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凯门鳄分布于南美洲北部的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圭亚那、秘鲁、委内瑞拉、法属圭亚那。
雌性黑凯门鳄在繁殖季节会用烂泥和树枝筑巢,每窝产卵30-60枚,平均重144克,平均孵化期42天。雌性每2-3年产卵1次。卵和幼体有很多天敌,如苍鹭、秃鹰、蛇、鸟类、大型鱼类美洲虎和森蚺,成年后无天敌。
雌鳄一般十月到十一月在土堆上筑巢,卵呈椭圆形,白色壳硬而粗糙。黑凯门鳄主要在晚间觅食,小鳄一般以小鱼类,两栖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大的个体会捕食水豚,海龟和其他大型哺乳动物。在巴西,这个物种已经遭受严重打击猎杀和非法偷猎,当局还需要付出大量努力工作在黑凯门鳄残存的栖息地保护和和发展的圈养繁殖计划去拯救正在枯竭的种群。
黑凯门鳄全长1.8-5.5米;重量100—850公斤。
黑凯门鳄的头部长而宽,沿着背部有一条隆起的脊骨,颜色会随年纪变大而变深。
黑凯门鳄栖居在各式各样的湿地,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及泛滥平原。是在亚马逊河流域的最大的食肉动物。
幼体主要吃小鱼、青蛙、如无脊椎动物、甲壳类动物和昆虫。较大的成体几乎可以吃掉任何南美洲陆地或水中的动物,大型猎物包括小凯门鳄、鹿、野猪、貘、森蚺和巨水獭等。它们进食方式是整个吞下,对于体型太大而无法吞食的会进行死亡翻滚,把肉从猎物身上扯下来再进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保护依赖(CD)
黑凯门鳄学名:Melanosuchus niger,由德国生物学家-约翰·巴普蒂斯特·冯·史贝格斯(Johann Baptist von Spix)于1825年命名。