头特务机关及张北日月寮和外语教育队、副官部(隶人事、功绩、电报)、兵器部、兽医部、军医部(辖陆军医院)、经理部及法务部。
驻蒙军在侵华战争的八年中,虽然其战斗序列变化较大,但按驻防地区及各部队配置时间,仍可归纳成几条线索。
驻屯张家口地区(察南)的部队主要是独立步兵混成第2旅团。驻屯大同地区(晋北)的部队前后有步兵第26师团、第118师团(一部)、第4独立警备队(一部)。驻屯绥远地区的部队前后有骑兵集团、战车第3师团、第12野战补充队及第4独立警备队(一部)。按配属时间可归纳为:
(作战代号泉兵团)。该师团于1937年9月30日以关东军独立步兵混成第11旅团为基干编成,初隶属于关东军。1938年1月8日驻蒙兵团编成,第26师团即脱离关东军指挥建制,划归驻蒙兵团序列。据有关资料披露,日本陆军师团的编制大致可分为四种,被称为甲种编制的师团兵员多达2.14万人,武器装备优良,是具有多兵种联合作战能力的单位。日本陆军在卢沟桥事变前的第1至第20师团、近卫师团及其后组建的战车师团,均属于甲种师团的编制。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由于兵员装备消耗极大,其后组建的师团兵员、装备均逊于前者。日本陆军的第21至第49师团,均属于这种称为乙种编制的师团。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战线再度拉长,兵员、装备更为缺乏,于是又开始组建丙种师团,这种师团定员1.13万人,武器装备又逊于乙种师团,日军第50至109师团均属于这种编制。1944年秋,盟军反攻迫近日本本土,日军又开始组建丁种师团,这种师团定员大致与丙种师团相近,但重火器、自动火器和特种兵更少,番号在第110师团以后的师团都是属于这种编制的师团。
第26师团就是属于这种称为乙种师团的部队,该部下辖第26步兵团,团长先后由黑田重德少将、安达二十三少将等担任。辖独立步兵联队(团)三个,即独立步兵第11、第12、第13联队,每个联队辖3个步兵大队(营),每一大队辖4个步兵中队(连);同时另有师团直属搜索队、通信队、独立野炮兵第26联队、独立山炮兵第26联队、独立工兵第26联队、独立辎重兵第26联队及兵器勤务队、卫生队、野战医院、病马场等。编制兵员可达118万人,军马2065匹,步骑枪8940支、掷弹筒216个、轻机枪216挺、重机枪54挺、野炮18门、山炮12门等武器装备。第26师团司令部驻大同,历任司令官为后宫淳中将、黑田重德中将、矢野音三郎中将、柴山兼四郎中将、佐伯文郎中将、山县粟花生中将等。所辖部队驻平绥铁路沿线大同地区。驻蒙军第26师团在侵华的八年中,多次与中国军队作战。1938年4月,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傅作义奉命反攻归绥,傅部长途奔袭,在收复清水河、和林两县城后,于归绥城南与增援的第26师团一部相遇,战斗异常激烈。该师团搜索队在队长岩田文三中佐的率领下,妄图迂回袭击傅作义的指挥所,结果在和林格尔县的前后圪洞村附近被包围聚歼,傅部仅军马缴获396匹,重创该敌。1938年6月,该师团一部及伪蒙古军两个师,分三路追击反攻归绥撤退的傅作义部,八路军第120师第716团贺炳炎部与傅作义部、何柱国部、门炳岳部与敌激战,毙伤敌千余名,收复被侵占的偏关县城。1939年12月至1940年初,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广大地区对日军发动了为期两个月的空前规模的冬季攻势。驻守晋北的第26师团全部调往绥西,向傅作义部全力进攻,迫使傅部在攻入包头后未及扩大战果即匆匆撤出。接着驻蒙军以第26师团为主力又发动了进攻后套的作战,即绥西战役,该师团在进犯包五公路一带时,竟以窒息性毒气弹向中国军队射击,致使中毒者甚众。侵占陕坝、五原后,肆意烧杀抢掠,第八战区绥西部队采取沿途阻击,节节抵抗、伏击袭扰、分区击敌等战术,经大小50余次战斗,予该敌以重大杀伤。在敌军主力认为已达目的逐次撤离绥西后,我军又积极进袭,克复陕坝、临河,将留驻之敌压缩于五原周围。3月我军发动五原战役,经激烈战斗,击毙敌绥西警备司令、蒙疆政府治安部次长水川伊夫(战时误报),全歼桑原中佐的特务机关及留驻之敌,收复五原。该师团在五原受到攻击时驰援,又发射大量窒息性炮弹毒害我官兵。1940年8月至12月初,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向正太、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平绥、平古、白晋、德石等主要交通线上的日军及沿线两侧据点进行攻击,予驻守平绥线及两侧的驻蒙军以沉重的打击。随后,华北日军调集重兵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性扫荡,驻蒙军多次抽调兵力参与这些作战行动。1942年1月绥西发生惨烈的人间鼠疫,使当地人民财产遭受极大的损失,后见于记载的军民死亡人数就达600余人。据驻守绥西的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傅作义部调查,此次“后套及伊盟发现之鼠疫,确系敌施放细菌攻势,毒我战线。”这一事件当为日军细菌部队在第26师团、骑兵集团配合下所为。1944年7月4日,为增援太平洋战争,该师团由日本陆军大本营直接指挥,脱离华北方面军驻蒙军战斗序列。7月15日编入驻菲律宾的日军第14军序列,7月19日第26师团由大同出发赴朝鲜,8月8日由朝鲜釜山乘船开往菲律宾,驻吕宋岛。日本投降后,该师团生还者仅23人;11699人丧生,可谓全军覆没。
(作战代号响兵团)。该旅团于1938年2月10日编成,3月12日日本大本营下令将其编入驻蒙军战斗序列。1938年7月4日,驻蒙兵团改编为驻蒙军,并由日军华北方面军指挥,该旅团仍隶属之。独立混成第2旅团下辖步兵第1至第5等5个独立大队,每个独立步兵大队编有4个步兵中队,同时配属有独立炮兵队、独立工兵队、独立通信队、辎重队等特种兵。每个独立步兵大队810人,全旅团实际兵员5049人。其中独立步兵第1大队驻宣化、康庄;独立步兵第2大队驻怀来;独立步兵第3大队驻蔚县;独立步兵第4大队驻天镇、涞源;独立步兵第5大队驻张家口。这种旅团满员时兵员可达8280人,配备军马1800匹、步骑枪4050支、掷弹筒120个、轻机枪120挺、重机枪30挺、平射炮10门、山炮20门、野炮12门等武器装备。独立混成第2旅团司令部驻张家口市,所辖部队驻张家口地区,担负察南(张家口周围)10个县、察哈尔盟2个县的警备任务。该旅团历任旅团长为常冈宽治少将、阿部规秀中将、人见与一少将、真野五郎少将、松浦丰一少将、渡边渡少将、永松富一大佐(代理)等。独立混成第2旅团多次进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受到八路军及边区人民的打击,其中两任旅团长毙命。1938年9月9日,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在王震旅长的指挥下于山西广灵以南的邵家庄、张家湾地区设伏,予进犯的独立混成第2旅团以沉重的打击,击毙其旅团长常冈宽治少将(战时误报)以下360余人,烧毁汽车5辆。1939年10月31日,该旅团独立步兵第1大队大队长村宪吉大佐率2个步兵中队、1个炮兵中队及伪军一部共600余人,沿涞源白石口、雁宿崖向银坊进犯,被我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3个团包围,经11月3日一整天激战,除辻村宪吉大佐等极少数漏网外,其余的敌军被全歼,俘日军13人,缴军马300余匹,各种炮6门,轻重机枪13挺,步枪200余支。11月7、8两日,雁宿崖歼敌战结束后,该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亲率日军1500余人,再次进入雁宿崖地区。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主力部队和第120师特务团,在地方武装和民兵的配合下,将敌重重包围在涞源东南的黄土岭、上庄子地区,经两天激战,共歼敌900余名,击毙了号称“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1945年8月8日和8月10日,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分别对日宣战,苏蒙联军混合骑兵机械化集群右翼部队蒙古机械化第27团、第7装甲旅和苏军第30麾托化团、第3炮兵团向张家口、承德方向突击。8月9日,独立混成第2旅团奉命进入战备状态,以主力(4个步兵联队,1个速射炮中队,2个野炮中队,1个工兵中队)确保张北、张家口之既设阵地及外长城线,准备阻止苏蒙联军南下。另以一部(2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中队)警备八达岭至柴沟堡之间的铁路。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该旅团主力集结在张家口北狼窝沟既设阵地,抵抗苏蒙联军的进攻。11月11日,该旅团向中国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缴械。
骑兵集团原属关东军,驻海拉尔地区。1938年7月11日编入日军华北方面军战斗序列,由方面军司令部直辖。11月11日,华北方面军将其编入第12军战斗序列。该集团下辖骑兵第1旅团、第4旅团,每个骑兵旅团下辖两个骑兵联队。1939年1月,骑兵集团移驻“蒙疆”地区,划归驻蒙军序列,司令部驻包头,该部下辖的骑兵第4旅团已于1938年10月11日配属华中派遣军第2军,只有骑兵第1旅团各部分驻萨拉齐、包头、固阳、安北等地。骑兵第1旅团辖骑兵第13、第14两个联队,每个联队辖4个中队,并有直属机关枪队、速射炮中队、战车队、工兵队、辎重队、骑炮兵联队等特种兵。满员的骑兵旅团定员为5600人,配备军马5668匹、步骑枪3705支、重机枪12挺、野炮36门及速射炮4门、战车7辆等武器装备。1940年1月,骑兵集团进行了汽车化部队改编,并将在内地和东北编组的第71联队、72联队分别编入骑兵第1旅团、骑兵第4旅团。改编后的骑兵第1旅团辖骑兵第13联队、第14联队、第71联队,每个骑兵联队辖4个中队及机关枪中队(重机枪8挺)、炮兵中队(山炮3门、速射炮4门)、汽车中队(汽车70余辆)、并有旅团直属战车队、骑炮兵第1联队、工兵队、辎重队等,部队实现了全部车辆化。
1942年7月,日军为扩大太平洋战争战果,再次大规模调整驻华日军,以便抽出更多的兵员增援太平洋战争。12月19日,骑兵集团司令部及下辖的骑兵第1旅团被改编为战车第3师团,另一骑兵第4旅团同时正式编入华北方面军第12军战斗序列。骑兵集团历任集团长为内藤正一中将、吉田中将、马场正郎中将、西原一策中将等。
(作战代号泷兵团)。该师团1942年12月19日由前骑兵集团(骑兵第4旅团除外)编成,司令部仍驻包头,是当时日军在中国战区唯一的战车师团(另战车第1、第2师团部署于东北)。师团下辖有第13、第17两个战车队及机动步兵第3联队、机动炮兵第3联队、速射炮队、师团搜索队、工兵队、辎重队等,是属于那种被称为甲种编制的师团。战车师团可配备中型坦克335辆、小型坦克100辆、各种汽车1272辆、加农炮36门、高射炮12门、野炮4门、速射炮12门、平射炮6门、重机枪18挺、轻机枪144挺、步骑枪2900支等装备。战车第3师团是否拥有上述全部装备,因手头缺少有关资料,不敢妄言,但其规模也不会太小。不过据1946年5月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编印的《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受降报告书》载,中国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部接收日军战车115辆、装甲车80辆、战防炮110门、高射炮11门、各种汽车1976辆⋯⋯,可视为绝大部分为该部装备,其中战车占全国接收量的37.7%,装甲车占53%。
1944年1月24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打通平汉线作战的命令,即中方所称的豫中会战,日军各作战部队接到命令后开始作进攻准备,为加强攻击力量,3月31日将战车第3师团调归华北方面军第12军指挥,4月5日该师团开始转移,至此脱离驻蒙军战斗序列,并在师团下增设旅团的建制,称为战车第6旅团,旅团长佐竹胜司少将。会战开始后,该师团直抵临汝、洛阳,参加了封锁洛阳和攻陷洛阳的战斗。后集结于河南襄城附近,7月以一部参加了长衡会战,主力接替编入日军台湾军第32军战斗序列的第12军第62师团的任务,守备襄城、宝丰、禹县附近,司令部设襄城。该师团历任师团长为西原一策中将、山路秀男中将。
1945年4月29日,该师团奉命从湖南向上海方面移动。6月10日,又奉命改向北平集结。7月10日,战车第3师团由襄城向北平开进。司令部驻北平,11月5日至12月17日,该部集结北平向中国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缴械。
(作战代号惠兵团)。该师团于1944年7月10日以日军步兵第9旅团为基干在大同地区改编而成。7月17日编入驻蒙军战斗序列,接替调防菲律宾的第26师团的任务,担负大同、归绥、包头段平绥铁路沿线的警备作战。该师团属于那种所称丁种编制的师团,定员约1.13万人,装备已江河日下,几乎没有自动武器和重武器,也没有特种兵的编制。该师团司令部驻大同,内田银之助中将为师团长,下辖两个步兵旅团:步兵第89旅团,历任旅团长为泷本一磨少将、冈博明少将,下辖独立步兵第223、第224、第225、第226等4个大队、司令部驻包头;步兵第90旅团,旅团长久保满雄少将,下辖独立步兵第392、第401、第402、第403等四个大队及迫击炮队、工兵队、辎重队。司令部驻太原。1945年4月该师团调驻上海附近,8月9日奉命向张家口行进,准备阻止苏蒙联军的南下,鉴于东北形势紧迫,8月13日午时又下令该师团先调往“南满”;入夜,因苏蒙联军已进入“德化”,又下令第118师团仍调“蒙疆”。14日,因张北吃紧,再次命令该师团紧急开往张家口,对该师团的指挥混乱、进退失据,充分暴露出侵华日军失败前的狼狈。8月15日该师团先头部队抵达张家口南郊待命。8月21日在狼窝沟抵抗苏蒙联军的驻蒙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撤走后,该师团先头部队也随后撤向大同。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1945年9月11日至10月10日,第118师团一部在大同向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投降。主力集结天津,10月1日后,该师团向在塘沽登陆的美军逐步移交警务。10月6日举行投降签字仪式。向中国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投降。
1944年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急骤的变化,盟军的攻势不断增强,日军已完全处于被动防御穷于应付的状态下,为加强和增援太平洋战争,从1月至7月,华北方面军辖下的步兵第32、第35、第62、第26师团被陆续调走。1月24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命令,为了实施此次作战,日本在国内再次动员,编成14个步兵旅团和7个相当于步兵联队(团)的野战补充队来补充侵华派遣军。步兵第12野战补充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于2月间编成的,该补充队初由华北方面军直辖,4月参加了豫中会战。7月由河南洛阳移驻“蒙疆”地区,接替战车第3师团,担负平绥铁路西部的警备,司令部驻归绥,队长为瓦田隆根少将。下辖3个独立步兵大队(第1大队驻萨拉齐、第2大队驻集宁、第3大队驻大同)及独立野炮队、独立工兵队及通信班。1945年2月10日以步兵第12野战补充队为基干编成独立混成第92旅团,旅团长仍为瓦田隆根少将。该旅团司令部驻河南郾城,下辖5个独立步兵大队及炮兵队、工兵队,从此脱离驻蒙军战斗序列,编入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2军序列。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第92旅团于9月20日至30日在河南开封向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投降。
(作战代号至诚兵团)。该独立警备队于1945年3月9日在大同编成,同时划归驻蒙军战斗序列,以接替步兵第12野战补充队的守备任务。司令部驻大同,由原步兵第26师团驻大同的第12联队长坂本吉太郎少将任队长。独立警备队相当于步兵旅团的编制。该部下辖第19、第20、第21、第22、第23、第24等6个步兵独立警备大队,全部兵员约5000余人,负责晋北13县、察哈尔盟6旗及巴彦塔拉盟6旗3县等平绥路沿线城镇要地的警备任务。第19大队:驻在大同、丰镇县周边地区;第20大队:驻浑源、广灵、灵邱等县;第21大队:于厚和(呼和浩特)编成,大队长丸尾三勇少佐。驻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凉城县及喇嘛湾、萨拉齐一带。第22大队:于厚和(呼和浩特)北郊编成。大队长先后为增田与田郎少佐、五味亚之助少佐。驻厚和(呼和浩特)、武川、平地泉(集宁)、察素齐一线。第23大队:大队长平林富雄大尉。驻朔县周边地区。第24大队:大队长木尾原丰一少佐。驻包头、安北、昭君墓、中滩一带。该部各独立警备大队辖4个中队,各大队仅装备有步兵轻武器,也只能担负守备任务了。日本宣布投降后,步兵第4独立警备队驻厚和地区的独立警备第21大队(大队长丸尾三男大尉)和驻包头的第24大队(大队长木尾原丰一少佐)于9月24日至10月2日向中国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投降,据《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受降报告书》载,傅部共接受步枪1697支、手枪1209支、轻机枪49挺、重机枪7挺、掷弹筒102个、野炮1门、山炮13门、迫击炮6门、卡车112辆⋯⋯。当然这其中包括日驻包头特务机关武装、日在乡军人武装及仓储装备,但从中也可看出装备不足,早已是今非昔比了。
包头等地之敌于9月26日、27日交出武器后,编为2个梯队。10月5日开往大同,10月7日集结完毕。步兵第4独立警备队主力3000余人,由队长坂本吉太郎率领,于9月11日至10月10日向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投降。日军驻蒙军第4独立警备队在大同缴械后,大部分官兵被阎锡山编入山西大同保安总队,总队长由前日军大佐化名陈凤三者担任。
驻蒙军直属通信第11联队(作战代号中路部队)。直属驻蒙军司令部,担负全军电信联络任务,驻张家口。该联队约有兵员2000余人。1944年3月,通信第11联队脱离驻蒙军战斗序列,奉调朝鲜济州岛,准备所谓的“本土决战”。
驻蒙军直属汽车第23联队。直属驻蒙军司令部,担负驻蒙军的兵员运输及粮食、弹药和其它军需品的运输任务,该联队约有兵员2000余人,拥有军用拖拉机、汽车等军用车辆数百辆。该联队大部驻张家口,一部分驻大同,少数配备驻蒙军各部。1945年8月20日,驻蒙军司令部决定撤往北平,汽车第23联队的一部分受命归华北派遣军第1军指挥,大部分担负了运输撤退部队和侨民去北平的任务,部分承担了运输步兵第4警备队撤往大同的任务。在步兵第4警备队主力被遣送归国后,汽车联队被阎锡山留在山西,后被人民解放军消灭。
1944年3月,驻包头的战车第3师团脱离驻蒙军战斗序列,参加“打通平汉线”的作战。仅将辖下的战车第17联队的一个轻型战车小队留在驻蒙军,作为驻蒙军直属的搜索队。该队装备轻型战车3辆,由内藤治男大尉指挥。1945年8月12日,内藤战车队被派遣进驻张家口北狼窝沟既设阵地。14日,战车队与接近张北的苏蒙联军遭遇发生战斗,伙同张北日军中队南逃。8月20日,苏蒙机械化联军攻击张家口北狼窝沟既设阵地时,配属独立混成第2旅团,主要对苏蒙联军炮兵阵地进行侦察。21日,该战车队随独立混成第2旅团撤退北平,并执行断后掩护任务,后随驻蒙军在北平投降。
莲沼蕃中将1937年12月28日-
杉山元中将1939年8月31日(兼任)-
冈部直三郎中将1939年9月12日-
山胁正隆中将1940年9月29日-
甘粕重太郎中将1941年1月20日-
七田一郎中将1942年3月2日-
上月良夫中将1943年5月28日-
根本博中将1944年11月23日
石本寅三大佐1937年12月28日1939年1月13日
田中新一大佐1939年2月12日-
高桥茂寿庆少将1940年8月1日-
稻村豊二郎少将1941年10月21日-
矢野政雄少将1942年12月1日-
中川留雄少将1944年10月26日-
司令官根本博中将参谋长中川留雄少将高级参谋田村清中佐高级副官干 璋中佐兵器部长平田静大佐经理部长浅野忠通主计少将军医部长嶋田升军医大佐兽医部长杉山一郎兽医大佐情报部长铃木重种大佐,战斗解除时之隶下部队- 独立混成第2旅团,第4独立警备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